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裡否認心裡卻很誠實,華為肯定會做電視
華為會進軍電視市場嗎?在3月14日的HUAWEI HiLink生態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過,餘承東也留下了活口:他表示,華為雖然不會做電視,但是未來會做擁有電視功能的大屏裝置,這一裝置將立足於AI時代,專注體驗升級。
在這次HUAWEI HiLink生態大會上,華為展示了在智慧家居領域的最新進展:華為整個生態平臺的入口連線數已達2.6億,連線家庭數達到4000萬,接入HUAWEI HiLink的生態夥伴超過200家。
老冀發現,華為幾乎把所有“技術活”都大包大攬下來,包括物聯網晶片、物聯網協議、物聯網作業系統、物聯網雲服務等各個層面。這是因為,華為希望自己成為智慧家居的技術提供商、賦能者和平臺運營方。為此,圍繞HiLink智慧家居生態戰略,華為提出了三種生態合作模式:
一是華為智選產品,打造IoT最高體驗標準,只做精品爆款,產品會有HiLink和夥伴LOGO;
二是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完全開放,產品會有Works with HUAWEI HiLink的標識,認證產品已經超過500款,並吸引了西門子、博西家電、A.O.史密斯、松下、奧克斯等行業巨頭;
三是云云對接賬號互通,啟用存量使用者,保障基礎體驗。
老冀認為,對於本身就擅長技術的華為來說,這麼做並不意外,也非常有利於吸引更多優秀的傳統家電廠商加入這個平臺,畢竟華為把那些難做的事都做完了。而且,由於華為的生態合作模式更加靈活,在同一個細分領域並不排斥與多家廠商合作,每種合作模式內部也是一視同仁,相對於小米比較強勢的生態鏈合作模式來說,也更有利於吸引那些較強品牌的傳統家電廠商的加入。要知道,現在還是智慧家居的啟動期,更多有號召力家電品牌的加入,能夠吸引更多家庭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興趣。
不過,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智慧家居的平臺廠商,那就是:在建設和完善智慧家居的晶片、作業系統、雲服務、AI能力等基礎效能力之外,平臺方是否還需要打造一個核心的家庭消費電子產品作為智慧家居的控制中心?如果需要,這個核心的家庭消費電子產品到底是什麼?
對於正在進入並希望成為智慧家居平臺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他們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一樣的:當然需要,這個核心的家庭消費電子產品現在是無屏智慧音箱,未來則是有屏智慧音箱。
網際網路巨頭們之所以如此篤定,是因為看到了亞馬遜在美國智慧家居市場的成功。如今,亞馬遜系列智慧音箱Amazon Echo系列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3000萬臺,進入了眾多美國家庭。而在智慧音箱背後的則是人工智慧平臺Amazon Alexa,已經接入了超過2萬種智慧裝置,擁有了超過5萬個技能(Skill),全球開發者更是超過了10萬。2017年5月,亞馬遜又推出了有屏智慧音箱Amazon Show,進一步豐富家庭的互動場景和服務。
在亞馬遜仍然難以發揮的中國市場,我們看到小米、阿里巴巴、百度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均不約而同地遵循亞馬遜路線,先是以超低價釋出無屏智慧音箱以吸引海量使用者,同時開放智慧語音後臺吸引眾多開發者,最後再順勢推出有屏智慧音箱。
今年2月20日的小米9釋出會上,小米釋出了自帶4英寸觸控式螢幕的小愛觸屏音箱,這也標誌著三大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已經集齊了有屏智慧音箱。
從過去一年的情況來看,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在中國市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資料,去年全球智慧音箱的出貨量達到了8620萬臺。
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慧音箱的出貨量為3850萬臺,同比大增95%。排名第一的仍然是亞馬遜,佔到35.5%的市場份額;Google奮起直追,搶到了29.8%的市場份額。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分列3-5名,出貨量為180-280萬臺,市場份額為4.7-7.3%。
與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相比,華為對於智慧音箱的中心地位一直存疑。在去年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 2018)上,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在媒體採訪時,談了華為對智慧音箱的看法。
邵洋表示:“亞馬遜實際上是非常聰明的廠家,它選擇音箱這樣的入口,而且基本上是一個以前沒有的入口。音箱入口做完以後取得較大成功,也看到了較大的天花板。相比聲音,更好的輸出手段是視覺,就是直接顯示在你面前的才是更好的輸出手段,所以亞馬遜現在有一個非常關鍵任務,希望佔據手機入口。但是這個入口是非常難佔據的,本身來說這是大家自己的地,憑什麼種你的種子?現在我們看到智慧音箱有一個趨勢,亞馬遜推出了有屏裝置,但是實際上手機是現成海量可以完成學習類操作的有屏裝置。華為和他們的區別,一個是地理維度,一個是方向,我們更看重是視覺角度。”
邵洋認為:“我們認為離人越近和與人待得越長的東西,就可能成為最高頻被客戶使用。所以手機優勢一定大於其他裝置,手機會成為智慧家居的主控中心,為智慧家居裝置完成配置、管理狀態,人無論在任何地方。舉一個例子,我們有智慧門鎖,它有一個重要功能,我隨時可以知道家裡有幾個人,我孩子是否回家。我人是在外面,但是我希望知道家裡的情況,類似於這樣的功能。所以手機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這一個功能,這是不可繞過的中心。主中心建立起來以後,會驅動幾個副中心,音箱是副中心,平板電腦也是副中心,華為的平板音質上已經很強了,實際上要做成一個帶頻的音箱,將來很多東西就會語音加視覺一塊升級。電視可能成為一個副中心,手錶可能成為一個副中心。所以副中心是多元化的,這不是因為我們做手機我們說這個話,我覺得這是人一個要求。就是要在任何地方要有這些體驗,到具體場景要有增強性體驗。所以我們會通過這樣的一個以手機為中心驅動多個副中心,同時提升能力。”
正是因為對於智慧音箱有著完全不同的認識,華為直到去年8月才釋出了無屏智慧音箱AI Cube,而且似乎一直也沒做多大力度的推廣。
如果華為的策略沒有變化的話,今年華為在智慧家居領域的首要目標仍然是加強華為智慧手機的連線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強化其“主中心”的地位。
接下來,華為則會推出有屏智慧音箱、高品質音效平板電腦,還有就是帶語音控制功能的智慧電視等各種“視覺+聽覺+AI”融合的智慧產品;在華為看來,這些智慧產品都是“副中心”。
老冀認為,雖然餘承東否認會推出電視,但是這不過是華為的公關策略而已。華為一定會發布自己的智慧電視,只不過華為可能不會把這種融合型產品稱為“電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華為暫時不推出“華為”品牌的智慧電視,而先用“榮耀”品牌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