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分析師:認為區塊鏈幻滅是too young too naive!
那些對區塊鏈感到大失所望的人們,都應該抽出時間研究一下區塊鏈技術出現當前局面的原因:
- 目前,區塊鏈技術仍然不成熟;
- 為了能夠讓區塊鏈可擴充套件,還需要做一些事情;
- 為什麼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商業和社會。
有關區塊鏈的炒作並非誤入歧途。與大多數起到催化作用的技術一樣,這種炒作是源於對尚未完全成熟的、充滿希望的未來前景的一瞥。可以預見的是,我們正跌入臭名昭著的“幻覺破滅谷底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永遠留在深淵中。
注:有關區塊鏈的幻覺破滅谷底期,詳見Hype Cycle for Blockchain Business, 2018: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u6.gg/eNQaF 需註冊登陸方可閱讀。
我們剛剛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闡述了區塊鏈的未來、企業採用在可擴充套件性的八大障礙,並研究了可擴充套件性的意義以及在區塊鏈中實現可擴充套件性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注:該研究報告詳見http://u6.gg/eNQp8
我們確定了八個主要的障礙,其中,一半是技術方面的,一半是成功的運營模式所需的。如下圖所示:
要謹防集中許可式區塊鏈專案
在這些障礙被克服之前,大多數許可式區塊鏈專案仍將處於開發模式或概念證明(Proof of Concept,POC)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們不會支援去中心化 這一區塊鏈的重要原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專案最好使用經過驗證的傳統資料庫技術。大多數支援許可式區塊鏈的供應商都會告訴你其他情況,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供應商專案很有可能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供應商鎖定,儘管供應商們拍著胸膛聲稱絕對不會出現這一幕。
八大障礙分析
我們深入研究了這八大障礙。例如,我們開始分析:
Layer 2(又名第二層)可擴充套件性解決方案。解決這些問題並實現可擴充套件性的新興解決方案都是基於並非所有節點都需要處理所有事務的前提。因此,它們擺脫了當前區塊鏈系統的基本限制。這些新興的解決方案包括如下:
- Layer 2鏈下協議 ,目前仍處於beta測試階段(如用於比特幣的Lightning Network、Plasma、Raiden或用於以太坊的Liquidity Network、狀態通道、Truebit等等)。這些鏈下解決方案通常將事務從主鏈轉移到第二層訊息傳遞系統,而不受主鏈共識協議和資料結構的限制。例如,使用比特幣加密貨幣,使用者可以將資金從鏈上轉移到Lightning Network上的儲值賬戶,然後這個賬戶使用單獨的協議將資金轉移到其他對等節點。一旦使用者關閉了Lightning通道,資金就會回到主鏈。
- 側鏈 (Sidechains)是用於處理主區塊鏈外的資產的區塊鏈,並且能夠在將來的某個日期將它們返回到主區塊鏈。儘管側鏈目前很大程度上仍處於開發階段,但可以從根鏈的安全性中受益。確保根鏈的安全性有兩種思路:一是通過驗證(如Polkadot);二是通過強制執行的智慧合約規則,保證使用者可以隨時取出其子鏈的代幣(如以太坊Plasma的“子鏈”)。側鏈可以在任一時間點更新其狀態並告知根鏈,以確保在該時間點的事務不變性。理論上來說,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在向根鏈告知狀態之前,它們還能實現僅在側鏈上支援事務反轉。
戰略規劃設想
我們的研究總結了以下主要的戰略規劃設想:
- 到2023年,可行的許可區塊鏈將於公共區塊鏈緊密整合,使用諸如側鏈依賴公共區塊鏈之類的架構選項。
- 到2020年,大多數許可式區塊鏈將使用某種方法(如側鏈或虛擬鏈)錨定在公共區塊鏈上,但它們的可擴充套件性和運營效率要到2022年才能廣泛得到驗證。
- 到2022年,主流的區塊鏈平臺將支援跨多個分類賬的私有和公共事務流。
- 到2028年,公共許可式區塊鏈將在基礎設施層面合併,它們將會支援公共或私有事務。
結語
我們將會繼續研究這些障礙,並追蹤平臺和供應商在克服這些障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區塊鏈市場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但它終有一天會完成。眾所周知,一些最聰明的人正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認為區塊鏈技術沒有未來是一種鼠目寸光的態度,因為成功的專案(而非儲值加密貨幣)之間的差距簡直微乎其微。這裡就有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之所以認為區塊鏈技術沒有未來主要是由於從技術和業務角度來看當今平臺和解決方案中缺乏可擴充套件性。
原文連結:The Shortsightedness of Blockchain Disillusionment
感謝杜小芳對本文的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