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製造12英寸晶片預計9月量產,可滿足5G、人工智慧需求
南都訊 記者張伊欣 通訊員 黃於穗 王山東 張成 攝影記者馮宙鋒 3月15日,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12英寸積體電路生產線專案(以下簡稱“粵芯12英寸晶片專案”)的主裝置遷入廠房,預計9月量產。
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成立,專案選址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新能源新材料及智慧晶片創新園內。其半導體專案是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 (Virtual IDM) 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廠,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已列為廣東省、廣州市重點建設專案。
當天上午,在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內,貨車裝載著粵芯12英寸晶片專案的主裝置緩緩駛入。據悉,此次首批入廠的裝置供應商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裝置製造商之一,向全球複雜積體電路生產企業提供領先的綜合性關鍵裝置。自去年3月廠房打樁,粵芯12英寸晶片專案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廠房建設和裝置搬入。預計該專案9月份可實現量產。
粵芯12英寸晶片專案一期投資100億元,達產後將實現月產40,000片12英寸晶圓的生產能力。實現量產之後,預計年產值達30億元,並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專案產品包括微處理器、電源管理晶片、模擬晶片、功率分立器件等,可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慧、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晶片需求。
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沿著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從深圳、東莞到佛山這一帶,是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產業和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區域,晶片產業需要巨大,而以往這一塊主要依賴進口。希望粵芯12英寸晶片專案的投產能夠改變這個局面,能夠滿足本區域乃至國內晶片需求的市場缺口,同時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的變革提供技術上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