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8架構師帶你玩轉資料庫 “讀寫分離”
想用資料庫“讀寫分離” 請先明白“讀寫分離”解決什麼問題
有一些技術同學可能對於“讀寫分離”瞭解不多,認為資料庫的負載問題都可以使用“讀寫分離”來解決。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我們要用“讀寫分離”,首先應該明白“讀寫分離”是用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的,而不是僅僅會用這個技術。
什麼是讀寫分離?
其實就是將資料庫分為了主從庫,一個主庫用於寫資料,多個從庫完成讀資料的操作,主從庫之間通過某種機制進行資料的同步,是一種常見的資料庫架構。
一個組從同步叢集,通常被稱為是一個“分組”。

資料庫分組架構解決什麼問題?
大多數網際網路業務,往往讀多寫少,這時候,資料庫的讀會首先稱為資料庫的瓶頸,這時,如果我們希望能夠線性的提升資料庫的讀效能,消除讀寫鎖衝突從而提升資料庫的寫效能,那麼就可以使用“分組架構”(讀寫分離架構)。
用一句話概括,讀寫分離是用來解決 資料庫的讀效能瓶頸 的。

但是,不是任何讀效能瓶頸都需要使用讀寫分離,我們還可以有其他解決方案。
在網際網路的應用場景中,常常資料量大、併發量高、高可用要求高、一致性要求高,如果使用“讀寫分離”,就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資料庫連線池要進行區分,哪些是讀連線池,哪個是寫連線池,研發的難度會增加;
為了保證高可用,讀連線池要能夠實現故障自動轉移;
主從的一致性問題需要考慮。
在這麼多的問題需要考慮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解決“資料庫讀的瓶頸問題”,為什麼不選擇使用快取呢?
為什麼用快取
快取,也是網際網路中常常使用到的一種架構方式,同“讀寫分離”不同,讀寫分離是通過多個讀庫,分攤了資料庫讀的壓力,而儲存則是通過快取的使用,減少了資料庫讀的壓力。他們沒有誰替代誰的說法,但是,如果在快取的讀寫分離進行二選一時,還是應該首先考慮快取。

為什麼呢?
快取的使用成本要比從庫少非常多;
快取的開發比較容易,大部分的讀操作都可以先去快取,找不到的再滲透到資料庫。
當然,如果我們已經運用了快取,但是讀依舊還是瓶頸時,就可以選擇“讀寫分離”架構了。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讀寫分離看做是快取都解決不了時的一種解決方案。
當然,快取也不是沒有缺點的
對於快取,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就是高可用,不然,如果快取一旦掛了,所有的流量都同時聚集到了資料庫上,那麼資料庫是肯定會掛掉的。

對於常見的資料庫瓶頸是什麼呢?
其實是資料容量的瓶頸。例如訂單表,資料量只增不減,歷史資料又必須要留存,非常容易成為效能的瓶頸,而要解決這樣的資料庫瓶頸問題,“讀寫分離”和快取往往都不合適,最適合的是什麼呢?

資料庫水平切分
什麼是資料庫水平切分?
資料庫水平切分,也是一種常見的資料庫架構,是一種通過演算法,將資料庫進行分割的架構。一個水平切分叢集中的每個資料庫,通常稱為一個“分片”。每一個分片中的資料沒有重合,所有分片中的資料並集組成全部資料。

水平切分架構解決什麼問題呢?
大部分的網際網路業務,資料量都非常大,單庫容量最容易成為瓶頸,當單庫的容量成為了瓶頸,我們希望提高資料庫的寫效能,降低單庫容量的話,就可以採用水平切分了。
而有少部分程式員,會沒有分析資料庫的效能瓶頸是什麼,就貿貿然的使用“讀寫分離”,殊不知“水平切分”才是正道。
歡迎工作一到五年的Java工程師朋友們加入Java填坑之路:860113481
群內提供免費的Java架構學習資料(裡面有高可用、高併發、高效能及分散式、Jvm效能調優、Spring原始碼,MyBatis,Netty,Redis,Kafka,Mysql,Zookeeper,Tomcat,Docker,Dubbo,Nginx等多個知識點的架構資料)合理利用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不要再用"沒有時間“來掩飾自己思想上的懶惰!趁年輕,使勁拼,給未來的自己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