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問卷平臺多方爭奪戰,誰能走的更遠?
文/王新喜
在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使用者分層化、標籤化趨勢愈加明顯。各行各業都幾乎離不開通過線上表單工具研究各類使用者群體的消費習慣以及偏好等需求。
線上調研方式由於其具備低成本迅速觸達、精準定位目標使用者的特徵,企業/機構通過這些表單問卷工具,可以完成自行編輯問卷、釋出問卷、回收答卷,並且實現資料統計和報表分析功能,線上問卷工具正在成為更多企業/機構/學校/職場等使用者進行市場調研、資料管理與分析的標配。
市場的潛力驅使線上問卷市場湧入了諸多玩家,國外早有wufoo,google form橫掃市場。
在國內,主流玩家包括問卷星、問卷網、麥客、表單大師、金資料、番茄表單、騰訊問卷等問卷/表單工具或平臺,發展到今天,整個市場從低調野蠻生長進入到群雄逐鹿的新階段。
各玩家的共性、特點與侷限性
筆者擇優選取了問卷星、問卷網、麥客、金資料、騰訊問卷五大主流平臺進行橫向比較發現,市場上問卷產品均有自身的共性、特點與差異化,也有其自身的侷限性。
從共性來看,各平臺的主流功能與服務範疇均包括問卷的建立釋出與管理、採集資料、自定義報表、調查結果分析系列服務,都擁有多種調查問卷模板,涵蓋線上表單、測評和問卷、投票等基礎型別,這幾大類型的基礎功能基本免費。都有免費、專業版與企業版等表單問卷類別。
但從各自的風格、服務市場群體、UI設計、以及服務體驗等諸多層面來看,有其差異性。
先看問卷星。問卷星傾向於學生市場,可能需要使用線上考試功能的使用者會比較多,匯出的資料也可以接入spss等資料分析。
再看問卷網。問卷網和問卷星的產品工具大致類似,主要包括:問卷調查、考試測評、報名登記、滿意度調查、投票等,首頁均有明顯的產品入口和相關功能延伸,對應不同需求和行業。
問卷網在使用場景上分為問卷調研、表單報名與測評考試三大使用場景,為使用者提供了多方式建立和編輯問卷的功能。
其次是分類與管理功能很清晰——職業、企業市場與學術教育市場均有側重,可提供交叉分析報表和多種資料格式匯出,在資料分析功能和體驗上頗為加分,各行業都有對應的熱門模板與資料管理、分析、測評等功能,覆蓋行業全面。
而騰訊問卷——以問卷調查為主,騰訊問卷的特點在於,直接用QQ微信登入,可以通過拖、拉、連操作就能做一份調查問卷,從問卷文字到題目的邏輯編輯,使用者可以迅速套用相應的模板。
不過,可能騰訊問卷核心業務定位在問卷業務層,更多聚集在資料收集,而稍複雜業務邏輯,如企業流程審批、商家線上交易類業務有所缺失。模板與建立後臺相對簡單,更適用於學生市場。
成立於2012年的金資料的特點是對微信的支援——微店訂單、活動報名、使用者反饋、招聘等場景。表單功能更加聚焦在資料蒐集,對於資料統計與分析方面有些欠缺。
但騰訊問卷作為後來者切入的時候,其實削弱了金資料的優勢,因為騰訊問卷在微信的支援上同樣做的好。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作為工具類應用一旦過度依賴於單一流量渠道或平臺,往往也意味著產品的核心業務與能力會受制於人。
再看麥客——它的特點是,系統能夠將其中和聯絡人有關的資料沉澱下來,在此基礎上進行“聯絡人”客戶管理。從一個線上表單工具逐步向一個企業營銷工具轉型了。而它也更傾向於為電商行業與人力資源行業服務。
誰更勝一籌?
從市場主流玩家來看,基本上,各家線上問卷平臺在表單、問卷、測評都設定了多樣化的建立模式、資料收集規則,基本能夠滿足問卷質量需求,但短板與侷限同樣存在。如下圖:
從上述五家來看,問卷星偏向線上考試型別、模板偏少,表單與問卷可新增的部件與模板較為基礎;金資料與麥客兩者的業務都有些偏向為企業資訊管理與營銷服務。
騰訊主打問卷,功能與模板都相對偏少,企業表單製作功能缺失。相對來看,問卷網短板更少,適用於各行業的使用。
從金資料與麥客來看,或許它們希望通過向企業提供營銷服務來打破盈利模式的困境,但由於當前它們的使用者群規模尚還不夠,免費版限制太多,收費服務價格貴,過於偏向企業營銷忽略線上調研的基礎場景擴充套件,往往會導致基礎功能的全面性、特色上的競爭力下降。
而不同於麥客、金資料更傾向於企業營銷,問卷網模板庫相對更全面,在搜尋框搜關鍵詞,就會跳出各行各業的高質量調研模板,簡單的問卷收集可直接套用模板使用。
在頁面UI上,與騰訊問卷、金資料以及麥客相比,問卷網在排版層面對應不同行業與需求,在首頁均有明顯的產品入口和相關功能延伸,行業使用場景與分類管理更清晰。
騰訊問卷在功能設定和行業區分上不是很明顯,不過即便騰訊問卷沒有對使用場景和功能沒有做過多細分,其使用者量也很龐大。
綜合從價效比、體驗、場景和功能方面來看——
問卷星在功能體驗上存在侷限,金資料偏向人力資源與微信訂單場景、麥客偏企業銷售資料管理,資料分析功能偏弱;騰訊問卷功能偏少、分類與行業場景不清晰;問卷網體驗與場景更為全面,價效比也更勝一籌。問卷網雖然使用者體量沒有巨頭大,學生使用者少,但小而精,使用體驗好,因此使用者量在快速增長中。
問卷平臺群雄逐鹿,未來盈利模式與趨勢在哪?
在目前,各大平臺的基礎版免費依然是主流,但均有面向企業級使用者與高階商務人群的付費版,這涉及到線上問卷平臺的盈利模式:
1、廣告盈利。主要是網頁與問卷上的植入性廣告。2、會員收費。基於問卷錄入、答卷收集和資料匯出等高階功能,平臺提供了功能更為齊全、且需收費的專業版服務。
但是這個行業的難點是需要衡量好在哪些業務上收費,哪些業務上免費。
筆者通過將五大問卷調查平臺對比發現,從年度收費來看是問卷網最便宜,覆蓋的功能多。而金資料價格最貴,高階版達到23000元/年,商業合作更是高達8萬/年。
此外,麥客、問卷星均將投票牆、人工客服、郵箱提醒等功能納入了收費,而問卷網針對其他平臺收費的這些功能與服務如投票牆、人工客服、微信簽到,抽獎條件設定(微信紅包概率、金額、抽獎者名稱等),轉發問卷海報的畫面設定等,它均是免費。
這其實強化了問卷網免費版在同行中的競爭力,也同時凸顯了其收費版的價效比。因為無論是投票牆,微信紅包等服務,是許多企業做問卷調研的一種標配功能。
從以上來看,這些標配的付費屬性會無形提高企業問卷的成本投入,這會逼迫企業去篩選更具價效比的問卷調查平臺與工具。從當前整個行業來看,問卷網將這些服務免費,其實是增加了試用產品使用者轉化率。
這很容易讓人們想到PC時代的防毒軟體市場,當年360將同行的收費業務全部免費而快速崛起。
不過線上問卷市場不同的是有兩點:
其一,它需要保留收費服務來維持盈利以及推動行業的服務能力的提升。其二,問卷網作為一個老牌玩家,在問卷服務的業務上深耕時間較長,業務更為全面與深入,它具有免費的能力與使用者基礎。
由於問卷調查的在B端市場的剛需屬性,線上問卷平臺正在成為企業統計調查的一種標配。當前線上問卷市場尚未出現寡頭壟斷,但在產業網際網路趨勢的背景下,問卷平臺這類偏B端的網際網路業務模型也迎來了一個更好的機遇期。
隨著規模化的使用者與企業的進入,新一輪市場格局洗牌在即,大部分基礎業務免費,保留小部分收費業務可能會成為趨勢。如果在收費業務上缺乏差異化的服務競爭力,往往有被淘汰的危險。
從未來趨勢看,它比拼的是綜合能力——包括服務全面性、資料分析能力、業務創新能力以及免費業務上的競爭力等諸多層面。
從目前來看,金資料與麥客向企業營銷與企業協作管理的方向探索是一條路,但問卷網的產品體驗與服務更全面,從免費版到收費版均價效比更高,並適合各行各業,未來的潛力頗大。
從未來一兩年,線上問卷平臺可能會從群雄逐鹿進入到頭部比拼的階段,而趨勢來看,資本的彈藥也遲早會進入到該市場,誰能將業務更快的推到億級普通使用者面前,形成更穩健的盈利模式以及超過同行的服務體驗與價效比,誰就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