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舊酒 騷擾電話的治理難題
曾經被嚴管的騷擾電話再次“猖狂”起來。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手機使用者都反映自己在近期集中接到了大量騷擾電話。與之前以“170、171”號段為主力的騷擾電話不同,現在的騷擾電話以“95”或“96”為號碼開頭,有的則是以“0571”這類四位外地區號開頭。事實上,電話騷擾問題由來已久,雖然一度被遏制勢頭有所減弱,但隨著技術手段的升級出現了一系列新特點。不過,運營商和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正在加大整治力度。
騷擾電話再爆發“我每天都能接到多個"95"或"96"為號碼開頭的騷擾電話,根本無法進行遮蔽。”北京的劉先生表示,自己接到的騷擾電話內容多樣,有推銷貸款業務的,也有宣傳購房折扣,即便將這些電話號碼加入手機黑名單,還是會收到大量這類騷擾電話。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後發現,這些騷擾電話雖然內容各異,但存在眾多相似之處,一是這些電話的聲音非常機械,並不像真人的聲音,二是以“95”或“96”為號碼開頭的騷擾電話,大多為8位數電話號碼,其中前6位數字大致不變,而後面的兩位數字卻不會重複。
10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回撥了一些以“95”為號碼開頭的騷擾電話,但大部分只能聽到“您撥打的電話是空號”的語音資訊,極少數接通後為電腦客服總機,但無法轉接人工服務。
同時,也有使用者反映,自己接到的多是諸如“0571”這類四位外地區號開頭的騷擾電話,有些電話在接聽後是電腦語音,有些則是真人。
公開報道顯示,以“170、171”為代表的部分手機號段曾是騷擾電話甚至詐騙電話的重災區。當年,這些新投放的號段由於套餐資費水平較低,因此用來作為騷擾電話的成本也較低。不過,隨著手機號碼實名制政策的推行,騷擾電話號碼中手機號碼的數量開始減少。
對此,電信行業專家付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名制的確提高了騷擾者使用真實手機號碼撥打騷擾電話的成本。不過,近年來,固話號碼的騷擾電話又開始大量出現。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近幾個月來,全國使用者騷擾電話的舉報量呈現上升趨勢,6月,相關舉報量為4.5萬件;7月,舉報量增加到6.3萬件;8月,舉報量更高達10.1萬件。以8月為例,內容為貸款理財類、房產中介類和違規催收類的舉報資訊居前三位,佔比分別為 29.8%、21.4%和12.9%。
灰色產業鏈
在固話騷擾號碼增多和攔截難度加大的背後,是相關軟體技術的成熟。在淘寶上,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了大量出售電話機器人的賣家,這些電話機器的功能比較類似,都是可以模擬人聲撥打電話,但效率卻比真人要高很多。
以一款名為“智固ai人工智慧電話營銷機器人”的軟體為例,該軟體聲稱“1路機器人一天可以撥打1500通電話,大型企業可定製32路”,也就是說,一家企業最多可以依靠這一軟體每天撥出4.8萬(32×1500)個電話。在價格上,這些軟體都是按使用時間出售,以購買一個月為例,價格從200-2000元不等。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騷擾電話尤其是推銷類的騷擾電話,很多都是由這類機器人軟體打來的,可以偽裝成人聲。智慧語音機器人一天能撥打大量電話,完全可以實現“廣撒網”。
擁有電話機器人後,還需要配合相應的號段才能實現大量騷擾號碼的撥出。對於“95”或“96”開頭的騷擾電話,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號碼和400號碼一樣都是企業服務號,由於不少企業的客服電話均在此號段內,因此存在騷擾電話通過技術手段將自身手機號改至此號段的現象。
對於以區號開頭的固話號碼作為騷擾號碼的現象,付亮表示,這些外地區號的騷擾電話,一部分確實是由該號段所在地打來的,但更多的情況應該是通過一些諸如“呼死你”這類手機轟炸軟體實現的,而且目前“改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騷擾者完全可以設定撥出的號碼。此外,相對於以前騷擾電話集中在幾個號段的情況,當前騷擾電話的號段特徵逐漸弱化,也就是說,任何號段都有可能出現騷擾電話,因此也更難以攔截和預防。
其實,大量騷擾電話撥出的背後是使用者資訊的隨意洩露。根據公開資訊,2011年至今,已有超過11.27億使用者的隱私資訊被洩露,這些資訊包括基本資訊、裝置資訊、賬戶資訊、隱私資訊和社會關係資訊等。
電信行業專家項志剛指出,最近一兩年來,騷擾電話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凸顯。目前,從個人資訊的洩露與採集,再到資訊的交易,最後到廣告推銷類電話的撥出,騷擾電話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一條產業鏈。
治理需雙管齊下
在騷擾電話問題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作為行動通訊服務提供者的運營商也已經採取措施加大在這方面的治理力度。
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公司已面向使用者免費推出防詐騙來電號碼提醒服務,如果來電為騷擾詐騙電話,使用者手機上就會出現一個彈窗提醒,使用者在終端側不需要安裝任何客戶端”。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廖鴻翔則表示,中國電信提供可覆蓋全網使用者的“天翼安全中心”、“號碼百事通”兩款App,其中“號碼百事通”針對國內來源的疑似不良呼叫,已經實現閃信、簡訊、客戶端、網頁等多種形式的安全提醒功能。
“運營商不是執法部門,它沒有辦法來認定騷擾電話,也沒有權力直接對電話進行監聽。如果直接查封相關騷擾電話,又會涉嫌干涉通訊自由。”項志剛說。
不過,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加強對騷擾電話問題的治理。今年7月 ,針對屢禁不止的騷擾電話,工信部等1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將重點整治商業營銷類、惡意騷擾類和違法犯罪類騷擾電話。
項志剛指出,此次《方案》之所以需要持續一年半的時間,是因為除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需要時間外,從技術等多個渠道、多個角度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需要時間。付亮建議,相關主管部門應更多從騷擾電話的撥打者以及受益者兩方面著手,相比從號碼所屬來鎖定違規者而言,更能準確識別違規營銷的真正源頭。“不過,與以前相比,騷擾電話正採用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包括任意顯號、自動群呼應答等,也更加難以預防。”付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