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成都總部解散疑雲 羅永浩如何跨出泥沼
[摘要] 蘇寧雲商2016年的年度報告則進一步曝光了錘子科技2016年的財務狀況,營收8.09億元,淨虧損4.28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 王州婷 發自廣州
在子彈簡訊帶來希望之後不久,成立六年的錘子科技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10月15日,自稱為錘子成都公司的員工在微博爆出錘子科技開始大規模裁員,剛落戶成都僅一年或面臨解散。隨後第二天,錘子科技公告予以否認,同時表明,成都野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是錘子科技搬遷至成都後設立的新公司,而且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各項業務也都在正常展開當中。
而對於傳聞中的“成都公司人員解散”,錘子科技表示,這實際為公司對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地的技術人員進行整合,目的則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公司整體的研發實力。不過,對於各路媒體探訪錘子科技成都總公司辦公室的資訊,羅永浩並未繼續在微博上繼續進行迴應,而是多次轉發即將在成都舉行釋出會的宣傳。
一時間眾說紛紜,成都當地一位圈內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有資金支援的地方搭建了投資平臺,希望能夠招攬知名企業落戶,而資金匱乏的明星企業錘子則有這個發展意圖,至於落戶企業的初衷,就不太容易說得清。
據悉,去年8月份,羅永浩曾對外透露,公司完成一筆10億元的融資,這是其自2016年11月以來最新獲得的一輪融資,也是其在資金陷入困境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錘子成都解散疑雲究竟如何,仍有待後續事情的發展,但對於屢屢陷入經營危機的錘子科技而言,怎樣走出發展困局才是羅永浩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在成立六年期間,六次被傳倒閉,五次被傳收購,三次被曝資金鍊危機,作為為數不多仍然活著的中小型智慧手機廠商,這一次將如何跨出泥潭?
成都總部解散疑雲
對錘子科技而言,成都是命運轉折之地。2017年,據傳在資金上“命懸一線”的錘子接到了來自成都市的橄欖枝,獲得了寶貴的6億元投資。在業內看來,以推動發展科技產業的成都與在網際網路界有著不小名氣但資金緊缺的錘子科技,雙方存在需求的契合點。
作為雙方合作的條件,錘子科技在2017年宣佈把總部遷入成都,並在成都舉辦了堅果Pro 2的新品釋出會,而在今年多次舉辦的活動上,羅永浩都不忘自我介紹,“我們是來自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的企業錘子科技”,足見其對於成都的重視。
事實上,錘子科技總部遷入成都也在自宣佈之後快速落地。從公開資料來看,2017年7月,成都成華區與錘子科技公司簽訂總部專案合作協議,專案初期規劃面積約8000平方米,將錘子科技位於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應鏈、研發、設計等總部管理和服務部門整體遷入成華區,而羅永浩也分別在同年的6月、7月、8月份在成華區註冊成立了成都錘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野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和暢呼吸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
落戶後,今年8月錘子科技於成都舉行了首次運營情況通報會,錘子科技COO吳德周在會上透露,錘子科技2017年銷售額較2016年度增長了164%。而根據當時參會的當地媒體報道,錘子科技成都分公司人員總量208人, 其中包括管理人員4人、研發人員98人、營銷人員2人、客服人員95人、運營支援人員9人。
而媒體最新報道則顯示,“錘子科技位於成都市猛追灣世茂大廈的錘子科技成都總部辦公室內,前臺空無人員,辦公桌椅大量空置,僅有寥寥幾位員工”。事實上,就在錘子成都裁員報道期間,其陷入了輿論漩渦,甚至有人認為,缺錢的錘子科技在騙取資金。
不過,亦有業內認為錘子科技成都公司的情況或許並非那麼“糟糕”。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不排除如錘子科技公告中所宣告的,錘子科技在成都成立一年後將需要進行“更加節省和有效的人員整合”。
他認為,錘子科技成立之初,在成都落地速度確實很快,人員鋪設的力度也很大,為原公司人員數量的一半。而進入穩定期後,公司需要修正與預想不符的調整,因而錘子成都“人去樓空”或許並不是撤出,而是羅永浩在對上海、成都等城市公司進行戰略性的調整。
粉絲商業模式困境
以“情懷”而別具一格的錘子科技,似乎陷入了“成也羅永浩,敗也羅永浩”的怪圈。
正如丁道師指出的,錘子科技以智慧手機業務起家,其選擇的“情懷”路線讓羅永浩成為公司最具號召力的品牌,但相比華為、小米等位居前列的國產手機品牌,這也意味著錘子手機將面向的是小眾市場。
在歷經國內手機行業高速發展的2015年、2016年,錘子科技推出的無論是定位高階的T1和T2,亦或是瞄準端市場的M1均未能突破百萬出貨量的生存關卡,這讓錘子科技一直面臨入不敷出的生存困境。
公開的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2016年,錘子科技連續處於虧損的狀態。2016年9月,錘子科技投資方成都尼畢魯科技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上半年錘子科技虧損1.92億元,2015年全年虧損4.62億元;而蘇寧雲商2016年的年度報告則進一步曝光了錘子科技2016年的財務狀況,營收8.09億元,淨虧損4.28億元。
雖然虧損連連,但在2012–2017年裡,錘子科技共完成天使輪至E輪合計6輪逾15億元的融資。孫燕飈則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投資人更看重的是羅永浩帶來的粉絲經濟,“打個比方,按照最初的設想,如果羅永浩的2億粉絲中的轉化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一,那麼要養活一個公司並不難,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轉化率並不理想,這也是促使了錘子科技推出多元化產品以推高轉化率的原因”。
據悉,在過去的六年裡,除了智慧手機以外,截至目前,錘子科技已經孵化了VR、空氣淨化器、TNT、雲office、子彈簡訊等專案,在這些眾多的產品中,除了2017年5月推出的低端機堅果Pro讓錘子手機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首次登上百萬臺的出貨量。
羅永浩近日還表示,錘子科技已經扭虧為盈。但另一方面,錘子多個產品均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在擁有訂單量才擁有對供應鏈話事權的手機行業,錘子科技的訂單量一直是牽制其發展的一大因素。孫燕飈指出,在硬體創新制造上,百萬級別是一款手機得以生存的門檻,而對於錘子科技推出的TNT辦公室智慧硬體,其門檻也需要達到十萬級別的訂單量,然而相比其他數千萬出貨量的手機、硬體品牌,錘子科技並不具有在供應鏈端的號召力。
而另一方面,在軟體上取得的微創新優勢,並未直接轉化為持續的的商業價值。
能否顛覆“羅永浩”
當軟硬體的劣勢成為命門,錘子科技的未來走向何方?事實上,近兩年來,聚焦到品牌層面,手機頭部效應已經顯現。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從2017年開始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處於下滑的態勢,另一方面市場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華米OV佔據了市場主要的份額。
中金證券研報資料則顯示,7月國內線下銷量Top 20的機型中,OPPO R15、A83和A3佔據前三位。在Top 50的機型分佈中,華米OV、蘋果、三星佔了47款。可見手機品牌的集中度仍在繼續提升。
不過,慶幸的是,相比眾多淘汰出局小眾品牌,錘子科技的出貨量較為穩定。根據第三方機構旭日大資料釋出的2018年第一度國產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錘子科技今年第一季度出貨量為57萬臺,位列第20。
事實上,羅永浩為錘子科技規劃的藍圖也展現其不小的野心。在8月20日夏季產品釋出會上,羅永浩除了釋出了堅果Pro 2S新品,以及宣佈“子彈簡訊”“錘子交友”正式上線外,其還透露,錘子計劃要做OS系統,而且從底層系統開始,絕不是基於Android的簡單搭建,系統也不僅僅針對於手機。
言下之意,錘子科技打造的系統很可能將徹底打通手機、電腦乃至更多的智慧硬體,成為物聯網的底層基礎。羅永浩瞄準的會是智慧硬體或者智慧生活的大市場。
不過對於錘子科技來說,要實現這個野心仍舊有著種種阻礙。孫燕飈認為,錘子科技需要顛覆其商業模式,迴歸產品研發的本質,才能最大化地解決產品持續性和商業化後等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在子彈簡訊曇花一現後,羅永浩與他的錘子又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