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慧小程式開放三類超級入口!小程式大戰再度升溫
微信、支付寶、百度三大超級平臺,已齊聚小程式市場。日前,百度智慧小程式正式開放三類超級入口,進一步升級了小程式戰事。
百度開放三類超級流量入口
第一類是中心化入口。 使用者除了在“我的“選單可以看到常用小程式外,在百度App首頁下拉,也會出現智慧小程式全屏頁面,包括最近使用和熱門推薦小程式,二季度末,百度App日活峰值已突破1.5億,每天被使用者多次開啟,開放下拉入口,意味著大量的流量。

儘管微信主頁下拉也會出現“最近使用”和“我的小程式”選單,不過卻沒有熱門推薦。“熱門推薦”是百度智慧小程式與微信小程式不同的理念:百度給小程式多種入口,包括中心化入口和去中心化入口(如搜尋和資訊流),給新款智慧小程式更多機會曝光。微信強調不做中心化入口,張小龍當時明確表示,不會做熱門推薦這樣的功能,微信公眾號上線這麼多年,也沒有這樣的功能。
第二類是搜尋入口, 使用者搜尋一個關鍵詞,在聯想詞和自然搜尋結果中都會看到小程式結果。搜尋的價值是長尾分發,可以帶來精準使用者,幫助智慧小程式獲得自然流量。

微信搜尋現在也會呈現小程式結果,不過,在通用搜索上百度依然是佔據絕大部分市場的龍頭老大,百度曾透露每天有超200億搜尋量,搜尋是百度最具吸引力的入口。
第三個是Feed入口 ,百度App早已融入資訊流,在使用者下拉“刷”資訊流的過程,不只是會看到圖文、短視訊內容,也出現了火車票等智慧小程式推薦,推薦的智慧小程式與上下文有關係。百家號內容後也有相關小程式嵌入。去年6月百度資訊流日活就已突破1億,鑑於資訊流使用者與搜尋使用者基本重疊,從百度日活1.5億+可推算出百度資訊流日活也已達到這個量級,同樣是不容小覷的流量入口。

小程式平臺挾流量令開發者
百度PC時代能夠形成繁榮的基於站長的內容生態,正是因為它是PC時代的流量入口,站長可以通過SEO、SEM等方式從搜尋引擎獲得流量。除了像淘寶這樣的大的網站,中小和垂直網站幾乎無法離開百度而存在,即便是京東、攜程、58這樣的規模稍大的平臺,也與百度戰略合作獲取搜尋流量。
移動時代的內容分發邏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個是Native App崛起,App從應用市場獲得使用者,然而此後就跟應用市場沒有關係了,應用分發成了一竿子買賣,流量變得更加碎片化。
另一個是超級應用的出現,微信這樣的超級應用成為流量黑洞,進而構建了繁榮的內容生態公眾號,接著又基於小程式形成自有應用體系。在微信外,百度、支付寶等平臺逐步壯大為超級平臺,也構建了自己的內容生態(如百家號)和應用體系(小程式)。
不論是PC時代還是移動時代,任何平臺想要吸引開發者和創作者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挾流量以令開發者”。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流量意味著使用者,使用者是開發者存在的原因。沒有流量,吹出花,開發者都沒興趣。流量變少,開發者也會棄之而去。流量可控,開發者才會聚集在自己的生態中。
正是因為此,開放三類超級入口的做法,會讓百度智慧小程式對開發者形成很強的吸引力。而且百度智慧小程式的入口,跟微信、支付寶都不相同,對開發者來說意味著獨特的價值。
跟微信不同是,百度強調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結合的分發。跟AppStore一樣,百度有“熱門推薦”這樣的強運營分發機制,採取中心化的分發機制,而微信小程式則像曾經的PC客戶端一樣,是去中心化的分發,人們總有不同的下載軟體的方法。當然,不論是百度智慧小程式還是微信小程式,相對於PC客戶端而言,都多了AppStore式的家長式的控制:締造全新的應用標準,同時對開發者提交的小程式嚴加稽核,確保體驗一致。

跟支付寶不同的是,百度聚焦在線上應用場景,如搜尋、資訊流等,而支付寶最強的入口優勢則是跟線下場景結合,阿里系業務對生活服務的大量滲透給支付寶提供了很強的線下場景優勢。此外百度App也比支付寶流量更加可觀,支付寶是工具,百度是內容平臺。搜尋本身比支付更加高頻,使用者一天要搜尋很多次資訊,消費一般只有幾次,特別是在百度啟動內容戰略推出百家號平臺,“搜尋+資訊流”雙引擎模式形成後,形成了更加可觀的內容分發能力。基於內容上下文進行小程式分發,將更加精準,小程式開發者獲取流量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
正如“羅超頻道”此前所言,貓有貓道,龍有龍道,微信、百度、支付寶都有各自的吸引開發者的招數,流量是繞不開的話題,不同型別的開發者應該會側重不同平臺,一處水源供全球,一個小程式多平臺釋出是必然選擇。正是因為此,百度和支付寶都強調可移植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微信小程式可以簡單地修改成為自己平臺的小程式,實現挖牆腳目的。
小程式入口背後的大生意
在百度內容生態中,小程式會成為承載服務的重要載體。使用者不只是可以獲得資訊等內容,不只是可以在百度找到答案,還可以通過小程式所見即所得,找到所求。在搜尋後直接獲取各種生活服務,或者在閱讀文章時獲得內容,如訂票、外賣、酒店、購物等等。特別是低頻、長尾服務,將更適合通過小程式去做推廣。

百度內容生態的內容創作者,則可以藉助於小程式跳出傳統的點選廣告變現模式,從內容向服務環節延伸,最大化內容價值。
此外,相對於App或者網站而言,超級平臺對小程式有更強的控制力,對開發者資質、小程式功能都會進行嚴格稽核,進而確保服務更加安全可控,不只是給使用者帶來了方便,也給廣告主構建了健康安全持續的投放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更重要的是,百度智慧小程式開放流量入口,意味著誕生拼多多這樣的超級應用的可能性。 微信小程式已形成繁榮的應用生態和小程式經濟,即有拼多多這樣的三年做上市的新貴,也有每日優鮮、58轉轉等藉助於小程式迎來第二春的知名平臺。在微信上做得好的小程式自然不會錯過百度等熱門小程式平臺,而鑑於任何新興平臺都有視窗期紅利,百度等熱門小程式平臺上出現自己的新貴,將是大概率事件。
小程式第三方服務商生態同樣值得一說。很多品牌、企業甚至自媒體,不具備開發小程式的技術能力,因此出現了繁榮的小程式開發者生態,養活了不少小程式服務商。這些小程式服務商過去只做微信,現在已在多平臺佈局,比如微盟創始人孫濤勇在廣州釋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時就明確,微盟雖然是從微信發家,然而他們也已在百度小程式上佈局,幫助商家獲取全網流量。不只是開發者,圍繞小程式生態還有云服務商、垂直媒體等第三方服務者,它們在未來都會多平臺佈局。

越來越多的超級平臺推出小程式,越來越多的入口被開放給小程式,一個繁榮的商業生態正在浮出水面,小程式背後的大生意已經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