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司機道歉 一昧偏向乘客 滴滴不把司機不當人看
10月17日滴滴旗下專車品牌禮橙專車釋出公告,將此前因為曝光乘客不文明行為的禮橙專車司機張師傅,平臺封禁時間由三個月降為七天。該公告一出,馬上引起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留言支援張師傅,表示專車司機沒有錯,並指責滴滴出行過度壓榨司機權益。
對於張師傅的遭遇,大部分網友都表示滴滴是無條件保護乘客,明明是女乘客不文明行為在先,但滴滴平臺卻一昧的處罰司機,這種不平等的待遇簡直是不把司機當人看。
保護乘客明明是一件好事,那為什麼網友反應這麼激烈,下面針對滴滴的態度和動機討論一下,滴滴這樣做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對乘客有求必應 對司機封禁封禁再封禁
10月9日,乘客爆料在乘坐滴滴專車時,順手拿起扶手箱上司機的水瓶,喝了一口之後發現竟然是尿液。雖然司機解釋這是因為內急沒找到廁所,情急之下才使用礦泉水瓶方面,並在意外發生之後馬上向司機道歉並提出賠償,但滴滴平臺仍舊以“違背了滴滴服務規則”對其封禁賬號。
這位司機師傅的遭遇和上文的張師傅頗有相似,都是乘客在沒有與司機進行溝通,就進行了某些行為,最終引發了不好的結果。但在這兩起事件中,滴滴都是不給司機辯解的機會,單方面直接封禁司機賬號。
專車司機不同於順風車司機,一般註冊禮橙專車業務的司機都是全職司機,一旦被封禁賬號,就意味被滴滴切斷了經濟收入,而這也是張師傅主動道歉的原因。
對於司機滴滴出手從不留情,但是對於乘客滴滴卻格外的寬容。9月27日,來自長沙的滴滴司機劉師傅,因為勸阻一名乘客不要再車上吃麵而遭到乘客攻擊,根據醫院診斷,劉師傅顱腦損傷,頭皮裂傷,同時伴有腦震盪。
在事件發生後,滴滴平臺表示等待警方調查結果,如果事實情況如司機描述,再將根據服務規則向乘客停止用車服務,這也就意味著打傷孫師傅的乘客,在警方結案之前仍舊可以繼續享受滴滴用車服務,下一個劉師傅依然隨時可能出現。
司機對於滴滴而言 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一直秉承“乘客至上”的滴滴出行,從誕生到現在一直在向司機灌輸一個乘客為主的理念。
在滴滴制定的規則當中,很明確的規定了被自動指派訂單之後,司機是不能取消或拒絕訂單的,一旦取消就會影響到自己的信用分數與考核指標,而這些東西都是和司機的收入直接掛鉤的。
這種不平等規則的誕生,給了乘客有恃不恐的底氣。試想投訴孫師傅的那麼女性,會在親戚朋友的車上拖鞋抬腳嗎?毆打劉師傅的乘客,會在自家的汽車裡吃麵嗎?
這些乘客之所以會做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知道在滴滴的規則中是允許他們“刁難”司機的,一旦司機出現反抗清晰,僅僅是一個投訴就能讓司機提前結束職業生涯,為了養家餬口司機師傅只能隱忍……
對於滴滴出行而言,司機師傅只是自己的一個工具,乘客才是滴滴的衣食父母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基本是滴滴一家獨大,司機師傅想要進駐網約車領域,滴滴是一個繞不開的平臺,目前中國有3.42億汽車駕駛員,只要滴滴留住了乘客,不擔心沒有司機加入。特別是在樂清順風車案件後,滴滴急需向乘客證明自己是一個一心一意為乘客服務的平臺,為了留住乘客暫時犧牲一點司機的權益,對於滴滴來說是完全樂意的。
寒了司機師傅的心 滴滴還有未來嗎
自從滴滴合併優步之後,滴滴司機的補貼力度就開始逐步下降,收入的落差讓滴滴出現了司機流失潮。
雖然憑藉著每年75億單的體量,仍舊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加入滴滴司機陣營,但老司機越來越少新司機越來越多,很明顯滴滴早已開始留不住司機了。
在滴滴下線順風車之後,不知道大家用過嘀嗒順風車沒有。十一黃金週期間,人們出行需求劇增,而嘀嗒作為目前僅有的順風車業務,大量乘客湧入嘀嗒出行釋出順風車訂單。但大量乘客的湧入,卻並沒有帶來司機進駐,人多車少的情況讓消費者對嘀嗒出行的印象無比糟糕,許多消費者在經歷過漫長的等待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解除安裝嘀嗒出行。
乘客少司機多,網約車平臺勢必會推出大規模補貼吸引使用者,司機少乘客多,平臺自然也會補貼招募司機。但是近些年司機補貼不斷下降,但在實際體驗中,滴滴的網約車數量卻並沒有大幅下滑,這又是為什麼?
根據網友反饋,目前滴滴平臺個人身份的全職司機已經非常少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全職司機,更多的其實是汽車租賃公司聘請的司機師傅。曾經以開放、共享著稱的網約車,已經越來越像計程車了。
讓司機師傅寒了心的滴滴出行,正在拋棄個人司機,而沒有了個人司機之後,滴滴出行還算網約車嗎,滴滴出行還不如叫滴滴出租車公司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