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網際網路+醫藥”創新融合 提高藥品可及
近年來,網際網路對醫療等傳統行業的改造不斷提速,並催生了豐富多樣的商業模式。如何打造讓消費者信得過、影響力大、創新性的網際網路醫藥平臺成為業界一直關注的話題。近日,新華網邀請了健康界的企業,通過多個話題的討論,共同為“網際網路+醫藥”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探索行業創新發展方向。
話題一:網際網路醫藥平臺應該如何保證產品質量與用藥安全性?
阿里健康運營總監樑素娟表示:“藥品跟其他商品不一樣,最大的原則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有效、第三可及性、第四是整體價效比。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設計整個體系的時候,也會把這四個因素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對於網際網路醫藥平臺如何保證質量和安全性,我認為質量分為事前、事中、事後。阿里健康所有的質量監控分成這幾塊:第一,事前是準備規則和稽核,不管是藥品還是其他的企業電商平臺,根據國家所規定的要求准入資質,平臺是要有稽核的義務,並且一旦因為稽核導致了問題,平臺是應該要相應地去負責任的。第二,天貓在做這塊業務的時候,有一部分任務是分解,按照和商家的約定,我們不定期會做一些質量方面的檢查。第三,當出現藥品質量問題或者需要召回時,我們會去配合地方或者國家的監管部門要求進行公示。第四,在藥品配送上,據我瞭解,目前落實到企業還沒有非常明確可執行的操作規範,因此,希望號召全行業一起,或者通過協會的力量去把規範制定出來。另外,就安全性而言,藥品是一個特殊的商品,不像一瓶水、一支筆,一看就知道怎麼用。以前線上下獲取一些資訊主要通過幾個途徑:醫生通過短暫的門診交流、護士在注射的時候跟你說兩句,還有到藥店藥師、社群醫生那裡進行諮詢,這裡面獲取的資訊是不連續的。在資訊科技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患者習慣從網上找一些資訊。作為一個網際網路醫藥平臺應該最大程度地把一些資訊不對稱的點解決掉,我們完全有能力把這個事情變得可能,怎麼樣去管理好患者的疾病,怎麼樣通過更好的配合,例如應用一些可穿戴裝置技術去了解和指導他的病情,我覺得在這一點上網際網路醫藥平臺是最有可能把質量做得更好的。這個是我們對於安全性方面的一些考慮。其他的就是按照國家的規定,按照用藥本來應該遵循的邏輯,讓我們的使用者按照我們的產品邏輯來走,而不是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這是我們目前在設想的以及在做的一些事情。”
京東醫藥健康事業部機構負責人李志棠表示:“對於京東到家來說,我們非常看重安全、合規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客戶體驗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對入駐藥店的品牌實力是有要求的,目前全國90%以上的百強連鎖藥店都跟我們有合作,例如老百姓、益豐、大參林、國大、一心堂和海王星辰等等,我們選擇綜合實力百強的連鎖藥店,核心是確保藥品的貨源渠道有保證。同時,京東到家還會對藥店的經營資質進行監管,如是否獲得《藥品的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和一些網際網路藥品展示交易的相關證照等,看它是否合規合法。另外針對配送環節,我們會保證藥品在配送的時效在1小時內,含藥品的配送訂單不會與其他品類訂單混搭一起配送。同時,京東到家平臺也提供京東網際網路醫院,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如果不知道買什麼藥,或者對藥品說明書不瞭解,可通過京東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生進行遠端問診。京東到家上已經建立了超過10萬類的藥品標準庫,嚴格按照廠家要求以及法規的要求將藥品圖片說明書展示給消費者,確保展示給消費者的資訊是正確的,描述與廠家提供說明書的一致。”
妙健康高階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羅曉斌表示:“我認為用藥的安全性有兩點,第一是藥品本身,從網際網路的角度,重點是要解決它的可及性以及在物流過程中的安全性。第二點是用藥安全性,使用者除了要用對藥,還要知道如何合理用藥,這在傳統的線下場景來講,是相對薄弱的。但如果我們從網際網路角度對資訊進行充分過濾和拆分以後,可以得到更加精確、更加廣泛的用藥資訊,這也是網際網路所具有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妙健康是做線上的醫療健康管理平臺,一直希望通過健康管理這個相對高頻的場景去連結和整合相對低頻的尋醫、用藥等服務,所以我們一直致力於做平臺。但做平臺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能力,首先就是收集到使用者健康的資料畫像,怎麼收集?這裡面涉及到使用者的健康史、用藥醫療史,還有一塊很重要的就是平時的健康行為相關資料,我們既不是產品電商,也不是健康服務的提供商,我們更多地是通過這個平臺聚集更多的使用者健康資料,基於這些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對他們的畫像進行細分,從而更清晰地瞭解他們的健康訴求,當然也包括在進入到亞健康之後他們的醫療資料,在這個基礎上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這是過去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山西連鎖有限公司經理白雪表示:“就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性上而言,傳統來說我們一直就是做線下門店的,而在線上我們佈局滋補、食品板塊比較早,但線上藥品比較晚,真正藥品觸網是在2016年,自己品牌的線上官方旗艦店去年雙十一才正式開設。線上藥品在質量和安全性上做貢獻,我們感觸比較深,因為傳統來說,我們通過門店醫師、藥師來把控使用者藥品質量,線上門店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產品可追溯性,通過企業出來,到渠道商,再到終端,最後再到顧客手裡整個追溯。包括推薦用藥時,在線上跟顧客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可追溯的,平臺在推薦顧客藥品是否適用都做了可追溯。作為品牌方來說,我們對於平臺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希望將來可以做到更多、做到更細緻,比如快遞環節,我們非常期待把全鏈條做到規範管理,另外藥品的售後,我們也希望可以做到更加的細節化。”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與品牌管理部媒介電商總監張晶表示:“我們作為平臺方,目前在跟阿里和京東的合作當中,阿里和京東會進行嚴格的稽核和全環節嚴苛的監控。資質稽核、產品介紹以及其他維度的稽核還是比較嚴格的。另外,在合作過程中,活動贈品也會進行嚴格的稽核,讓消費者覺得,即使是贈品也比較安全。”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電商經理韓雨表示:“就產品質量和用藥安全性的問題來說,最終使老百姓能獲得更安全有保障的產品是需要整個醫藥流通環節的關注的。首先藥廠生產部分,三九一直把生產質量安全放到第一位,有很嚴格的質量把控體系,醫藥健康行業其實也是良心行業,直接關乎人的身體健康,只有產品的質量安全過硬,我們營銷及銷售的人才會有信心並安心地推給消費者;其次,電商平臺方的醫藥類目的稽核現在也都很嚴格了,通過一些新的科技技術的加持,比如區塊鏈、物流發展,藥品的真實性以及及時性一定是可以把控的;再就是消費者的用藥安全環節,目前比較火的是社群運營和內容運營,線上購藥不像線下購藥,有醫生會直接指導,消費者需要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瞭解用藥資訊,這就需要我們利用電商平臺或者其它方式,通過專業的人傳達給消費者具體的專業的建議性指導,這樣消費者才能通過我們的服務來獲取更多更全面的內容,從而找到適合他們的藥品,並安全用藥;然後就是售後等其它環節。網際網路背景下的藥品安全需要我們各方一起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
江中集團電商OTC銷售總監胡海波表示:“如何保證線上OTC產品質量和用藥安全性,未來我們將第一加強准入準出制度的設立,第二尋找專業的授權管理公司,加強授權管理。江中的產品可能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醫藥,我們更多的是在調理方面,包括猴菇米稀都是打著這樣的概念。但是在藥的大範圍內,產品質量和用藥安全性方面是電商的一個重中之重,整個集團也十分看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話題二:在醫藥電商發展時代,怎樣推動“網際網路”與“醫藥”的創新融合?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媒體廣告管理部部長楊程表示:“同仁堂本身是一個工業企業,有300多家線下零售的醫療機構。近年來,我國下發了"網際網路+醫療管理"很多政策。在2015年時,我們探討過在北京和太原是否可以實現醫療機構遠端會診,後來發展不是很成熟,但是這是從醫療本身結合線下實際情況進行的嘗試,希望把"網際網路+醫療"做得更加快捷、有效、便利,讓更多地老百姓接收到更好的中醫的服務,這是第一方面。第二,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為此同仁堂也在探討發展養老闆塊,希望未來能夠通過網際網路資料分析,完成對消費者分析畫像,進而出臺適用於中國老年人的一些康養的標準。分層、分年齡、分維度,對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進行更高程度的細分。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資料化、資訊化的手段,為健康的、有疾病的或者需要慢病管理的老人以及臨終關懷的老人通過更好的標準進行服務。現在同行們都在嘗試用新的資料賦能或者叫流量賦能線下的方式來盤活線下已有的資源,在現有的線下門店的基礎上,更好地幫助老百姓做服務標準的提升,做服務的精準性的提升,做服務資料化的全流程的提升。如何用網際網路手段去加持和賦能線下資源,如何排列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結構化的,甚至說比較適合消費側改革的產品,我覺得是未來同仁堂需要考慮的問題,包括藥品,包括醫療,包括慢病管理,包括康養,包括商品流、資訊流、現金流的流轉,未來都要融合起來綜合考慮,才能夠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到位的,更加滿意的,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務。”
京東醫藥健康事業部機構負責人李志棠表示:“對於京東到家來說,從2017年開始我們推出五大賦能的零售賦能戰略,第一是流量賦能,能幫助合作藥店很好地解決線上流量問題,帶動線上新增銷量的增長。第二是履約賦能,京東到家為合作藥店提供達達專送,一小時配送服務,這種是我們給到連鎖藥店兩公里內免費配送的服務,在達達騎手的助力下,將平均配送時效在1小時內,大幅改善了使用者的購物體驗。第三種是商品的賦能,所謂商品賦能包括兩方面,第一針對商品的隱形缺貨,通過大資料平臺為商品銷售提供補貨指導。第二是藥店品類結構優化與選品指導,針對藥店附近3-5公里,分析所在消費者真正需要什麼品牌的藥品,提供熱銷品目錄給到藥店。第四是針對門店賦能,京東到家為藥店提供了資料化升級的方案,如無人售藥機、自助收銀機和超級會員碼等方案。第五是使用者賦能,是建立在京東到家的大資料環境下,為藥店提供會員管理的工具,對於零售藥店來說,會員訂單佔比是一個很重要的經營指標,京東到家使用者賦能實質是幫助零售藥店通過網際網路手段快速地發展線上會員,把線上、線下會員價和會員權益連合在一起,提升線上訂單會員訂單佔比,提升線上會員的復購。”
阿里健康運營總監樑素娟表示:“阿里今天除了在做一些藥店聯動和醫院聯動的黑科技以外,還有螞蟻金服在醫療端和支付端更多的佈局,比如說我們在很多城市的醫院和藥店已經實現了支付寶電子醫保卡、電子社保卡以及在一些地區我們已經在使用脫卡支付以及個人賬戶部分跟統籌賬戶的部分,這裡面用到非常多的新技術。還有在阿里雲和阿里健康內部,AI與大資料方面,更多的不是賦能在流通端,還包括在研發端,怎麼提升我們的靶向篩選的效率,或者如何推動醫院端的資料上雲,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能夠去開發一些為醫院和醫生提升效率的一些工具。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跟"醫"或者"藥"的技術在未來會形成一個大的生態體系。不論是平臺還是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企業,我覺得應該是全行業一起去推動,才會有發展的可能性。”
妙健康高階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羅曉斌表示:“推動創新首先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它需要有一個生態來不斷地支援,包括政府、使用者等各個角度,各個層次。首先,任何一個創新需要需求來推動,我認為未來網際網路+醫藥的創新點在於如何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客戶的需求,並圍繞客戶的需求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服務。從創新的角度上來講,以客戶為核心,或者以需求為導向是一個大前提。第二,任何創新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援,沒有政策,沒有標準,就很難執行。第三,真正的創新還得來自原創性的技術,技術的創新某種程度上來講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使工作效率提高。第四,真正的創新還需要有模式的創新,這裡面要滿足商業、消費的需求升級等,如現在出現的新零售概念。如何能夠通過網際網路能力、資料能力更好地瞭解客戶需求,同時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當中,如何通過支付方式創新,比如讓醫保、保險等參與進來,如果能把這些思考得更加透徹,對創新也是有好處的。”
話題三:醫藥電商發展存在哪些制約因素?
江中集團電商OTC銷售總監胡海波表示:“江中之前是傳統工業企業,在一些新渠道、新模式上有一些比較常見的阻礙,包括線下、內部運作體制上,財務結算方面等都存在制約因素,另外還存在傳統工業企業人的思維方式等。從品牌的角度來說,我相信未來品牌方和平臺方共同創造,才會逐漸擺脫這些阻礙。”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與品牌管理部媒介電商總監張晶表示:“華潤三九不管是從營銷還是各個方面,線上線下都以消費者為核心,從線下活動中我們瞭解到消費者的洞察,知道哪個產品的年齡畫像、銷售路徑等,但是對於線上消費者洞察所瞭解的資訊非常少,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目前遇到的比較大的困擾。另外一個制約因素是整個線上醫藥品類結構相對來說是計劃性用藥,但三九整個產品結構當中,幾乎所有的產品是應急性產品,沒有計劃用藥的產品。”
阿里健康運營總監樑素娟表示:“目前,阿里有很多計劃已經在籌備中了,現在有一個新成立的品牌成長中心,不僅僅是資料銀行,更多的是服務於快消品。資料銀行通過用資料技術,將人和商品做了非常多的機器劃分,通過演算法劃分成千上萬中標籤和模型,但是這個邏輯是為快消品制定的,而不能直接拿來服務於健康行業。因為快消品主要的驅動因素在於使用者,使用者其實是真正決定和去買單的最終方,但是在藥品上卻不能這樣,處方藥必須憑處方,哪怕在品牌的選擇性上使用者可以主動選擇價格、選擇零售商、選擇品牌等,但是這個驅動因素相對較弱,我們現在還處於起步期,還遠不如快消品那麼成熟,但是未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京東醫藥健康事業部機構負責人李志棠表示:“從政策來說,無論是企業還是平臺一定要在政策上支援發展,這方面還是很重要的。另外的制約是人,在招聘這方面的人才也是比較稀缺,我覺得醫藥電商人員要具備醫藥或者醫學的背景,而且要有網際網路思維。其次是要有資料化的洞察能力,所以我們一直在找可以掌握電商又具有醫藥背景的人才。”
話題四:未來“網際網路+醫藥”將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
江中集團電商OTC銷售總監胡海波表示:“醫藥是非常大的一個層面,我認為網際網路在大健康產業中將會是最先進生產力,將引領突破創新。”
阿里健康運營總監樑素娟表示:“"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阿里巴巴的願景。2016年,我們跟國藥還有其他的藥品流通企業、化學機構等組成了一個"全球找藥聯盟",線下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哪個醫院或者藥店有藥的資訊,然而現1/3的藥品我們都不知道哪裡有。之後我們又跟國家罕見病中心達成了科研上的合作,跟協和罕見病的專案也進行了合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仍然找不到需要的藥品。未來,在這方面的商業模式上可以有很多創新,例如,應用網際網路將醫療供給和藥品供給通過資料放在同一個平臺和通道上進行相匹配,可大大提升流通和生產的效率。”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與品牌管理部媒介電商總監張晶表示:“我們覺得網際網路和醫藥未來的趨勢是爆炸性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在網際網路上開始尋求品質的健康生活,還有老齡化在中國慢慢擴大,健康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另一個趨勢是優質的供給會出現不足情況,改變消費者獲取健康的渠道可能是未來趨勢。”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電商經理韓雨表示:“如果我是一個消費者,對未來用藥的場景化,我希望達到一個這樣的狀態,比如我生病的時候我會直接通過軟體、觸手可以直接搜尋到有用的資訊。從生病,到購買,至售後整個鏈條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比較順暢的體驗。”
京東醫藥健康事業部機構負責人李志棠表示:“未來"網際網路+醫藥"可以是"醫+藥+保"三者聯絡在一起。患者到網際網路醫院複診,醫生可以在與患者遠端問診,並檢視患者電子健康檔案的情況下為患者開具電子處方,患者通過醫生開具的電子處方在符合法規要求的平臺上選擇合適的藥店購買處方單上的藥品,若患者有醫保或商保的情況,結算時會自動減去保險應該承擔的部分,這樣有效地降低患者買藥品的經濟負擔,最後平臺把患者的電子處方和購藥資訊提供給藥店,藥店根據所得處方進行調劑並安排人員提供1小時送藥上門的服務。未來如果在法規的允許下,患者在"醫+藥+保"三者的結合下將會得到很好體驗。”
妙健康高階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羅曉斌表示:“現在有一個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通過"網際網路+醫藥",未來是要提高醫藥的銷售量還是要去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我們做的切入角度首先要有不一樣,有從客戶角度切入,也有從作為生產工藝的角度切入。不管通過哪種手段,通過科技,還是通過網際網路改造,最終是要讓客戶有能力找到更合適的藥物,同時對於廠商來講能夠提供給客戶最合適的方案。未來的網際網路醫藥不是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介入,讓吃藥的人越來越多,而是應該圍繞兩個核心,第一是資料驅動,把醫藥健保這個閉環通過資料打通,更好地瞭解了客戶的需求。第二是在整個過程當中進行標準化,有了這種標準化就解決了信譽的問題。”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山西連鎖有限公司經理白雪表示:“同仁堂品牌,有著340年曆史的中藥企業,我們更多是有一份責任,我們希望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這樣一個方式和機會,來提高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對於中國傳統的中醫中藥的認識和傳承的責任,是我們品牌的初衷。目前,線上的銷量對我們來說太少了,但對於我們集團來說是非常重視的,因為線上對於年輕消費群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光是改變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更多地是直接影響了年輕的消費群體對於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個品牌的直接的認識。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機會起到引領作用,更好地發展我們中國中醫藥的文化,希望把我們中醫藥不僅停留在藥品治病的階段,還可以把養生、保健等方式融入到消費者日常的生活形態中去,這是我們在網際網路+方面的一個發展方向。”(張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