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洩露的套路,你中過幾個?
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在過去的一個星期裡面是不是發生了一些肉眼可見的小變化?小編在這裡先給大家拜個年,祝新的一年裡錢多肉少。

一個故事
--------------------------------------------
好了,進入今天的正題。新年的第一篇文章讓我們從公眾號忠實讀者木呆呆的年前小經歷開始。
那天,一個人在家的呆呆閒著無聊,下載了一款視訊分享軟體。使用軟體的第一步當然是註冊啦。呆呆快速掃了一下注冊頁面,需要的資訊還真不少:姓名,手機號碼,詳細住址。懶癌發作的呆呆還是覺得算了。然後,呆呆開啟某社交軟體,發現好朋友晒出機票,準備去外地過年。

正當呆呆刷著好友狀態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另一個APP的通知。呆呆點進去發現,最近網購過的一家店鋪正在年終返利,直接發了10塊錢。在領取返利後,呆呆又收到了店鋪問卷調查的邀請,上面寫著凡是參加問卷調查的顧客都有機會贏取年終大禮包!呆呆忍不住打開了問卷的連結後發現:怎麼又有這麼多資訊要填,然後無情地選擇了退出。
午飯過後,呆呆去到超市。看到超市門口正做著新年抽獎大輪盤活動,今天遇到的有獎活動真不少啊!小呆呆就那麼隨手一轉,喲吼!中了五包洗衣粉!呆呆開心地準備兌大獎,卻被告知需要憑個人身份證影印件領獎,呆呆又嫌麻煩,徑直走了。
聰明如雪的小夥伴一定看出來這是我們編的故事吧。既然朋友這麼聰明,那再考考你,上面一共有幾個收集個人資訊的套路???
回答一個的朋友,可能聰明的不是很明顯。兩個?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有沒有說三個的?不錯不錯,智商非常線上。如果你想著四個,小編真誠邀請你加入我們!什麼?竟然有人說零?那還不趕緊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不多廢話了,上面的故事一共存在四個可能非法收集個人資訊的例子:
1. 手機註冊
2. 出遊機票
3. 超市抽獎
4. 問卷調查
這四個例子又可以詳細分為三大類
第一種:直截了當
--------------------------------------------
一些網站或者手機軟體在使用者註冊時,會要求填寫一大堆使用者資料。除了上面列舉的常見資訊,還包括銀行卡,身份證等個人資訊。在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要怎麼辦?這時,我們需要了解網站/軟體的用途。舉個例子,假如我們註冊的是一個外賣軟體,需要手機,地址這些資訊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視訊軟體需要地址做什麼???上門點贊嗎?
第二種:醉翁之意不在酒
--------------------------------------------
這一種往往具有非常強大的欺騙性。超市年終大抽獎,這個活動看起來非常符合過年的主題。顧客在“恭喜你發財”的氣氛中躍躍欲試,希望沾沾大獎的喜氣。當然,超市也不會讓大家失望,大部分人都會抽到一些小獎品。但是,領獎需要身份證影印件的這個要求,我們是拒絕的!年終調查更是先給大家一點甜頭,然後丟擲大獎,誘敵深入。假如呆呆用身份證換取了五包洗衣粉,他的個人資訊可能會被非法使用,得不償失。

第三種:坐享其成
--------------------------------------------
過年旅遊慢慢成了流行趨勢,很多人也喜歡晒出票根。但是這樣讓黑客有了可乘之機,他們不需要進行復雜的社會工程,只要在網上搜索這類照片,就可以輕鬆的獲取很多個人資訊。有的小夥伴會問:遮住了名字和身份證是不是就安全了。,我們強烈建議將票根上的條形碼/二維碼也打上馬賽克,因為裡面包括的資訊量最大(我們將為大家帶來一期有關機票/火車票如何被非法利用的文章,敬請期待)。不管你信不信,網路上甚至能找到晒銀行卡的照片。

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個人資訊越來越多,需要這些資訊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保護它們,小編建議
不要隨意提供身份證,護照等重要證件及其影印件
不要因為蠅頭小利,洩漏了自己的個人資訊
提交資訊的時候,避擴音供不需要的資訊(例如上述故事中提到的視訊軟體中要求的個人地址)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資訊也是我們財產的一部分,不要因為沒有實際價值就忽略了它喲。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