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上Wi-Fi為中國民航開啟新大陸 百兆互聯時代將來臨
馬上起飛,手機要關機啦,下機聯絡。
這句話是否經常出現在你登機時給親朋好友的訊息中?雖然,現在的飛機允許包括手機在內的一些電子裝置在飛機巡航過程中保持開機狀態,但是也難免要度過無聊乏味的幾個小時。曾有人在娛樂節目裡調侃說:
每次坐飛機,我們都感覺是上帝的棄兒,不是因為我們飛得太高,而是因為天上沒有訊號。
不過,隨著機上Wi-Fi逐漸成為飛機標配,上述窘境將不復存在。
去年中國民用航空局釋出《機上行動式電子裝置使用指南》檔案,對在飛機上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行動式電子裝置作出具體要求和指導。隨後,國內多家航空公司相繼放開在機上使用手機的限制,不少航空公司還開通了機上Wi-Fi服務,只不過這些Wi-Fi有著諸多限制,如入網人數的限制,網速的限制,以及航班的限制等等。
為什麼會有這種種限制呢?在上週的文章中,我們曾科普過實現Wi-Fi的兩個重要衛星通訊波段——Ka波段和Ku波段。相比較而言,目前Ku波段的應用更加廣泛,而Ka波段屬於更新、更具發展潛力的未來之選。
關於機上Wi-Fi技術,請點選:
中國民航空中Wi-Fi怎麼選?
機上Wi-Fi為航司鎖定商業新機遇
根據此前霍尼韋爾航空航天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將近3/4的乘客會因為Wi-Fi服務不佳,而隨時準備更換航空公司。而中國乘坐飛機的乘客對於2018年初開通的機上Wi-Fi反響如此強烈,則更加印證機上Wi-Fi正在成為“剛需”。
《加快推進空中接入網際網路工作的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建議,所有國內航司在2020年底完成空中接入網際網路服務整體方案的60%,2022年力爭覆蓋全機隊。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長馮正霖也表示將在接下來的幾年繼續推廣機上Wi-Fi技術。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發展機上Wi-Fi是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中國將會在2022年左右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航空市場。面對這樣一個巨大市場,機上Wi-Fi不僅成為提升旅客體驗、增強常旅客忠誠度的“good to have”,最成為油價飆升、競爭白熱化環境下,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新的贏利藍海和”must have”。若想從傳統的靠客運機票盈利商業模式成功轉型為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線上線下多渠道盈利的模式,就需要理解和把握乘客的需求,以更高速、穩定的機上網際網路為切入點,通過大資料和客戶行為分析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定製化服務,進而挖掘電子商務、娛樂、廣告及其它增值服務的盈利空間。
開啟百兆頻寬新時代
目前中國國內提供機上Wi-Fi的航班,大部分使用Ku波段網路。Ku波段受頻率、頻寬和不統一的供應商等因素所限,速度有限且飛越不同地區時容易斷開,體驗欠佳。霍尼韋爾JetWave衛星通訊終端使用Ka波段衛星網路,不僅速度快,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及中國境內分別與領先的衛星通訊提供商合作,除了北極、南極上空之外,幾乎整個地球都可以無縫覆蓋。
自2018年起,中國的機上Wi-Fi就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全國已有12家航空公司開通機上互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