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了最後才是成功,百度網盤完美的實現了逆襲
進入到4G時代以來,使用者的資料進入到高速發展的階段,資料堆積越來越多,無論是日常工作的檔案,還是照片,視訊,檔案的資料也是越來越大。而且4G時代的到來,方便了我們的備份,對於日常的資料,我們都會選擇進行備份。
這個時候,各種網盤就順勢而起了。一時間,新浪網盤、360雲盤、金山雲盤、百度網盤等紛紛興起,網盤市場迎來了混戰,這個時候,很多雲盤都免費或者以極低的價格為使用者提供50G、100G、1T甚至很高的儲存容量。
但好景不長,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一大批雲盤紛紛面臨倒閉,2016年3月,115 網盤關停部分功能。2016年3月,UC 網盤宣佈將終止儲存服務。2016年4月25日,新浪微盤停止普通使用者儲存服務,關閉新浪微盤的搜尋、分享功能,直到清理完畢。2016年4月26日,迅雷快盤(原金山快盤)停止個人使用者的儲存服務,所有使用者資料將保留到2016年6月30日。2016年4月27日,騰訊微雲發宣佈將於2016年5月27日24:00關閉微雲「檔案中轉站」功能,提醒使用者進行檔案備份。2016年5月3日,DBank 華為網盤停止使用者資料儲存分享服務,所有使用者資料將保留到2016年6月30日止。2016年10月20號,360雲盤宣佈停止個人雲盤服務,並限期做資料做清除處理。
網盤關閉的根本原因就一條:不賺錢。在網盤大戰中,各家為了拉使用者量,開始簽到送網盤容量,30G....50G.......1T.....無限空間。然而,這種免費的空間毫無任何商業價值,使用者粘性低,使用者完全就是衝著免費和大容量,如果網盤一旦開始收費,使用者就可以直接換平臺。
但對於網盤服務商而言,使用者的海量資料儲存、伺服器的維護、人員、場地等各項支出,這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以前免費為使用者提供的容量開始收費,但仍然避免不了關閉的命運,大批的公司開始停止個人使用者免費服務。
但在這場網盤關閉的浪潮中,百度網盤確是順勢而上,份額不降反升。百度是因為什麼能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勝利呢,在世界智慧大會上,百度總裁李彥巨集詳細的介紹了其中的原因。
技術是百度在這場網盤戰役中獲勝的原因。相對於其他企業,百度用的架構成本更低。
具體的就是百度的去IOE化,拋棄了IBM、EMC和Oracle。首先去IBM是因為IBM的伺服器價格貴,而Oracle的資料庫貴。從一開始,百度公司就重新開發了一套新的處理資料的技術,換上很便宜的伺服器,在用自己開發的軟體程式的情況下,能支援幾千萬人的同時搜尋。
百度從一開始就沒有像其他平臺一樣,盲目的為使用者提供大容量的空間。後來在網盤的關閉潮中,百度活了下來,開始了收費模式,這也是目前百度網盤份額高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