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百度前太子錨定地產圈,加盟榮盛賣科技
曾經叱吒風雲的百度前太子,一猛子扎進地產圈不出來了。
還記得,此前的 2017 年 1 月,李明遠從百度引咎辭職之後,一步從科技圈跨界到地產圈,低調出任起實地地產總裁。然而新身份維持了一年多,今年 8 月,李明遠因為各種「水土不服」,被實地地產「官方免職」,就此消失在公眾視野。
作者獨家獲悉,李明遠已於 2018 年 9 月悄然牽手榮盛,雙方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廊坊榮盛科技發展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科技」),註冊法人和總經理皆為馮全玉(榮盛發展董事),李明遠任公司董事,榮盛發展董事長耿建明也是董事之一。

作者通過查詢國家工商資料資訊發現,榮盛科技成立於 2018 年 9 月 6 日,註冊資本共 10 億元人民幣,其中榮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控股」)出資 6.5 億元,佔股 65% ;李明遠作為自然人股東,出資 3.5 億元,佔股 35% 且為最終受益人。

值得注意的是,榮盛科技的經營範圍是「對智慧家居產業、人工智慧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技術服務」。
頂著網際網路頭銜的李明遠,這回終於不用再賣房子了。
01
從科技圈到地產圈,李明遠的跨界正跟開發商的想法不謀而合。那會兒,開發商們早已見識過 BAT 的崛起和壯大,被網際網路與生俱來的基因所折服。
那時候的地產圈,人人都高喊著要做「地產界的蘋果公司」,爭相匯入網際網路基因,要走出「網際網路+地產」的新路。看起來名不見經傳的實地地產,也是其中之一。
實地看上了百度前太子李明遠,是希望其用自身網際網路專業優勢,為實地的產品新增科技特徵附加值,更希望能將科技作為新的增長極,促使規模飛速增長。挖來李明遠之後,實地就對規模提出了要求,將 2017 年視為發展元年,在 2016 年實現 110 億元的基礎上,提出 2017 年要實現 400 億元的銷售目標,2018 年要破千億元。
李明遠走馬上任之後,立馬對內傳達了他的願景,他稱未來實地要從高頻業務導流量進入地產領域,做產品優化,從而也將房地產向智慧領域推動。但他不直接管理地產業務,因為不瞭解房地產,無法對業務給出恰如其分的指導與判斷。
現實與理想也差距很遠,2017 年實地僅實現銷售額 218 億元,據克爾瑞排行榜顯示,2018 年 1-6 月實地僅實現了 88.1 億元銷售額,位列第 100 名。
02
對於李明遠在實地這段時間的情況,綜合媒體報道來看,網際網路和房地產行業的衝突在這裡體現:
1、管理理念衝突。李明遠將網際網路公司的打法帶入了實地地產,要求建立節點管理系統,加強管控,不能在時間限制裡完成業務流程的人都會被扣薪。然而這套做法不適合受市場、政策、政府關係影響較大的房地產行業。
2、組織架構衝突。李明遠曾想改變實地地產的組織架構,將總部集權制改為區域授權制,把區域做成有實權的小總部,最終讓區域與城市公司都向自己彙報。但這計劃遭到了實地實際控制人張量的反對。
3、人事變革衝突。受百度事件影響,2017 年中李明遠發起了一次人事變革,對員工的不良記錄、履歷瑕疵、業務的灰色收入等零容忍,一經發現,直接開除,遭到清理的管理層團隊恰是讓實地實現業績突破的隊伍,包括副總裁級別的人物。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試錯之後,李明遠與實地相看兩厭。
後來接替李明遠的是前金輝地產總裁馬立強。馬立強還做過武漢萬科城市總經理、萬科資金管理部總經理等職位,行業經驗豐富。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情,對實地來說,也是一種迴歸順位。
03
不用賣房的李明遠,現在去了榮盛賣科技。李明遠迴歸了安全區,榮盛也找到了科技轉型的新助力。
在找來李明遠之前,榮盛發展在外跟科技掛上邊兒的動作,只有曾經給關聯方安旭汽車建了一個新能源產業園。2018 年 9 月 21 日,榮盛發展公告宣佈,以 1.51 億元將公司負責建設的「新能源產業園專案」的房產不動產權轉讓給安旭汽車。而安旭汽車則是榮盛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新能源汽車的研製和開發。
但是從佈局來看,榮盛未來在科技上還要下大功夫。在榮盛發展的官網上顯示,榮盛在未來的規劃是建成「以大地產為主幹,以大健康、大金融為兩翼,以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為輔助」的多產業綜合集團,科技和網際網路在其中成了探索未來的一大可能。
事到如今,開發商跨界搞科技已經不是新鮮事,恆大、華夏幸福等企業都是從金融、科技領域重金挖角,更有甚者像碧桂園,直接在全球範圍高薪吸納博士人才,但直接找網際網路出身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金融才子也好,科技牛人也罷,對於房地產而言都是「外行人」,怎麼讓外行人做好內行事,或許是房企轉型科技路上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