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支付寶和位元組跳動三家入場,2019年微信小程式會更好嗎

與往年一樣,今年過年前,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如期而至。小二也和往年一樣開始充當分母,努力“澆水餵雞掃福字”,可“非酋”的手氣讓自己的“五福”永遠差那麼一兩張,尤其是花花卡,聽名字就透露著一股“歐皇”的氣息。
除了用“澆水餵雞”提升日活,支付寶今年還趁熱借“集五福”來推廣自己的小程式——“答答星球”。在這個小程式上,通過答題,也有機會集齊五福。連續奮戰好幾題後,小二終於集齊了五福。
集完福卡,在北方過年的小二便陷入深深的無聊中。寒冷的北方冬天,過年除了走親訪友,可實施的戶外活動寥寥無幾。此時,小二想起百度曾在去年夏天釋出了與長隆野生動物園聯合釋出的“長隆AR動物園”智慧小程式。
開啟“長隆AR動物園”小程式,AR技術讓國寶大熊貓“坐”在你家的沙發上吃竹子,一家人其樂融融,足不出戶也能過一把逛動物園的癮。
春節假期結束後,小二在上班的地鐵上刷刷朋友圈,走在公司路上順便用微信中的麥當勞小程式為自己點好早餐,開始一天的工作。
可以說從2017年1月9日起,小程式發展至今,已經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位置。“用完即走”的小程式,為很多不想讓手機App佔據太多記憶體的人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回顧2018年,除了微信小程式,3月份華為、小米、OPPO、vivo等九大手機廠商聯合釋出了“快應用”;7月份百度上線了智慧小程式,主打AR技術;9月份支付寶小程式上線,並且喊出了“離錢最近”的口號;11月份,位元組跳動成為2018年第四家小程式平臺。
小程式從一家獨大,開始進入割據時代。

01、巨頭入場:百度、支付寶、位元組跳動
百度推出的智慧小程式另闢蹊徑,為開發者提供了包括語音、文字、影象和人臉識別等在內的110+AI能力,更注重小程式開發者的服務,不僅是開發支援和流量扶持,還聯合愛奇藝、快手、B站、攜程等20多家App,打造了開源聯盟,支援開發者將智慧小程式釋出在開源聯盟內的所有App上。
在百度App內,智慧小程式的入口也設定在首頁,將搜尋框和Logo位置向下拉動,即可直達小程式頁面。除此之外,在搜尋欄搜尋時,已有的小程式將直接出現在首位,在“我的”選單欄裡,使用者資訊下方也有小程式的入口。

在過去的一年,百度智慧小程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百度聯合長隆動物園聯合開發了具有AR 知識科普、步行 AR 導航等實用功能的“長隆AR動物園”智慧小程式。
據極客公園報道,自上線以來,“長隆AR動物園”智慧小程式總啟動使用者數超過 189 萬,人均使用者停留時長峰值 4 分鐘。

與更加註重使用者體驗的微信不同,支付寶更加註重使用者留存,在支付寶首頁下拉直接露出“小程式收藏”,使用者收藏(新增)小程式後在下方直接顯示收藏權益。
截至2019年1月28日,支付寶小程式應用數已經達到12萬,日活躍使用者數突破2.3億。使用者通過支付寶首頁下拉入口進入小程式收藏的日人均開啟次數為4次,次日復訪率為65%。支付寶小程式整體收藏訪問量同比上月增長20倍。
今年春節期間,支付寶將小程式發現頁的使用者權益露出調整得更加明顯,商家通過設定滿減券即可引導使用者直接收藏併購買商品,實現流量轉化。

春節期間,支付寶將集五福活動與小程式“答答星球”連線,“答答星球”小程式上線僅20天累計參與人數便已超過2億,並帶動了其他小程式的快速增長。
證券日報網報道顯示:“支付寶方面透露,1月25日到2月1日這一週內,每天都有幾百萬人使用肯德基的支付寶小程式消費,通過支付寶小程式領取中國移動的流量權益。可口可樂在支付寶小程式的使用者比上週同期漲了40倍,票務平臺大麥網的支付寶小程式也增長了超過70倍。”

2018年11月17日,位元組跳動正式在今日頭條及抖音上線小程式,並在“生機大會”上宣佈為小程式開放了搜尋、文章詳情頁、微頭條、小視訊、個人中心、錢包、個人主頁、資訊流廣告等8大流量入口的支援。
但小程式入口在今日頭條App中更加隱蔽,目前使用起來最快捷的方式是通過首頁直接搜尋相關小程式,或者點選“我的”-“我的錢包”-“其他服務”。而抖音4.3.1版本中,小程式入口已經消失。
02、2019年,微信小程式會更好嗎?
2019年1月9日,微信公開課主論壇“同行·小程式”環節,微信公開課講師杜嘉輝釋出2018年微信小程式資料,日均使用頻次較去年提升54%,服務使用者1000億+人次,年交易增長600%+,創造商業價值5000億+。
但美好的資料並不能代表微信小程式的一切,全天候科技曾在《微信小程式,逃離“剋制”的陷阱》一文中提到:“微信小程式上線兩年了,一直是遊走在流量與能力、生態與變現、商業化與產品主義之間的矛盾體。目前,小程式還稱不上真正的成功,但微信內部做好它的決心非常大。張小龍稱小程式為‘個人職業生涯最大的挑戰’,大抵因為如此。”

其實微信小程式的困難大多源自自身的限制。張小龍在2019“微信之夜”發表演講,稱微信更看重平臺的生態健康,並不會只看流量,所以小程式會“去中心化”。
但堅持“去中心化”對於商家來說,意味著會面臨不能積聚客戶群,冷啟動困難等難題,限制了商家規模擴大和生產積極性。
所以在更接近商家和交易的支付寶推出小程式,並打出“離錢更近”的口號之後,我們也看到了微信的改變——增加了小程式的廣告變現形式,比如激勵視訊、插屏廣告等,同時開放小程式搜尋的能力,應對注重AI、資訊分發和開放體系的百度小程式與今日頭條小程式。
從刻意弱化搜尋和入口概念到開放搜尋功能,從不看好只希望用小程式作為載體做生意,到開始重視小程式變現能力,可以看出微信在持續發力小程式,所以依靠其自身的高流量平臺屬性,微信小程式在2019年,究竟會不會變得更好呢?
對此,兩位投資人向藍鯨渾水錶達了他們的看法。
從最開始的聊天工具,到公眾號崛起,小程式、小遊戲入局,再到時刻視訊,洪泰基金董事總經理金城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於現在的微信,他覺得承載的東西變多意味著它的效率會下降。
“大家為什麼在一些精準服務上會想到特定的軟體?因為效率是最高的。
所以當微信足夠大的時候,那些細分的,可以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的軟體就可能迎來了他們的機會。”

而對於小程式,合一資本創始合夥人許亮表示:“小程式的出現時最早能夠看出微信想把自己做成一個作業系統,如果微信是一個作業系統,小程式就是一個程式。
2019年,支付寶和微信都在做自己的小程式,而且肯定會繼續發力做好小程式,所以對於小程式來說還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但是小程式享受平臺福利的同時也會受到平臺的限制,在功能上和真正的程式相比還是會存在差距。我認為小程式是一些初創企業成就自己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如果想把自己做成大咖,小程式可能會差點兒意思。”

同樣,在今年1月5日第二屆阿拉丁小程式年會上,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也對小程式的使用者留存和歸屬提出疑問:“當你點選這個公司時,其背後的品牌、運作團隊、資本是誰,大家都知道麼?當用戶用了這個小程式後,能不能在他們的記憶中、手機裡留下這個小程式?小程式未來有沒有價值?這是一個疑惑,需要每一個小程式的開發者和參與者來思考”。
03、小程式從業者的看法
1月22日,微信iOS更新至7.0.3版本,正式上線小程式桌面,購物單功能。
在新版本中,微信將小程式下拉入口擴充至整個螢幕,並且將小程式操作步驟進一步簡化。下拉兩次,即可顯示搜尋視窗,通過拖動,即可將小程式新增至“我的小程式”或直接刪除。

而且小程式搜尋框露出由原本隱藏較深的兩個主要入口:“發現”-“小程式”內以及聊天主介面搜尋框中選擇“小程式”的分類變得更加明顯,微信聊天頁面,到小程式桌面,再到“最近使用”,均可直接搜尋小程式。

那麼微信iOS最新版本上線小程式桌面,並將搜尋框露出更加明顯,是否真的因為感受到了危機?微信、百度、支付寶以及位元組跳動的小程式的優劣勢是什麼?
渾水採訪了兩位小程式從業者。
即速應用創始人兼CTO劉秋志認為,早在微信推出小程式旨在連線一切服務,甚至推出小程式下拉工作列就已經基本暴露了微信想構建一個作業系統的野心。推出小程式桌面以及將搜尋框露出更明顯,其實是微信想成為作業系統的一個很自然的延伸。
如果說微信感受到危機,前段時間改版增加短視訊功能是其對未來社交流量是否會以視訊為入口的佈局,算是感受到了短視訊方面的競爭壓力。
對於四家小程式平臺的優劣勢,劉秋志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微信的優勢是擁有巨大的社交流量。巨大的社交流量能夠讓企業家通過營銷社交裂變的玩法低成本快速的獲取使用者,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它的劣勢是比較封閉不夠開放,商家和消費者只能在微信裡面玩。
支付寶的優勢是以支付為入口的線下和線上交易,包括構建的信用體系,通過連線本地生活商家及線上政務民生等服務。劣勢:使用者使用時長較短,且無法像社交流量一樣可以比較低成本快速的獲客。
百度和今日頭條比較類似,優勢在於以搜尋資訊流為入口,通過內容創造獲取流量,小程式成為承載服務及未來流量變現的載體。劣勢:無法像社交流量一樣可以比較低成本快速的獲客。”

遞名片創始人宋敏傑則覺得微信並沒有危機感,並且表示在搜尋框的調整上,他們比較期待微信搜尋和小程式可以在更多場景進行融合。
“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團隊就表明,在接下來會發力微信小程式的功能優化,所以我認為這是微信小程式戰略中的一部分計劃。
這次改版應該是為了讓產品更加順應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提高使用頻次,同時可以幫助開發者在產品留存率的優化上提供更多想象空間。”
回顧“微信之夜”,張小龍曾說:“我並不擔心每個公司都做小程式對我們會構成威脅。如果只希望用小程式作為載體做生意,我一點都不看好。”
文:焦亞楠 / 藍鯨渾水( hunwatermedia )
首席增長官 CGO 薦讀: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