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了一點,小了不少 — 飛行堡壘 6 Plus 長測
對於 2018 年來說,窄邊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潮流,哪怕是一向不在乎輕薄的遊戲本也是如此,厚度可以不管,但沒有一個窄邊框是沒有辦法見人的。同時,窄邊框筆記本地尺寸也在不斷擴大,從最開始的 13 寸到 15.6寸,窄邊框已經不是輕薄筆記本專屬。
飛行堡壘 6 Plus 就是華碩第一款搭載 17.3 英寸螢幕,卻因為窄邊框的緣故,機身接近 15.6 英寸傳統筆記本的產品,這樣的尺寸剛好比 15.6 英寸非窄邊框大了一點,但又比 17.3 英寸小了不少,它的表現究竟如何?這篇評測,就是 MDT 經過幾周的長測得出的答案。
*全文基於飛行堡壘 6 Plus國行量產版本,i7-8750H, NVIDIA GTX 1060 獨立顯示卡,144Hz 重新整理率,8GB 記憶體,256GB固態硬碟 + 1TB 機械硬碟版本,售價 ¥9999, 京東最低價 ¥9699。
工業設計:
毫無疑問,窄邊框就是飛行堡壘 6 Plus在設計上最大的改變,整體延續了 15,6 英寸版本飛行堡壘的特徵。

並非砍掉螢幕上方攝像頭的三面窄邊框,而是採用了左右兩側 6.5mm 邊框設計,因此整機的橫向寬度有比較明顯的縮減,尺寸也因此變小。

飛行堡壘 6 Plus 的頂蓋非常簡潔,沒有一些低端遊戲本花裡胡哨非主流的造型,而是採用了飛行堡壘四角指向中心 ASUS Logo 的系列設計。

由於後置雙出風口的緣故,所以飛行堡壘 6 Plus的頂蓋也在底部特意留空。

這樣,不僅避免了開蓋使用時螢幕擋住出風口降低散熱效率,也讓合蓋時能直接看到 C 面的狀態指示燈。

飛行堡壘 6 Plus機身右側只留下了一個筆記本防盜鎖孔,除此之外都是散熱出風口了。

因此飛行堡壘 6 PLUS 的介面全都在機身左側,從後到前依次為:
電源介面,
- RJ45 網線介面,
- HDMI 2.0,
- USB 2.0,
- USB 3.1 Gen1 *2
- 3.5mm 耳機介面

飛行堡壘 6 Plus 擁有獨立的小鍵盤設計,上下左右方向鍵也都是全尺寸沒有縮減,同時 AWSD 四個按鍵採用了鏤空設計,辨識度也更高。

在 Fn 功能鍵的設定上,也都能看出是為了遊戲考慮過的,Fn+F5 切換風扇模式,Fn+F10 一鍵關閉觸控板,空格鍵還在左半邊特別加寬,這些小設計都可以提升實際的遊戲體驗 。

飛行堡壘 6 Plus 標配支援 Aura RGB LED 顏色切換的背光鍵盤,可以在 Aura程式中設定四種不同的燈效:光譜迴圈,閃爍,呼吸與單色常亮,而且頂蓋上的 Logo 也可以發光,但是不可調顏色。

在按鍵手感方面,1.8mm 鍵程,0.25mm 的曲面鍵帽,在與指肚貼合以及按壓行程這兩點上都很不錯,應該算得上是除了機械鍵盤之外,鍵盤手感最好的遊戲筆記本。
內部設計:

飛行堡壘6 底部一共有 11 顆螺絲用來固定底殼,風扇正下方並沒有直接開孔,而是在機身中部與固態硬碟正下方留有進氣孔,當我們拆開底殼就可以直接更換記憶體和硬碟,也可以看到全部的內部構造。

散熱系統為雙風扇三熱管設計,兩根為串聯,另一根為 GPU 專用,擁有雙記憶體插槽,以及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的儲存方案,左下角為一塊 64Wh 的電池,介面全部都在機身右側,兩個較大尺寸的揚聲器分別位於左右兩側靠近人的位置。不過我也不難看出,飛行堡壘 6 Plus 的內部設計實際也是在飛行堡壘 6 的基礎上改動而成的,因此機身右側(拆機之後圖片的左側)有比較明顯的空餘空間。

而在這一個空餘空間,飛行堡壘 6 Plus 採用了新增一個右側出風口來解決,同時由於散熱鰭片距離機身邊緣較遠,所以也有四根導流槽來引導,同時為了減小右側出風口給人帶來的影響,我們也能發現導流槽也是稍微有一些角度,讓右出風口的風向儘量向機身後側吹動,也間接的減小了風速,避免了右測出風口的熱風對人的影響。

飛行堡壘 6 Plus的兩個風扇採用了不同的設計,我們推測是為了適應不同的散熱壓力(左右風扇聯通的熱管數量不同),也一定程度上與不對稱的進風口有關,不過兩個風扇的扇葉密度都很高,鰭片較薄分佈較密,也可以帶來更大的換熱表面積。
螢幕素質:
飛行堡壘 6 Plus 目前全系標配 17.3 吋 1080P 解析度 144Hz 重新整理率的 IPS 螢幕,表面為霧面處理,PPI 方面中規中矩,正好可以開 100% 縮放來減少部分程式不相容高 DPI 的模糊。
我們也對其進行了專業的測試:

飛行堡壘 6 Plus達到了:
- 89.1% sRGB
- 64.4% AdobeRGB
- 67.7% P3
按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我們在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中提到的標準 ,sRGB 才是對消費者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因此飛行堡壘 6 Plus雖然覆蓋了約 72% NTSC,但並沒有精準的覆蓋到 sRGB 色域。

光譜方面,我們發現飛行堡壘 6 Plus上的這一塊普通版本的螢幕由於綠色與紅色波峰比較接近,所以橙紅色與青綠色相對於 sRGB 都稍有欠缺,而藍紫色與黃綠色稍微超出,這也是其無法精準顯示 sRGB 色域的原因。同時由於藍色較為突出,預設色溫也就到了 6959K 的偏冷水平,而非 sRGB 的標準 6500K 色溫。

亮度變化方面,飛行堡壘 6 Plus的螢幕一共有 11 級亮度變化可調,從 17.7cd/m² ~ 299.5cd/m², 亮度變化均勻,沒有出現陡升陡降,亮度屬於標準水平,同時對比度為 1199:1 表現較為優秀。

飛行堡壘 6 Plus 預設的螢幕色溫穩 6959K, 相對於 sRGB 所規定的 6504K 更為偏冷,色準方面:
- 平均 ΔE 為 1.94
- 最大灰階 ΔE 為 2.31
- 最大彩色 ΔE 為 4.36
在和校正過的螢幕對比之下較容易能看出偏色,在校色之後:
- 平均 ΔE 0.87
- 最大灰階 ΔE 1.79
- 最大彩色 ΔE 1.18
校正之後的色溫表現不錯,並不會出現螢幕素質過差無法校色,而導致始終存在色差的情況,你所看到的遊戲畫面都能保證與開發者所設計的思路一致,一般看電影或者照片娛樂的需求也都可以滿足。
效能水平:
飛行堡壘 6 Plus採用了全新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和英偉達 10 系列顯示卡,我們這次測試配置為 i7-8750H + GTX 1060, 8G 單通道 2666MHz 的版本,在 CINEBENCH R15 測試中,分別可以達到 1256 cb 和 172 cb 的多核與單核成績,

通過 Fn + F5 可以切換三種不同的系統散熱模式,分別為:超靜音、平衡和增壓,我們也在三種模式下進行了 CineBench R15 連續跑分測試:

飛行堡壘 6 Plus 在增壓模式下(紅線)可以保持 1050 cb 左右的長期負載效能,灰線與藍線則分別代表了標準模式和超靜音模式,這兩種模式的噪音都會更小,功耗控制也更嚴格,因此長期負載效能分別為 945 cb 和 860 cb 左右。
這時我們再放出 CPU 的溫度和功耗變動圖:

在增壓模式下,最開始飛行堡壘 6 Plus可以短暫達到 80W的功耗,最後由於 CPU 核心溫度達到80°C, 由於系統對於溫度的限制,長期功耗會慢慢下降至 49W 左右,頻率在 3.3Ghz 波動,最終能讓 CPU 穩定在 70°C 的低溫,所以我們也不難發現,實際上飛行堡壘 6 Plus 能承受的熱量遠不如此,如果沒有溫度限制,一定會有更高的效能表現。
接著,我們進行長時間渲染輸出 H.265 編碼模式視訊的測試:

在這個測試裡,搭載 6 核心 i7-8750H 的飛行堡壘 6 所需要的轉碼時間相對於上一代 i7-7700HQ 大幅縮小,而與沒有功耗限制同為 i7-8750H 處理器,但是記憶體為 16G 的頂級遊戲本相比大約差距 8% 左右。
顯示卡效能:

飛行堡壘 6 Plus搭載的是 GTX 1060獨立顯示卡,在我們 3D Mark 標準顯示卡效能測試中分別達到了:
- Sky Drive: 25837
- Fire Strike: 9753
- Time Spy: 3763
因此從標準的 3DMark 跑分測試來判斷,飛行堡壘 6 Plus 因為預設只有單通道 8G 記憶體,所以收到了一定影響,不過也屬於 GTX 1060的正常效能範圍內。
壓力測試:
首先,我們使用 3DMark 的壓力測試來模擬長時間遊戲時的高 GPU 壓力環境,看看面對一般的遊戲時,飛行堡壘 6 Plus 是否能保證 GPU 的長期負載效能:

結果如上圖,98.6% 的穩定水平,CPU & GPU 平均溫度分別在 70°C 和 75°C 以內,沒有出現降頻,效能發揮穩定。
進一步的,我們首先開啟 intel XTU 壓力測試,然後同時開啟 3DMark 執行壓力測試,也是為了檢測飛行堡壘 6 Plus 在這種不切實際的 CPU & GPU 同時極限負載的情況下,散熱表現如何,結果如下圖:

在這個環節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整機散熱系統能夠承受多少來自 CPU & GPU 的熱量,這代表了一個產品的極限熱設計水平。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很直白的看到,在 CPU & GPU 極限負載的條件下, 飛行堡壘 6 Plus 可以分別承受 CPU 45W 和 GPU 75W 的功耗, 同時 CPU 平均溫度約為 90°C, 而 GPU 為 82°C, 兩者平均頻率分別為 3.44Ghz 和 1.61Ghz, 沒有大幅波動。

而在標準電源模式下,我們也進行了同樣的測試,由於標準模式相對於之前的增壓模式降低了風扇轉速,所以 CPU 能夠承受的熱量從 45W 減少到了 35W, GPU 能夠承受的熱量減少到了 70W, 平均溫度分別為 87°C 和 83°C。
因此,綜合來看,如果追求極致的效能,肯定還是要在增壓模式下執行,在這樣的條件下,飛行堡壘 6 Plus 能承受 120W 的核心部件發熱,並且讓核心部件溫度保持在 90°C 以內,考慮到機身體積,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比較不錯。

而在硬碟速度方面,由於飛行堡壘 6 Plus 支援 PCIe 固態硬碟,所以實測連續讀取可以達到約 1.7GB/s,寫入也超過了 1GB/s, 不僅對於日常使用來說綽綽有餘,而且也不會再遊戲載入時拖後腿。
遊戲實測:
絕地求生:大逃殺:
在絕地求生的測試裡,由於吃雞的優化慢慢提升,所以記錄整體的 FPS 變通已經成為可能,所以我們已經放棄了實錄集錦方式來記錄資料:

結果就是在 1080P 除了紋理,抗鋸齒,後期處理高,其他全最低的設定之下,CPU 的平均主頻基本保持在 3.89Ghz, GPU 主頻穩定在 1.6Ghz, 平均 fps 在 75 左右,激烈交戰或者大量煙霧彈時會跌落到 55 附近,實際的遊戲過程中基本並不會感覺到卡頓。
守望先鋒:

守望先鋒在暴雪的優化下,畫質沒什麼好說的,預設高特效 1080P, 在 100% 渲染的前提下,飛行堡壘 6 Plus 可以保持平均110 fps 的水平(三次劇烈波動是進入下一回合/對局的時候)。
DOTA 2:

作為目前畫質最好的 MOBA 網遊,Dota 2擁有著相當大的群眾基礎,也是很好的效能測試物件。在特效全開垂直同步關閉的條件下,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達到平均 70fps, 在激烈的團戰發生時也能保證 55fps 以上,對於 MOBA 遊戲來說也是一個很理想的水平。
極限競速:地平線 4
在的 PC 版剛開放試玩不久,多年的口碑積累和實際的遊戲表現都讓它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競速遊戲之一,最高支援 4K, 不過在 1080P 的解析度下,不論是艙內建模,車體細節,路面環境,動態光源,動態天氣都相對於前作有了巨大提升。

最終,1080P 超高特效的情況下,遊戲內建的標準效能測試可以達到平均 60 fps, 最低 54 fps最高 79.6 fps的成績,對於賽車遊戲來說,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流暢的。
表面溫度:
在之前的拆機部分,我們提到過飛行堡壘 6 Plus 採用的是雙風扇三出風設計,而其中一個風扇正好在 AWSD 按鍵的下方,所以在極限熱量測試中我們也不難發現,AWSD 按鍵周圍(點3)只有 36°C確實有一片低溫區,所以在遊戲時左手並不會感受到多少溫度,同時因為左右掌託(點1,2)溫度都只有 31~33°C, 所以對於遊戲常用的使用姿勢來說,基本感受不到太大熱量。

而整體鍵盤區域的平均溫度為 43.9°C, 整體呈現越靠右溫度越高的傾向,鍵盤區域的最高溫出現在字母 P 附近,達到了 57°C, 這也是 GPU 的正上方位置,不過高溫區域有限,沒過多遠的回車鍵(點4)溫度為 46.5°C 溫度就低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飛行堡壘 6 Plus 在機身右側擁有出風口,不過出風口的風速很低,熱量隨著距離衰減很快,所以緊貼著右出風口的位置(點6)溫度也達到了 56.5°C 的水平。

來到網頁瀏覽等輕度使用時的發熱表現,此時我們在超靜音模式下進行測試,所以風扇轉速較低,但畢竟飛行堡壘 6 Plus 的尺寸擁有優勢,所以表面幾乎感受不到熱量,鍵盤平均溫度也只有 32.6°C, 最熱的點也只有 40.4°C 而已。
噪音控制:
飛行堡壘 6 Plus與華碩旗下更高階的 ROG 系列產品一樣,都可以切換三種散熱模式:超靜音、標準和增壓,三種模式控制的不僅僅是風扇轉速,而且也會對功耗進行區分,所以在噪音級別測試中我們也分別測試了超靜音,標準和增壓這三個模式下的最大噪音。首先是增壓模式:

正常坐姿下,飛行堡壘 6 Plus的整體噪音為 52dBA, 相對於那些超過 55dBA 噪音的產品還是要小不少,同時噪音的頻率分佈較為均勻,5047Hz 有一處小小的單一頻率異音,但是由於突出率不高所以人耳比較難感知,聽到的都是高速的風聲。
標準模式:

標準模式的噪音相對於增壓模式有一定的減小,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在其他頻率噪音減小之後,5047Hz 那一處的噪音就顯得比之前稍微明顯了一些,不過由於突出率還不算太高,所以實際上也沒有到突出單一頻率異音的級別。
超靜音模式:

在靜音模式下,處理器功耗被限制在 33W 左右,風扇轉速也被降低到最低級別,因此噪音相對之前兩檔有非常大的差距,40 dBA 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階輕薄本的噪音表現範圍,並且由於更低的風扇轉速,所以之前那個 5047Hz 的小突出也轉移到了更低頻的 3125Hz 突出率變化不大,因此單從噪音的角度來看,不考慮續航和便攜,把它帶到圖書館也是沒有問題的。
從噪音控制的整體角度來看,飛行堡壘 6 Plus和其他華碩產品一樣,噪音控制的細分得更加明確,增壓模式將風扇轉速拉到最高,只為了最高效的排出機身內的熱量,噪音在三種模式中最大,但比其他遊戲本稍小;而靜音模式是為了日常辦公設計的,最高 40 分貝的噪音比很多輕薄本的極限風扇噪音都小,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多少困擾。
充電速度:

飛行堡壘 6 Plus的充電功率在電池電量處於 60% 之前最高達到了 51W, 從 5% 充至 60% 需要 40分鐘左右,隨後一直到 80% 電量之前充電功率為 32W 左右,需要 1 小時能從 5% 充至 80%, 最後充電功率慢慢下降,最終需要 1 小時 30 分鐘從 5% 充至 95%. 充電速度中規中矩。
MDT 總結:

在 15.6 英寸這個傳統的主流遊戲尺寸的產品紛紛加入窄邊框縮減機身尺寸之後, 有一部分產品就出現了因為內部空間不足,散熱設計水平不高,無法支撐巨大散熱壓力而只能犧牲效能的情況。
而另一部分並不特別看重便攜的極度效能需求玩家則期待的是在 15.6 英寸產品基礎上擴大螢幕,以更大的空間來換取更好的散熱,最終帶來效能的進一步提升, 因此 17.3 英寸窄邊框產品實際上就是為了滿足這個需求而生的。
飛行堡壘 6 Plus 在和傳統 15.6 英寸非窄邊框產品機身尺寸接近的前提下,帶來了更大的,視覺衝擊力更強的 17.3 英寸螢幕,並且利用了富餘的機身空間實現了比 15.6 英寸產品更強的散熱效能,因此它就成為了 17.3 英寸窄邊框遊戲本細分市場中的有力競爭者。
優勢:
- 窄邊框讓 15.6 英寸機身下放入了 17.3 英寸螢幕
- 17.3 英寸的 144Hz 重新整理率 1080P 解析度螢幕,覆蓋 90% sRGB
- 能夠發揮出 i7-8750H 和 GTX 1060 的效能
- 噪音相對於其他遊戲本不算高
- 表面溫度控制較好,遊戲時經常接觸的區域溫度不高
- 支援彩色背光的鍵盤手感不錯
缺點:
- 螢幕未能精準覆蓋 sRGB 色域
- 內部空間未被全部利用
- 價格稍貴
推薦配置與購買建議:
目前飛行堡壘 6 Plus 只有一個配置版本:i7-8750H + 8G 記憶體 + 256G SSD+1T 硬碟組合,GTX1060 顯示卡,1080P 解析度 144Hz 重新整理率,所以也就沒有什麼配置選擇上的建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