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開放對封閉,百度與微信做小程式的區別在於基因不同
繼微信小程式崛起之後,小程式的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阿里與百度相繼入場,9月12日支付寶正式成立小程式事業部,並有意孵化支付寶小程式生態創業者,來勢洶洶。
另一面,百度也不甘下風,在9月6日,百度舉辦了一次關於百度智慧小程式的閉門會議,總經理平曉黎在該場閉門會議上,向開發者透露了百度智慧小程式的關鍵資料,相關截圖,討論內容也已經流出,各項資料也均讓人側目。
我們來看下開發者分享的朋友圈截圖。
挑重點來看,作為百度的重要戰略級產品,智慧小程式在流量運營方面表現可以說是十分出色。“智慧小程式整體MAU增長接近100%”,據內部人透露MAU規模已經達到億級,顯然,普通開發者最關心的流量運營已經不再是問題。
不過流量只是一方面,在本次釋出會上,百度方面還透露了一系列關鍵資料以及百度的相關策略,這些對於開發者和行業的未來,都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差異化一,“搜尋+feed”分發場景邏輯PK社交分發場景邏輯
本次閉門會議中,百度方面對自身的策略與微信進行了詳細對比,微信的小程式的分發必須依賴微信社交關係鏈,對於工具類小程式有著天然困境,而百度則對工具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場景分發能力,這是與微信在分發上最大的區別。
首先看看搜尋場景的分發。百度APP擁有1.5億日活使用者,使用者每天都有海量的搜尋行為,而相關的智慧小程式自然無縫接入其中,在使用者搜尋相關服務時,智慧小程式可以直接推送,這點不必多言。
其次是feed流場景的分發,百度Q2財報顯示,憑藉百度的資訊流分發能力,百度Q2使用者同比停留時間增長了30%,這也為智慧小程式的分發提供充分的土壤環境。
在本次閉門會議中,百度方面透露,智慧小程式並非生硬的植入進資訊流之中,而是時事熱點內容,加上使用者搜尋資料,使用者畫像資料,相關一系列匹配後,為使用者推出精準內容服務,這樣也極大促進了百度資訊流的分發。
差異化二,DAU邏輯PK存量維護邏輯
金沙江知名投資人,微信小程式創業者投資人朱嘯虎表示,對於微信小程式,創業者能否把微信使用者留下來,如何啟用存量使用者,這是他作為投資人最為關心的。
但是另一面,也有投資者與創業者不再認同這種維護存量使用者的啟用邏輯,例如剛剛獲得投資的小程式創業者,“檸檬記賬”、“ 尋光遊戲”的兩位創始人,鄭津東與武臨風都同時表示,不將小程式的留存率作為關心的重點,反而更看重小程式的DAU本身。
在微信中開發小程式,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微信關係鏈,否則難以產生分發,以及使用者的最終沉澱,工具類產品天然難以具備這一特點,因此只能是頭部電商,遊戲類小程式獲得最大紅利。
而百度的邏輯恰好相反,百度的流量性質與微信的流量性質有著跟本區別,基於“搜尋+feed流”的使用者使用場景,百度更需要在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之中插入智慧小程式,兩者的流量其實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百度更關注能否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達到滿足,繼而做好智慧小程式的需求匹配,並通過交叉營銷、Push訊息推送,Feed流等多種手段,來啟用使用者的使用。在這一產品設計哲學的驅動之下,百度貼吧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百度貼吧智慧小程式相比此前的H5頁面使用者停留時間增長了23.1%,活躍使用者增長了17.2%,人均使用時長也增加了30%以上,這說明了DAU策略的差異化競爭行之有效。
差異化三,開放邏輯PK封閉邏輯
目前,微信的小程式一直是圍繞微信社交體系在發展,而支付寶小程式主要圍繞信用免押金等金融服務,二者都已經進入較為成熟的階段,並且雙方都屬於封閉邏輯。
而百度智慧小程式則採取的是開放邏輯,在本次閉門會議上,百度方面表示,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對普通開發者進行開放,給予普通開發者機會,同時另一方面,百度還對外透露了開源計劃。
所謂開源計劃,即開源百度智慧小程式,讓B站、58同城、愛奇藝等這類百度合作伙伴,可以接入百度智慧小程式,而屆時百度智慧小程式將會擁有更大的流量來源,這也是百度做智慧小程式的開放策略,讓這些第三方擁有流量的APP直接成為百度的流量主。
同時對於成為流量主的第三方APP,百度為其準備了完善的變現途徑。依託百度聯盟多年的廣告投放經驗,以及豐富的聯盟資源,百度可以為其提供完善的變現途徑,實現更大的共贏,這也會吸引更多受困於流量變現的APP加入到百度的智慧小程式聯盟之中,在這點上與過去站長時代如出一轍。
有成功的封閉系統,自然也會有開放系統,正如Mac與Windows,IOS與Android,封閉與開放系統的共存形態,一直是網際網路進化的鐵律,而百度智慧小程式這種開放形式,也有機會在在支付寶小程式和微信小程式的封閉流量體系之外,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間,這是其差異化競爭的最大特點。
從2017年微信推出小程式至今,已經走過一年9個月,其6億使用者的規模也為行業揭示了這一市場的前景。
百度作為挑戰者,也拿出了自身差異化的競爭能力,雙方雖然都在做小程式,但卻又不是完全的競爭關係,小程式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物種,在BAT三家的競爭之下,其形態以及天花板,還遠遠沒有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