蘋果哽咽:國人活生生玩壞iPhone售後!
無錫市樑溪區中山路東方廣場B座15樓H單元
過去5年時間裡蘋果公司一直都在竭力應對iPhone修理欺詐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犯罪團隊購買或偷竊iPhone,拿掉CPU和顯示屏等高價值部件,然後到蘋果實體店聲稱其手機壞掉了,要求店員按照保修期內的規定更換部件,隨後再出售他們偷竊的部件。
在這種現象發展到最高峰的時期,蘋果公司發現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市場上,60%的保修期內iPhone修理請求都是欺詐性的,導致該公司每年因此損失數十億美元。蘋果公司在2013年首次開始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而The Information則在報道中詳細描述了犯罪團伙與該公司之間的這場“貓鼠遊戲”。
蘋果公司的零售店此前對此採取了一種非常寬鬆的做法,會對存在缺陷的iPhone進行置換,只要看起來未被故意損壞即可。公司高管之前的估測是,欺詐事件在所有修理請求中所佔比例僅為不到10%。
但在2013年,蘋果公司的一名資料科學家對修理後更換了Apple ID的iPhone數量進行了統計,從而為欺詐性更換事件的真實數量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估算方式。這是因為,守法使用者在iPhone修理好以後很自然地會重新登入他們此前已在使用的Apple ID。這樣一來,拿偷來的iPhone在蘋果實體店裡進行修理的犯罪分子在該公司的系統裡就變得非常顯眼了。其結果是,蘋果公司內部終於開始認真對待iPhone修理欺詐的問題了。
上述統計揭示了真正的現實情況:在中國,有60%以上的iPhone修理請求都是欺詐性的。The Information報道稱,在蘋果公司的2013財年中,該公司撥備的保修期修理費用為16億美元;而到最後,該公司期內最終花費的費用則高達37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中國市場上的修理欺詐事件造成的。
蘋果公司最開始採取的措施是,不再允許使用者直接到店修理iPhone,而是需要事先預約,這種做法旨在確保到店使用者是待修iPhone的真正主人。然而,這個預約系統卻被黑客攻破了,他們找到了監控所有時間空檔的網路系統的漏洞。
隨後,蘋果公司開始要求待修iPhone執行軟體診斷程式以識別手機內部任何可能會有的假部件,但並未要求蘋果實體店職員拆解部件以進行檢查。犯罪團伙輕而易舉地繞過了這種規定,他們所做的只是讓iPhone處於無法開機的狀態。
有些犯罪分子則更老練,他們獲取了已售出iPhone的蘋果使用者記錄,然後對他們手中的假iPhone設定為顯示這些已售出手機的序列號,從而騙過了蘋果公司,使其為本應已經過了保修期的iPhone提供保修期內修理服務。
蘋果公司隨機應變地作出調整,但騙子的花招層出不窮。在一個特殊的暴力案例中,蘋果實體店的一名經理被人用凶器威脅,當時犯罪分子原本試圖通過賄賂的方式獲取使用者資料。
現在,蘋果公司規定所有保修期內要求替換的iPhone都必須被送到特定的修理中心,以便進行更嚴格的檢測。蘋果公司甚至還為iPhone部件添加了安全措施,比如給電池塗上肉眼不可見的顏料,以及給CPU塗上特殊的防水密封等,這種密封要在特定波長下才能看到。
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蘋果公司的內部保密原則是導致該公司花費了如此之長的時間才得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這是因為,供應鏈物流、製造和AppleCare部門需要時間來聯手合作,才能制定出有意義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