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靠App?別扯了,準確率還不如閉眼猜
【獵雲網(微信號:)】10月24日報道(編譯:Kim)
也許,你已經使用某個週期記錄型應用很多年了,現在你已經準備好,開始備孕了。也或許你是一直在努力備孕階段,正在考慮下載一個生育型別的應用程式。它看上去簡單明瞭,在日曆網格上整齊地標記著:適合受孕,或不適合受孕。
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千種這種型別的應用程式,從簡單的日期跟蹤,到專門用於幫助計劃或防止懷孕的應用程式,各種各樣。但它們都大致分為兩大類:基於日曆的和基於排卵體徵的。基於日曆的,就需要使用者每次週期輸入開始和結束日期(如Flo,Dot和Clue等應用程式,後者可與Apple的HealthKit同步資料);基於排卵體徵的,就會根究宮頸粘液,促黃體激素水平(通過家庭排卵測試測量)或最常見的基體溫度(醒來時身體的溫度)等數值來進行估計和預測。
一些應用程式,包括Kindara和Yono兩個應用程式都是與溫度計同步的,通過在使用者睡覺時生育追蹤手鐲Ava收集到的300萬個資料,測量從面板溫度到靜息脈衝,再到到血流的所有內容資料。Natural Cycles也被FDA認證為一種避孕手段,它結合了溫度和週期兩種資料資訊。
無論具體細節是怎麼樣的,這些應用程式的目標都是相同的,就是確定使用者的受孕期間——關鍵的6天,這6天由排卵期和排卵期的前5天組成。
到目前為止,這些應用程式的功能研究主要都是集中在避孕方面,畢竟它是更高風險的情況。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懷孕的人,如果過分信任這種型別的應用程式,一旦它計算錯誤,那麼你可能就會錯失受孕機會,月復一月。
2015年,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一項關於此類應用程式的避孕功能調查研究顯示,過於依賴此類應用程式,實際上是非常容易讓你錯失受孕機會的。研究人員研究了預測受孕期的30個應用程式,其中有24個應用程式都錯誤地把受孕期估算成為了非受孕期,剛好相反。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Marguerite Duane醫學博士總結說,在使用這種技術手段的時候,我們應該謹慎為好。“雖然此類應用程式可以成為女性追蹤自己生理週期數據的良好工具,但是如果想要依賴它來進行備孕的的話,是不太靠譜的。”
備孕App問世之後,生育問診次數並未下降
Duane,一位家庭醫生,同時也是FACTS(Fertility Appreciation Collaborative to Teach The Science中心)的執行主任,FACTS中心主要是倡導生育意識教育的,他建議女性學會觀察自己的宮頸粘液,如果像蛋清一樣的話,就意味著她們的排卵即將來臨,但現在女性通常都會選擇諮詢專業人員以確保準確性。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生育類應用程式進行備孕的合理性,他們研究了12個當前市場上流行的應用程式,包括Clue,Flo,Period Tracker Deluxe和Natural Cycles。他們並沒有測試這些應用程式的功能,而是看這些應用程式計算的方法,來評估它們的預測能有多準確。Natural Cycles這款應用程式表現得並不好,因為它同時要納入溫度和週期的資料,在發現人的體溫上升後,就會相應地調整其受孕週期的估算(溫度上升就意味著可能排卵),這使得用它避孕比用它備孕更靠譜。
經過研究,研究認為僅基於日曆的應用程式並沒有什麼用,因為他們僅僅是根據之前的資料,而不是新的資訊來估算未來的週期時間。另外三個基於溫度的應用程式(Lady Cycle,myNFP和Lily)則令人印象深刻,它們基於Sensiplan方法——一種計劃生育方法,該方法涉及了監測溫度,粘液和子宮頸形狀變化等內容,這種方法在研究中被證明的確是有效的。但是,科學家們能夠理解用於預測生育率的資訊的複雜性,而使用者卻不太可能理解這種複雜性。
一些最近流行的應用程式,包括Flo,Clue,Fertility Friend和Kindara,並沒有迴應他們背後的演算法具體是怎樣的,而另外的一些應用程式,例如Ovia和Ava則對這些相關的細節含糊其辭。
Natural Cycles的發言人列出了他們的應用程式在計算時會納入的考慮因素,包括“精子存活率,週期長度的變化,排卵日,溫度波動以及卵泡和黃體期的長度”(月經週期中排卵前和排卵後的部分)。Cycle Technologies的總裁Leslie Heyer製作了Dot應用,這是一款基於日曆的應用程式,在它的計算結果呈現上,這款程式則向用戶給出了一個長達12-17天的受孕期(它採用的方式就是謹慎一點,寧願多顯示一些日期也不願錯過某一天),這款程式也引入了的大致相同考慮因素。“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它非常簡單。然而,就確定她的生育風險角度而言,有很多資訊都納入了其中進行計算。任何人都很難獨立地進行這種計算。”
女人很聰明,她們比智慧手機聰明多了
既然這些應用程式既然包含了如此大的誤差,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需要使用它呢?醫學博士Eve Feinberg,同時也是西北大學婦產科助理教授、生殖內分泌學和不孕症學會副會長。她表示,她的大多數患者都使用了某種生育應用程式,“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這些應用程式是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它可以為女性提供一些資訊,讓她們感覺自己的身體處於自己的控制之中,並且能夠教他們瞭解自己的身體。”但她提出質疑的是,這些應用程式真的有任何可量化的醫療福利嗎?因為“此類自應用程式自問世以來,人們並沒有減少去生育診所的次數。”
Feinberg博士表示,大多數計劃在一年內懷孕的夫婦,都認為之前的週期數據是未來排卵期良好的預測材料。關鍵是,有的夫婦是應該在女性週期的第10天,第12天和第14天發生性行為適合懷孕,而有的則是應該在女性週期後每隔一天都進行嘗試。總的來說,就是“只要你們有性行為,總是能中的。這又不是發射火箭,不需要那麼精確。”
大多數生育應用程式的基本版本是免費提供的,但使用者可以每月支付1.99美元用於跟蹤生理週期,支付200多美元就可以買到可穿戴裝置。難怪“femtech(female technology)”(女性領域的科學技術,通常都是專注於女性的生殖健康)的市場預計值在2025年達到了500億美元。
並不是說專注於女性類科學技術的公司只是為了錢,還是有很多的確來自於對女性幸福的真正熱情。但是,如果認為生育應用程式比一整套長期計劃生育方法更好的話,就是不對的,因為後者還考慮到了一些現在未被證明是與之相關的其他引數。
想要備孕的女性,應該使用合適自己的方法,這些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如果你相信你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勝過相信自己的身體徵兆的話,結果往往會令你失望的。Duane說:“女人其實很聰明的,比她們手裡的智慧手機聰明多了。”
AD:12月7-8日,北京望京凱悅酒店!獵雲網邀您共赴創投盛宴“ ofollow,noindex">聚勢謀遠 創變未來—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 ”,24大獎項 330榜單釋出 3000+參選企業! 評選火熱進行中,歡迎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