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復大”事件 是痛點,也是契機
你從搜尋引擎搜出來的“復大”是不是你想要的“復大”?關於這個問題,百度給出的答案,可能並不能令大多數人滿意,這也讓百度最近再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央視曝光稱,有患者指出通過百度搜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結果卻打開了一家民營的“復大醫院”的頁面,然後前往求醫,花了大價錢看病卻不見好轉,認為被百度“坑了”。
針對相關事件,百度方面迴應表示,上海復大醫院的醫院名稱與上海復旦大學相關附屬醫院的簡稱存在一定的語義相似性,誤導了網民的就醫選擇。對此,百度深表歉意。事實上,百度對公立醫院的名稱基本上進行了保護,而在人們使用中往往又使用了不少“簡便而不規範的”簡稱縮寫,以至於屢屢發生類似誤會。對此,百度也表示希望網民能夠提供更多的口語化簡稱,擴充公立醫院的保護範圍,避免發生誤解。
此外,百度表示在持續推進的公立醫院品牌保護專案中,已經對上海復旦大學相關附屬醫院進行了搜尋結果保護,涉及相關搜尋關鍵詞達1200多個。如使用者在搜尋“上海紅房子醫院”、 “復旦附屬”時,將優先顯示相關醫院官網,且不出現商業廣告。
對於外界質疑百度靠搜尋廣告賺“黑心錢”的說法,涉事公司百度已經用“自我商業模式革命”的方式來進行了迴應。正如百度在公開宣告中說的,百度已推出獨立APP“簡單搜尋”,並承諾搜尋結果中沒有任何廣告,歡迎使用者下載使用並監督反饋。從目前看來,“簡單搜尋”已經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是要進一步擴充套件到更多使用者知道並下載和使用,還任重而道遠。
不管百度做了多少補救措施,這次事件加上之前的幾次醫療推廣事件,還真的有點讓百度的名聲掃地。其實與其“亡羊補牢”,不如事先修築好防範的藩籬。作為一家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眾平臺,除了依法依規經營外,還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底線,不能將使用者引導上“黑路”而自己卻在一邊數錢。另外,這種混淆不止會發生在百度,在其他搜尋引擎同樣也可能存在,所以除了百度,其他的搜尋引擎公司也要引以為鑑。
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尋被坑”事件發生後,網民的安全上網意識及對資訊的甄別能力也要提高。據網際網路專家介紹,這次事件的主角百度也是提供了額外的網民保障計劃的,使用者在登入狀態下出現了被騙或者權益受到損害的話,是可以要求百度先行賠償的,但是據觀察,在實際使用中做到登入賬號這一步的使用者是少之又少。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廣告推廣的手法也不斷翻新。儘管目前我國的廣告法已明確規定廣告必須“顯著標明”,但實際情況是,在繁雜的頁面上,廣告推廣的可識別性不強,消費者往往防不勝防,容易掉進“坑”裡。而目前廣告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營收中佔比不小,利字當頭令網際網路公司自身的審查容易流於形式。因此,相關監管部門也要與時俱進,及時跟進新技術條件下的新形式廣告,擴大審查監管範圍和力度。
為了防止“復大”事件再次發生,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企業完善自查機制,還有網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提升網民的上網體驗,促進社會的進步。(記者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