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則穩,穩則快,騰訊理財通的低調進擊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商戰中,很多人喜歡以“快”制敵,先入局者、快速開拓者也往往具備更強的作戰優勢。
然而,這招卻不太適用於極其重視安全與風控的金融領域。在這個特殊的賽道中,穩重前行的玩家似乎更能積澱長期奔跑的動力,因而不乏理財通後來居上這樣的經典案例。
一、金融科技賽道,跑出新千億獨角獸
網際網路公司涉足金融領域,大多基於使用者資產變現、賦能主營業務以及建立生態壁壘三大原因,強大的金融需求驅使下使得金融科技賽道愈發熙熙攘攘。然而,一番盤點下來,市場已經被“二八法則”籠罩,極少數玩家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自去年6月拿下140億美元C輪融資後,螞蟻金服便以1550億美元的估值穩居金融科技行業頭把交椅。
然而同處一個賽道,人們卻忽略了另一位姿態低調的佼佼者——騰訊金融科技。其雖有如衣錦夜行,但目前其收入乃至業界推算估值,都已讓這頭能與螞蟻金服比肩的獨角獸逐漸浮出了水面。
半年前剛揭開“神祕面紗”的騰訊金融科技,並非騰訊於金融領域的試水業務,而是以不顯山不露水的姿態韜光養晦十四載,逐漸打磨出了由移動支付、金融應用、金融科技創新產品構成的立體化金融科技服務。在消費端,其支援超過49個國家和地區的合規接入,實現超過17個幣種(包括人民幣)直接交易,覆蓋了乘車碼、機票、話費充值等日常生活場景。在產業端,其還推出微企鏈切入供應鏈金融,以強信用、強資料、強物流資訊三大模式為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助其免去金融之憂,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
從當前的成績來看,這位低調的優等生實力確實不容小覷。根據騰訊2018年三季財報顯示,金融科技業務帶來的收入接近140億元,佔到騰訊總收入的17%,如此表現也難怪被業內稱為遊戲業務下滑的救場者。此外,天風證券也曾給到騰訊金融科技1200至1440億美元的估值,在千億美金級別的估值天際下,也只剩螞蟻金服可以下對手棋,給估值200億美元的京東金融、30多億美元的百度金融等同行帶來不小的陰影面積,市場潛力之大不言自明。
而在金融科技版圖之下,作為騰訊唯一官方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理財通已然發展成最成熟的一條支線業務,上線五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更被作為業績亮點寫入騰訊2018年Q3財報,成為馬化騰劃重點的物件,可見其在整個金融科技戰略的中流砥柱地位。
二、穩健合規下,“虎將”理財通飛躍式增長
自2014年在微信錢包九宮格上線以來,理財通便陸續推出貨幣基金、指數基金、保險產品、養老基金等產品用於滿足人們日趨多元化的理財需求。皓哥認為,這樣的成長速度不僅得益於整個市場背景,也要歸功於其所堅守的發展邏輯。
得益於普適、高頻的理財需求,理財通已然成為騰訊金融科技架構中的一大重要版圖,並在五年的探索中日趨成熟。
在《網際網路理財指數報告》中,有這樣一組資料引起了皓哥的注意,從2013年到2017年,網際網路理財指數由100點增長至695點,四年時間增長近6倍,同時網際網路理財規模也已從2152.97億元增長到3.15萬億。不斷上漲的財產保值、增值需求,使得理財產業更為繁榮,騰訊也因此傾注流量、基金資源且拿下諸多牌照,藉由功能完善的理財通讓專業、安全的理財服務更觸手可及。而騰訊理財通也不負眾望,在短短五年內使用者量從0躍升至1.5億,資金保有量超過5000億元,行業大江大河中,在使用者、資金保有量都是行業大魚。
然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2018年P2P暴雷潮等負面事件進一步加強了行業監管及洗牌態勢,網際網路理財指數首次出現下滑。相比之下,傳統金融機構則因為成熟的監管和門店渠道贏得人心,呈現出了更高的信用優勢,由此倒逼網際網路理財產品在風控、合規層面嚴守標準。而這種行業風向變化,似乎又與理財通長久以來的發展觀不謀而合。
取得階段性成績之後,理財通並沒有乘勝追擊、盲目擴大規模,取而代之的是以五大堅守策略繼續打磨金融產品。其中,理財通的精選邏輯堪稱是打出行業差異化的一記重拳。
在商戰中,企業通常會採用“一鼓作氣”的戰術保持既有的增長速度,理財通則一反常態,將規模的擴張放置一旁,並將重心傾注於五週年提煉總結的“合規、風控、精選、創新、穩健”五大堅守戰略之上。其中,合規一詞點明瞭理財通對於金融規則的遵守,同時也只有深鑄合規地基,才能為使用者提供高保障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而穩健的價值又在於以穩穩的增值擔起使用者的每筆資產與信任所託,由此理財通也將安全穿越經濟週期,獲得長久生命力。
這不禁讓皓哥聯想到騰訊金融科技旗下另一款堅持合規安全的產品——騰訊微證券,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微信上炒股,搜尋騰訊微證券公眾號即能足不出戶刷臉開證券賬戶,是行業中首款支援人臉識別線上開戶的產品。誠然,除了種種產品,這也是騰訊所有金融科技產品一貫堅持的風格,以穩健的姿態,保持對金融的敬畏。
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也曾表示:理財通的篩選機制通常兼顧定量、定性雙重維度。一方面,從產品成立時間、基金經理任職時間、產品中長期業績等資訊中瞭解產品的歷史情況,另一方面,也將深入分析投資組合、投資流程等用於判斷理財產品的長期增長潛力。而只有通過層層篩選的理財產品,才能進入理財通的精品庫。
基於嚴密謹慎的精選邏輯,在2018年基金界奧斯卡——金牛獎的評選中,理財通於117個獲獎名額中獨攬19座獎盃,選品能力得到了權威認可。與此同時,在經濟下行期間,當貨基行業年化收益率普遍降至2.6%時,騰訊理財通的精選基金依舊可以保持2.8%-3.1%的收益率,也充分展現出了定量、定性嚴格篩選機制的前瞻性。
在皓哥看來,與貨架式金融產品平臺相比,精選背後大致存在以下三層意圖。其一,行業存在龐氏騙局等不規範現象,如穩賺P2P、虛擬貨幣等“魚龍混雜”產品不僅增加了投資風險,也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平臺信譽;其二,普通使用者自我甄別產品的專業度不夠,亟需“指路人”;其三,人性都是懶惰的,上千款理財產品,導致供大於求,精選則能幫使用者過濾,提升產品挑選效率。
騰訊理財通的這種“慢動作”,往往能夠守正出奇。通常而言,商業難題可歸為兩大類,一來我們想象中的使用者需求未必是實際的使用者需求,二來我們想象中的解決方案未必是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以五大堅守精進業務能力的理財通,則有望在打磨中解決供需錯位的矛盾。
三、新時代新趨勢下的高手出招
在2017年兩會媒體溝通會上,馬化騰曾強調:“金融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穩健和穩定,是比拼誰的命長,而非短期內誰跑得更快。”同時,其也否認了外界對騰訊拆分金融業務的猜測,踏踏實實才是騰訊一貫的風格。因而不難理解,在新時代的新浪潮中,騰訊理財通也將秉承安全高效的理念,基於使用者的切實訴求不斷打磨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全民理財與線上理財雙重趨勢交織,正為整個金融科技行業帶來新的結構性紅利。
可以說,無論是理財服務渠道下沉、受眾擴大帶來理財觀念的普及,還是醫療、養老、住房、教育等壓力增大間接推動理財行為的養成,都極大夯實了全民理財的不可逆之勢。而網際網路金融的低門檻、豐富度、高收益,則將承接更多小額理財。
同時,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網際網路原住民90後逐漸演變為理財產品的新主力軍。根據理財通資料顯示,2018年90後首度以38%的佔比超越70、80後成為使用者量最大的群體。然而,相較於已超2億的整個90後(20-29歲)網民大軍而言,理財通不滿4000萬90後用戶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這也意味著在全民理財趨勢下,線上理財的滲透率還將進一步提升。
2018上半年網民超8億,29歲以下使用者佔比接近一半
不難理解,從線下到線上的持續變革中,一眾金融科技巨頭也能迎來新一輪發展良機。
成立第五年的騰訊理財通或將以此為一個階段性起點,通過以使用者為中心、以科技為驅動形成長期競爭力,在未來五年釋放更大潛力。
相較於以結果為導向的傳統金融體驗,騰訊理財通更以使用者為中心,併為之提供更極致的理財服務體驗。尤其在行業同質化趨勢下,理財通敏銳洞察使用者需求,不斷推進產品的優化迭代,並從方便快捷的訪問路徑、豐富的場景化金融產品、大資料精準匹配、人性化的定製服務四大維度出發給予充分滿足。具體而言,其不僅能夠通過風險偏好調查為不同使用者精準匹配債基、貨基等理財產品,針對不同生活場景推出“工資理財”、“預約還信用卡”、“還房貸”、“手機充值”等多元化金融服務,還面向存在理財知識學習訴求的使用者開展騰訊理財通財商課、六一親子財商課以及騰訊理財通大講堂投教活動等,和單純售賣理財產品的“甩手掌櫃”式平臺相比,這種管家式服務體驗無疑更為友好。
而為了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個性化與匹配度,2017年騰訊理財通上線了由白銀、黃金、鉑金等會員等級組成的會員服務體系,除專業穩健的金融特權服務外,其還搭建了貼心的會員服務體系,精心準備了例如特斯拉專屬試駕、Booking酒店預訂返現等禮遇關懷。隨著會員專屬體驗的不斷滲透,騰訊理財通也將藉此增強使用者粘性,久而久之形成使用者規模與服務質量的良性迴圈。
此外,作為擁有十億流量的入口,微信自然坐享最大的資料紅利,而藉助脫敏資料理財通也能進一步精細化使用者畫像,通過反向優化供應鏈,為使用者提供場景化、個性化、定製化的金融理財服務,同時降低試錯成本。而其藉助“雲+AI”技術應用於智慧客服和智慧投顧,也將以更及時、精準的服務開啟更多應用場景。
綜合而言,對結構性機遇的敏銳洞察,以及對不同群體的需求響應,都在無形中強化了理財通的差異化競爭實力,逐漸塑造更為友好的使用者體驗。
四、結語
美國傑出演講家丹尼斯·威特利說,“你的態度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
理財通低調潛行,卻能積勝勢於點滴。皓哥認為,其迅速崛起的背後邏輯不僅在於對產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關鍵的則是對市場需求的一種敬畏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