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機的打假與展望
隨著智慧手機產業進入存量使用者的競爭及創新的普遍乏力,5G被業內認為是智慧手機產業新的競爭點和機會,而目前市場上也的確有某些手機廠商宣稱已經推出了所謂的5G商用手機,彷彿5G手機已是唾手可得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打假
像任何新事物剛出現時的情況一樣,5G網路正式商用的過渡期,新的商業秩序建立之前,伴隨而來的也必然是泥沙俱下的市場亂象,這個時候,不論是行業參與者,還是使用者,都有必要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才是5G手機,換句話說,5G手機必須滿足什麼條件才能給市場和使用者帶來真正的5G體驗。
要想汽車跑得快,不僅車本身效能要滿足跑得快的要求(例如達到某一最高時速),其跑在上面的路也要能滿足這一最高時速的要求(就是所謂的公路等級,不同等級承載車的極限重量和速度不同),同時在正式使用前(包括車和相應的路)均要經過最高速行駛速度的諸多測試(包括效能、安全等),公路、交通相關部門按照相關標準的認證,之後才能說車和路實現真正的匹配,終端使用者才能在合法、安全的前提下體驗到車的最高速帶來的快感。
具體到5G手機,運營商運營的通訊網路就好比路,必須是5G網路;其次是終端(例如手機)就好比車本身,也必須要支援5G網路,即達到5G的效能;最後則像是路和車的諸多測試,商用5G網路(包括手機)也需要入網聯調和認證,如果不進行入網聯調與認證,即便後續5G網路真的商用了,手機也是無法接入5G網路的。
目前市面上出現的所謂“5G商用手機”的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看5G網路。儘管全球運營商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5G網路的商用測試,也不乏有的國外運營商已經投入部分商用,但在中國,目前三大運營商均沒有正式商用5G網路,最快的移動和電信,據稱最早也要在2019年國慶才能部分地區商用。
再看眾多(手機),無論是此前有的手機廠商宣稱的已成功打通5G信令和資料鏈路連線,還是其他,其實採用的均是SoC+Modem的外掛方案,即採用高通驍龍X50 5G調變解調器及配套射頻方案,針對手機主機板堆疊、射頻/天線設計做了優化,這種方案目前並不成熟或者說存在明顯的缺陷,無法很好地解決5G獨立組網之後5G/4G/3G/2G的重選,不足以直接應用在未來成熟的5G商用網路中。
更為關鍵的是,外掛這種形式,在當下智慧手機越來越輕薄的大勢下,勢必會增加手機的厚度和重量,這種矛盾本身也體現了技術不成熟。
此外,即便中國三大運營商2019年在試點城市進行5G測試,因為網路標準、組網方式以及頻段等原因(因為現在均未確定,存在的變數很大),現在某些廠商推出的所謂5G手機,也基本無法正常使用5G網路,甚至屆時還有可能影響使用者手機對於4G網路的使用和體驗。
最後是相關部門的測試和認證。根據中國法律法規與質量、安全的要求,商用手機必須通過工信部的對應測試標準和認證方可入網銷售,即沒經過測試的5G商用手機,不僅違反相關法規,在網路訊號質量和安全性上也毫無保障,而目前工信部尚未出臺有關5G手機的測試和認證標準。既然如此,又談何手機硬體的測試和認證?這本身就是一個明顯的矛盾。
5G對於手機行業而言是一個風口,但是這個風口並不是誰都能借勢起飛的,技術難關首先就會刷掉一大幫南郭先生:5G對現有手機的設計是一個“疊加”的需求:在原有手機所需要的功能、效能的基礎上,加上5G的處理能力要求。
這對已經越來越薄、邊框越來越窄、不斷新增功能和效能的手機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首先,海量的資訊交換和計算,對手機的處理能力要求更高;其次,速率更高帶來的更高的功耗;第三,資訊多收多發,手機元器件、天線面積的增加,對手機的布板設計、工業設計提出更高的挑戰。
在5G網路商用環境尚未成熟的情況下,5G終端包括手機還有技術難關亟待攻克的當下,有些手機廠商卻已提前“釋出”了所謂支援5G網路的手機,只能說,目前這只是一些手機廠商的營銷手段而已。所謂的5G手機也不過是聾子的耳朵——擺設,使用者除了花了冤枉錢,還有可能影響到現有4G網路應用的體驗,得不償失。
展望
當然我們在此並非否定5G和5G手機美好的未來,真正5G的到來定會給市場和使用者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和體驗。
例如5G的高速率,解決了現存的雲端計算/處理後的大量資料傳輸問題,從4G時代百兆位元每秒(bit/s)提升至20Gbps,傳輸速率提升100多倍。
短時延,滿足了現有的遊戲、VR、沉浸類應用的迅速響應要求,實現1ms的E2E時延,提升使用者個人互動體驗,在應用於交通、工業製造等領域時,短時延更與安全息息相關。
廣連結,滿足了100萬/km2連線數密度指標要求,保證終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在把人連線起來的基礎上,把更多的物連線起來,最終實現每平方公里連結數量達到1000K。
高速場景的應用,以保證使用者的移動性和業務連續性為目標,為使用者提供無縫的高速業務體驗,隨時隨地(包括小區邊緣、高速移動等惡劣環境)為使用者提供100Mbps以上的體驗速率。
目前,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推進5G佈局。2017年年底,3GPP確定了非獨立組網NR的標準,標誌著5G NSA標準的凍結;2018年6月,5G R15版本標準凍結,標誌距離5G商用又進了一步。韓國已宣佈將在今年12月1日啟動5G網路商用化。
到2020年,5G會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商用。屆時,穩定可靠、全面佈局的5G商用網路,將交付始終如一的服務體驗,通過現有的和新的用例,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社會,打造一個全移動和全連線的社會。屆時,智慧手機與雲互動的效率,將成幾何倍數增加,智慧手機全智慧化時代也將同步降臨。
在這個時代,手機將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能夠融入到整個雲端計算體系當中的一個終端,隨時可以呼叫雲端龐大的資料、算力,對手機使用者進行實時支援,且使用者根本感覺不到時延。每一個個體,都將通過全新的、進化之後的人工智慧手機終端,連結全球網路,並擁有整個網路無時無刻不在的支援。
人工智慧的發展能力會被加速。它會像一個催化劑一樣,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是量變引起質變,引發巨大的足以改造整個世界的變化和連鎖反應。手機將變得更智慧,如果說,在4G時代,手機是人的器官的延伸;那麼,5G時代,配合人工智慧的加持,手機終端將變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人格化。
這樣的未來,對於手機廠商而言,是挑戰,更是機會,更需要在終端上不斷投入研發和創新,而非捨本逐末去炒概念,玩套路,後面這種做法,不僅僅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不尊重,也暴露出其缺乏在5G時代真正核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