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信貸,看債轉撮合平臺的陣陣驚雷!
#文章來源 眾籌之家專欄 瀟湘財經(XiaoxiangFin),作者瀟雅 。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眾籌之家 ofollow,noindex">www.zczj.com ,或關注微信公眾號(ID:zczhijia)。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貸平臺和信貸,近幾個月的股價跌勢明顯。即便是9月份針對第二季度釋出的亮眼財報數字 (淨收入和淨利潤兩個關鍵性指標都出現了三位數增長,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41.8%,236.1%) ,也並沒能明顯拉昇股價。
但是,從股價趨勢上看,9月份開始走勢相對平穩,業內投資者回歸理性。
(和信貸股價日K圖)
這種變化趨勢和經營端呈現的市場狀況大體呼應。自7、8月P2P的集中“爆雷潮”以來,網貸的頭部平臺也面臨資金集中兌付的壓力。根據和信貸踏實賺貼吧反饋,和信貸的債轉產品危機集中在七八月份,但是,截止10月份,使用者針對債轉產品的恐慌潮依然未能過去。
這是網貸天眼一使用者的貼吧評論:
當然,針對“投標容易,出標難”的狀況,也並非和信貸一家平臺,在強監管之下,整個行業目前來說都是人心惶惶。債轉產品的恐慌潮雖有所緩解,但基於投資者信心受挫,其恐慌氛圍仍然還在持續發酵。
一、投資人的恐慌,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當前,即便是在合規平臺上進行投資,投資者依然是膽戰心驚。按照常理推測,若平臺合規,標的物的貸前風險控制和貸後的追債機制都沒什麼大問題的話,借款人能按時還款,出借人的利益就不大可能受損。但是,很多平臺確實出現了鎖定期滿資金退出難的問題。
瀟湘財經對一些債轉撮合平臺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就產品設計而言,平臺方確實有著一定的責任。投資者這種對本金損失的恐慌,主要源自於債權標的的期限錯配。
(方式1:以“債權”為中心的分散管理)
(方式2:以“出借人資金”為中心的管理)
大部分合規的P2P平臺都是用各種方式將出借人的資金進行小額分散投標,即通常意義上講的“不讓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筆資金可能會分散匹配好幾個債權資產標的。
比如和信貸用的是以“債權資產”為中心,將“信用標、車貸”組合打包,每個包不超過200萬元,然後將大包編號由出借人進行認購,再將出借人的資金機器自動打散到該大包裡的散標中。
另一種則是以機器自動撮合的方式,將出借人的資金隨機分散到各債權資產中,也就是出借人事先並不清楚債權資產的狀況,甚至連投標範圍都不清楚。
比如荷包金融採用的則是此種模式,通過大小荷包將資金歸攏,然後再將資金通過機器自動撮合的方式,隨機分配從而分散風險。這樣一來,資金匹配的效率較高、機動性更強,但是透明度就相對較低,而且風險控制識別更依賴於平臺團隊的風控能力。
從這兩種方式中,可以看出平臺都在試圖分散風險。從安全性上來講,理論上只要債權標的正常還款,投資還是相對安全。
但是,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就出在資金的流動性上。不似傳統理財產品,到期退出資金直接進入銀行賬戶,P2P產品多是以認購債權標的形式,通過息差進行獲益。
因此,不論是30天的鎖定亦或一年的鎖定期,對應的債權合同可能都是三年的標的,退出的方式則是有新人接手或者借款人還款。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何“擠兌潮”蜂擁而來,而平臺的兌付進度就如同蝸牛一般的現象了,因為吸納的存款往往多於貸款,僧多粥少投資者必然爭搶退出機會,而補血的還款者還有一定的時間差,這就必然使得兌付進度放緩。因此,即便像上市公司和信貸這樣的平臺,也難逃慘狀。
事實上,常說的“踩雷”問題多發生在平臺跑路之上,問題出在債權標的真實性及風險高低,而非正常債權標的的流動性上。那麼,瀟湘財經總結了下投資人的這種恐慌,主要源於這幾個因素:
-
第一,正常債權標的的期限錯配,即平臺投資策略的“一配多”或者“多投多”模式造成的兌付時差;
-
第二,債權標的的風險狀況,即債權的真實性與債券標的的風險大小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信用度) ;
-
第三,平臺的經營狀況及實力,即潛在的滲透性風險及新標吸引力。
二、撮合平臺“和信貸”債轉危機回暖,仍存三大潛在危險
通過國慶返場及“和芯”加薪兩大活動,吸納新的使用者入場以及將原本擠兌的使用者繼續鎖定持有期,從而化解了一部分流動性危機,和信貸的債轉危機逐漸回暖。但是,從長遠來看,和信貸的運營依然存在三大風險需要引起投資者重視。
1、關聯公司的管理風險
根據企查查資訊顯示,和信貸大股東持股達到94.99%,甚至高管團隊僅2人。並且大股東集中擁有74家關聯公司,其中57家控股企業,僅10位合作伙伴,因而,法律風險相當集中。而同為上市公司的拍拍貸大股東持股不到70%,五大股東各自擁有12家以上的關聯公司,法律風險相對分散。
(圖:紅途對和信貸線下機構的推斷原文)
且根據紅途的調研報告顯示, 和信系通過線下近240餘家門店為線上業務獲取借款客戶,並且運營成本並未歸入和信貸上市公司。 如此一來,有兩大風險:第一是線下門店或兄弟公司合規的政策風險,將對和信貸平臺的借款端造成關聯影響;其二是和信貸大部分的法律責任集中由平臺大股東承擔,而隨著旗下關聯機構的數量持續增加,則將可能導致管理難題。如若出現風險,一己之力必然難以承受,則間接加劇投資人風險。
2、債轉退出的時間差
P2P債權產品的風險通常分為認購前、認購中和認購後。很明顯,和信貸在經營策略上相對靈活,從爆雷潮以來,持續開展的直播、全國巡講的聽說客戶見面會等措施,其表明和信貸在提振使用者信心方面確實有採取積極出擊堵住漏洞的先見之明。
從態度和誠心上來看,和信貸是值得稱道。出借人在和信貸平臺上的債權認購前和認購中的過程都不存在太多的問題,瀟湘財經以為,和信貸雖然採取積極措施穩住投資者信心,但是,針對新進者仍然要注意和信貸在債權退出機制上布的局。主要有以下幾點風險:
-
第一, 擠兌風險。 正如七八月和信貸見證的那般,新入資金低於轉出資金,從而造成債權流轉性問題。
-
第二, 提現復投風險 。不少投資者反映提現後將簽訂自動復投合同,由於購買債權的過程是由機器隨機打散配標的,這中間會出現一種情況,投資者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那就是新投的債權可能又有長達3-5年的可能,並且也只能通過債轉退出。
當然,這種債權退出的時間差風險在大部分的P2P平臺都是如此,這也是平臺的霸道之處,一年的鎖定期並不是投一年的債權標的。
3、債權標的的風險控制
來自雷達監控發現,10月9日和10日這兩天,和信貸接到了來自各地近35條法院公告,均涉及民間借貸糾紛。雖然事情起因不詳,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和信貸存在的債權標的失信風險 。P2P平臺投資除了平臺跑路風險,與投資者利益最直接關聯的便是債權的逾期率。逾期率越高,債權轉出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較於散標而言,當前的分散投資機制,確實能將風險儘可能降低。因此,在打包的債權資產中投資者無法選擇具體的債權標的,所能倚賴的便是平臺的風控能力。雖然和信貸的逾期率較同行相比,並不高,但是投資者在認購前還是應該看清打包債權的逾期情況以及信用標的,進行初步判斷。
事實上,和信貸的債轉盛況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罷了,雷潮之下處處驚雷、人人自危,投資者不論是選擇等待退出還是新入,都應該擦亮眼睛弄清楚債權形式及投資形式,問明內心。
瀟湘財經認為,P2P仍然是一個值得投資人長期關注的行業,經歷過行業整頓的驚雷之後,P2P債轉撮合平臺必然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眾籌之家專欄作者 瀟湘財經:泛財經新媒體,重點關注上市公司、Fintech、區塊鏈等財經金融領域。 《財富生活》等多家雜誌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