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程式設計的人不一樣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雙城記》狄更斯
無論經過一百年還是一千年,每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用狄更斯這一段話來形容都恰到好處。
當下便是如此。
這是人工智慧的時代,也是機器人的時代。這是大資料的時代,也是雲端計算的時代。這是演算法的時代,也是程式語言的時代。人們面前全是程式,人們面前又看不到程式。人們正在走向全知全能,人們正在走向無知無能。
在當下,我們一面對各種軟體程式的功能歎為觀止,一面對其原理一無所知,在這樣的世界裡生活,猶如行走在兔子窩中的愛麗絲。在程式編織的奇境裡,每一個不會程式設計的人都應該認真考慮:是不是應該開始學習程式設計?
聽上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總是讓人感到畏縮。尤其是計算機語言,更讓許多沒有接觸過專業訓練的人們敬而遠之。然而,在當下,我們越來越離不開智慧手機,也越來越適應智慧化的生活,就像行走在充滿魔法的路上,難道就沒有一點點好奇心,對魔法背後的世界一探究竟嗎?
回憶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或者開始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時的情景,那時的我們對要了解的世界同樣一無所知,但僅僅是因為教學計劃的安排就開始學習。即使沒能在專業方面有所突破,至少對牛頓定律、元素週期表或者遺傳規律不再陌生了。如果用同樣的心態來看,程式設計也不過如此。
俄羅斯有一個程式設計師編寫了一個程式,會給老婆發加班簡訊,會在宿醉不醒時給自己請假,會自動根據郵件恢復客戶的資料庫,還可以一鍵遠端煮咖啡。加拿大一名零程式設計基礎的農場主,在學習了一門程式設計課後,開發了一個程式,自動控制拖拉機,配合聯合收割機收割穀物。日本有一個退休的老太太,因為找不到適合老年人的ios應用(蘋果手機)而開始學習程式設計,寫出來的程式在蘋果線上商店廣受老年人歡迎。未必每個人都需要改行做程式設計師,但是瞭解程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應該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若是沒有任何程式設計知識,從Python開始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還需要一點英語的基礎,最低要求是if、else之類的英文單詞要能拼讀,當然如果能閱讀英文文件當然最好。至於學習方法,邁出第一步,拿一本python教程,在簡單學習 Python程式語言的基本知識後,開始嘗用一個一個例子,學習如何用 Python來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利用計算機這個強大的工具,節省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手工操作容易帶來的錯誤。用程式設計來解決自己和別人的問題,簡而言之,這是一條較快的(但仍然很艱難,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的道路。
語言對於思考而言是一柄雙刃劍,人類的思考無法脫離語言而存在,又受到語言的侷限和制約,因此,一門新的語言,從另一方面則是開啟思想世界的一扇大門,學習一門外語是如此,學習音樂或者繪畫也是如此,而學習一門程式語言,同樣也是如此。
會程式設計的人,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