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AI大牛流動圖譜:百度是集散地
原標題:華人AI大牛流動圖譜:百度是集散地
自從阿爾法狗事件之後,人工智慧領域在深度學習帶領下迎來了又一個高峰,隨之而來的是資本與人才的流動,我們總結公開資訊提到的華人AI大牛與大佬的職業路徑,梳理出一個AI大牛流動圖譜
節點代表公司,AI大牛在不同公司之間的流動形成有向邊,顏色代表社團劃分
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微軟、谷歌與百度節點較大,並且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圍繞在他們周圍的大部分是一些AI新生企業。下面我們從不同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圖譜。
▍ 典型AI大佬流向
我們標出了吳恩達、陸奇與李開復的流向,如下:
吳恩達作為人工智慧的旗幟性人物,從斯坦福到谷歌再到百度,繼而獨自創業成立了Deeplearning.ai,這是一個典型的從學者轉型業界的路子;
陸奇從雅虎開始,到微軟一直成為華人在美科技公司最高職級,再到“臨危受命”成為百度COO,掌握中國最大的AI公司,這是一個行業傳奇;
李開復起步於蘋果,之後創立並領導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為國際一流的研究機構,隨後擔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併負責谷歌中國研發中心的運營,最終於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成為“開復老師”,為中國創業投資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現在創新工場也成為中國AI領域投資的最重要力量。
百度、微軟與谷歌
通過以上三位大佬的流向我們可以感覺出AI巨頭公司之間的人才流向。下面我們只保留AI巨頭之間的流動,可以看到一些規律。
被譽為AI黃埔的微軟的確名副其實,在這些年為百度、阿里、谷歌與騰訊貢獻了很多大牛。而除了微軟,谷歌也是百度AI人才的重要來源。
微軟→百度
陸奇、張亞勤、景鯤、倪凱、顧嘉唯、亓超
谷歌→百度
吳恩達、王勁、彭軍、樓天成、衡量
微軟→阿里
周靖人、林晨曦、王堅、華先勝、初敏
▍ 百度AI大牛去向
百度吸收了這麼多大佬,也扛不住大佬們要自己創業
我們可以看到,百度流出的AI大牛,不管是直接創業還是作為核心人員加入,不管是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還是醫療健康與機器人,真的是好多啊!
並且其中還有一些是組團出走(或先後出走)
Roadstar.ai:佟顯喬、衡量、周光;
地平線機器人:餘凱、黃暢、單羿;
驀然認知:戴帥湘、洪濤、張偉萌;
三角獸:王卓然、亓超;
景馳:王勁(已離職)、韓旭;
今日頭條:陳雨強、李磊。
看來百度真的是一個“集散地”。
▍ 領域分析
我們將圖中的創業公司按照以下三個領域進行標記。
計算機視覺與自動駕駛
自然語言與語音識別、互動
晶片
可以看到,數量最多的還是計算機視覺與自動駕駛領域,其次是自然語言與語音識別、互動。因為大家最近比較關注晶片,所以把晶片領域的初創公司也進行了標記。
雖然這些並不是較為全面的市場資料,但是從AI大牛流動的選擇可以看到,CV領域還是更成熟,競爭更激烈一些,誰讓深度學習給CV領域帶來的發展更大呢!
1 計算機視覺與自動駕駛
桃紅色節點為計算機視覺與自動駕駛領域創業公司
計算機視覺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是“依瞳曠湯”,好像說到底都有微軟的影子。
依圖創始人林晨曦,輾轉阿里最終創立依圖; 格靈深瞳 趙勇來自谷歌,蔡煬來自微軟; 曠視科技 首席科學家孫劍也是來自微軟; 商湯科技 曹旭東、楊帆都是來自微軟,而曹旭東又從商湯出來做了Momenta。
而自動駕駛領域基本是百度系。景馳創始人王勁、韓旭都是百度重臣,但是王勁最終被迫離職;小馬智行(Pony.ai)教主樓天成、彭軍可都是百度無人車的主力;另外還有Driva.ai、Roadstar.ai與禾多科技,都在做無人駕駛。
2 自然語言與語音識別、互動
桃紅色節點為計算機視覺與自動駕駛領域創業公司;綠色節點為自然語言與語音識別、互動領域創業公司
深度學習其實給語音識別帶來的革命性提升,同時也一定程度推動了自然語言相關技術進展。
語音識別與互動領域,雲知聲與驀然認知是典型代表;知識圖譜技術的應用在第四正規化、康夫子與鼎複數據得到具體體現;助理來也和奇點機智都算是智慧助理;
而三角獸準確定位自己為2B的語義公司。
3 晶片
寒武紀陳雲霽、陳天石兄弟聯手也是最佳拍檔,主打深度學習處理器(NPU)與機器學習處理器(MLU);深鑑科技主打深度學習處理器(DPU);地平線機器人目標是做“嵌入式人工智慧”,可以理解為演算法+晶片”解決方案。
晶片的自強並不是重複走巨頭的老路,而是抓住“技術-經濟正規化”的轉換,利用“蛙跳效應”進行追趕與超越。
注:資料說明,因為是強調流動性所以一些大佬一直在一個地方就不會出現在圖,另外資料主要是從媒體收集來的,難免因為不全造成缺漏(出門問問就沒有提到),如有補充我們一起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