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起訴曝光自媒體,一場公關災難
日前,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在社交網路發酵,給新獨角獸“馬蜂窩”造成了一場巨大的公關危機。
這篇文章通過程式抓取的諸多資料資訊表明馬蜂窩存在點評大量造假的情況,而點評造假的內容多來自諸多同行網站,並存在自建團隊撰寫虛擬點評的行為。
文章顯示,資料發現馬蜂窩上存在7454個抄襲賬號,平均每個賬號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馬蜂窩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馬蜂窩的反應一方面迴應稱“正在核實情況,會盡快給出結論。”但是另外一方面,它起訴了釋出資訊的自媒體,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已經進入多元案件調解系統處理。
然後,深圳這家自媒體稱是因為虛假點評吃壞了肚子,才去用程式搜尋馬蜂窩的點評,並且連續發文質疑馬蜂窩,事情變得有意思。馬蜂窩或將面對一場公關災難。
一、馬蜂窩的問題和鬼城文章
從文章的內容看,這次自媒體曝光是有資料和程式支援的。馬蜂窩的內容是在網上公開的,很容易用爬蟲程式抓取。而且馬蜂窩的問題都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手法太粗糙,非常容易被抓住把柄,文章的證據基本是不存在失實的。
但是,《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這篇文章也並不是無懈可擊。
因為這個標題本身屬於自媒體吸引眼球的標題,殭屍和水軍構成個鬼城過於誇張,僅僅是扒出來資料很難支援這個手法。
所以,馬蜂窩用總資料量和被扒出資料的比例提起名譽侵權並非全無道理。
而且,這篇文章在資料的基礎上,用了一些分析,明明是猜測的內容,但是說的證據確鑿。
現象是現象,要分析背後的本質一定要說明是個人觀點,而不能用個人觀點替代事實。
在這方面文章也是有瑕疵的,也可能被抓住訴訟名譽侵權。
就是說,文章本身的資料事實難以辯駁,但是文章的寫法可以被抓住做文章,到法庭起訴。
二、雙方勝算幾何?
其實,類似的案件已經有多起。從判例看,只要不是作者虛構事實,造成真實損失,原告方起訴的勝率就不大。
即使被廣泛關注的鴻茅藥酒案,醫生也確實是虛構了事實,把情緒化的語言當作事實表達,才被找到了藉口。
而馬蜂窩的這篇文章,事實是沒有問題的,一些情緒化的表達不恰當,但是要被判名譽侵權還是牽強。
而且,馬蜂窩在北京,媒體在深圳,這些都是中國的一線城市,法制相對比較健全,類似的文章侵權已經有過不少案例,原告方勝率極低。
最後,能獲得賠償的都極少,只是會牽扯媒體的精力,花費媒體的律師費。
朝陽區人民法院對這類案子並不陌生,而且在全國媒體的關注之下,判決一定會有足夠的法律依據。馬蜂窩勝算不大。
三、一場公關災難
從公關的角度看,馬蜂窩遇到的是一次公關危機。但是並不是生死危機。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資料的問題不是馬蜂窩一家有,也不是最近幾年才有。可以說自從有網際網路企業,這個問題在中國美國都存在。投資者也好,使用者也好,都不會莫名驚詫。
馬蜂窩被爆出資料造假是個醜聞,但是當業界很多人都這麼做,醜聞也就是聽起來難聽。融資暫時有點障礙,未來該發展還是會發展。
但是,馬蜂窩把這個事情對簿公堂,而且是在輿論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對簿公堂,這是人為製造一場公關災難。
對簿公堂意味著媒體沒有顧及,魚死網破,同時意味著這個事情不是資料造假不造假的問題,而是公眾有沒有權利自由發聲和知道真相的問題。馬蜂窩的訴訟,等於把自己放到大眾,而非一家自媒體的對立面。
只要訴訟沒結束,熱點就一直存在,馬蜂窩持續在傳播自己的負面形象。本來網際網路熱點就一週,馬蜂窩拖一拖,認下錯,甚至高姿態獎勵一下曝光的自媒體。下個熱點一來,誰還記得馬蜂窩。
而如今的舉動,讓馬蜂窩成為長時間負面熱點。這無疑是人為製造一場公關災難。
特別宣告: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絡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