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優客工場欲今年3季度在美國納斯達克IPO,官方迴應:不予置評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優客工場創始人 毛大慶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
今日,騰訊科技援引外媒訊息稱,優客工場意欲今年在紐約上市,估值有望達30億美元。目前,優客工場已聘請投資銀行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開展相關工作,最早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在納斯達克上市。

其實,早在今年1月17日,投中網就曾在《聯合辦公2019生死競速》一文中爆出這一資訊,並得到優客工場官方迴應。
當時,有優客工場內部人士向投中網爆料,優客工場計劃在2019年三季度選擇美國上市。對此傳聞,優客方面迴應投中網稱,“不予置評。”
面對關店、退租、人員優化等不太樂觀的聯合辦公行情,優客工場的上市計劃能夠順利進行嗎?美股市場的投資者對於共享經濟賽道信心如何呢?不妨跟隨投中網再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聯合辦公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1、聯辦過冬
寒冬!心慌!
裁員、倒閉、價格戰、融資膝斬,這一幕幕終究還是在共享辦公上演。
作為共享經濟風口上為數不多還未覆滅的明珠,共享辦公會否步ofo們的後塵?

裁員訊息脈脈截圖
這樣的擔憂正在應驗。共享辦公頭部選手氪空間,開始裁員了。
早在12月,脈脈上有人爆料36 氪正在裁員,其中氪空間裁員比例20%,大約涉及百人。一位被裁的氪空間員工告訴投中網,這次裁員確實比較突然,但公司給出N+1的賠償方案,內部沒有鬧出太大風波。
只是被裁的同事感到意外:“12月的銷售業績還在宣傳創了新高,而且都在準備年會了,沒想到過完元旦回來就開始裁員了。”
氪空間內部知情人士對投中網表示,這次裁員主要是縮減人員開支,因為2019年的經濟形勢難以預測,不得不提前做出應對。

氪空間年會變動郵件通知
“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2019年,不會有想象的那麼好。”
不止裁員,頭部選手氪空間甚至連公司年會也一併取消了。1月10日,氪空間總裁辦向公司內部發布年會變動的通知,“決定取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年終總結會議和年會慶典。”
前腳裁員,後腳倒閉。就在2天前(1月8日),鉛筆道報道深圳ibase原點空間被爆單方面解約,租戶被“掃地出門”,空間被高價轉讓給WeWork,而母公司金地集團將砍掉聯合辦公這塊燒錢的業務。
還有一個更大的噩耗。1月8日同天,軟銀資本原本計劃投向WeWork的160億美元突然下調至20億美元。媒體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詞描述本次交易——膝斬。
2019,聯合辦公徹底入冬。
入冬的跡象早有苗頭。2018年年末,空間倒閉,租戶維權的訊息接連上演。11月,被優客工場收購的無界空間北京東直門店爆出租戶維權退押金事件,12月,無界空間又發生望京南空間業主被斷電事件。
雖然無界空間聯合創始人韓昕錡對投中網迴應,此前的租戶押金糾紛目前已經解決,但像無界空間這樣的知名企業負面頻發,對於行業來說的確不是什麼好訊號。
入冬的跡象還在大佬層面上演,原本劍拔弩張的對掐、互懟、王者之爭,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嘴炮互打了3年的毛大慶和潘石屹,鮮見地挨在一起合影。
“現在跳出來爭一哥,被離職員工個供應商一懟,不就掛了。”一向跟優客工場貼身打輿論戰的氪空間開始弱化一哥之爭。
Peace and love,行業良性發展,也成為帶頭大哥“慶慶哥”嘴邊的口頭禪。
更冷的訊號來自於資本市場。距離頭部選手接連宣佈C輪融資已經6個月了,截至目前,D輪融資只有1家完成。
看見勢頭不對,共享辦公市場裡的“地產派”已經擺好了撤離的姿勢:早先佈局聯合辦公的傳統房企,比如金地集團,在戰略上停止了擴張;曾經看好這一賽道的一票園區開發商鮮少再熱議。
而寒冬並非突然降臨,在此之前,早有伏筆。
2、低價絞殺
最近一輪的價格戰由WeWork的全球傾銷策略點燃。
2018年9月,WeWork首先在國際範圍內開啟全球“絞殺”,推出100%返傭的高佣金政策。不止向經紀人撒錢,當時融了44億美金的WeWork還給租客撒錢。彭博社報道提到,如果租戶從競爭對手處轉租到WeWork裡,簽約超過一年的,第一年租金五折。
WeWork中國迅速響應,在國內“對代理中介原本的15%的佣金比例一舉提升至25%。如果客戶擴租將給到10%的佣金,三年續租則能夠收穫3%的佣金。”
為什麼要進行如此殘忍的補貼戰?
原因有三:一是淡季常規促銷;二是更多新空間需要被填滿;三是戰略目的。
FUNWORK北京區域招商品牌總監劉渝鑫分析,如果WeWork中國不及早採取有效措施,很可能給國內品牌喘息機會。而一旦本土市場有與之匹敵的競爭對手,WeWork中國難再佔據上風。
隨後,頭部選手響應了WeWork發起的挑戰,國內共享辦公工位單價直接被拖入低價區間競爭。
2018年後半年,共享辦公的單個工位價格近乎腰斬。一線城市定價普遍在2000-3500元/工位/月的產品,集體下調價格至1000-2000元/工位/月。
低價補貼戰越打越熱,越來越多的辦公品牌被迫捲入這場燒錢遊戲。
“為什麼打價格戰?就是因為你的產品沒有差異化,沒有差異化你就只能打價格啊。”納什空間創始人張劍這樣評價這場風波。
同質化競爭逼迫選手們只能“強招商弱運營”,除了出租率,無暇顧及其他。更何況,融資順利的頭部選手甚至開啟了另一維度的打擊——進擊甲級寫字樓。
去年5月,氪空間花664萬港元租了香港華懋軒尼詩道1號One Hennessy的7層樓,每平方呎平均租金超過港幣80元,單個工位價格約10000港幣/月。
優客工場位於上環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11層的香港社群,標價¥10000~12000/人/月。
原本靠舊改乘上風口的共享辦公,在價格戰裡貿然進擊甲級寫字樓是有風險的。對於拿樓成本而言,舊改和甲寫之間的差距,那可是2元/天/平米——10元/天/平米的差距。同樣拿一個3000米的場地,租金成本差額高達72萬。
更別說,10塊錢只是甲級寫字樓的入門,哪怕想租到望京SOHO這樣的寫字樓還得9塊錢/天/平米呢。
對於陷在低價泥潭裡的共享辦公選手而言,這是一筆算不過來的賬。
“就按6.5平米一個工位 ,甲寫10元拿樓,平均85%出租率,一個月30天,6.5*10*30/0.85=2294。這也就剛覆蓋基本房東的房租,更不用提運營成本,水電網員工工資,各種咖啡、茶水、綠植、保潔的費用了。何況85%平均出租率第一年基本無望。”曾在頭部某家聯合辦公做高管的張濤(化名)這麼分析。
也就是說,稍微好一點的裝修,稍微好一點的地段,工位價格如果租不到2300元/月/工位以上,基本就是虧損。
可現實戰況如何?
通過好租共享辦公頻道展示的資訊來看,北京範圍內,工位價格在1000元(含)元/工位/月以下的有56個網點;價格在1000-2000 元/工位/月的有174個網點;2000-3000元/工位/月的有49個網點;3000元/工位/月以上的有48個網點。
也就是說,大部分空間在1000-2000 元/工位/月這個虧損的價格區間競爭。
這意味著什麼?
燒錢!
3、生死2019
憑藉燒錢模式支撐的共享辦公規模擴張,在2019年的經濟寒冬裡能否持續?
悲觀者眾。有人早就選擇逃離。
從業者王星(化名)查看了最近的國內印表機出貨量,墨盒銷量,列印紙使用量發現,都在減少,他分析這是企業數量縮減的表現。
另一份資料佐證了他的感受,“辦法資料最近調研過北京國貿三期寫字樓,發現這裡首次出現了租金收益率降低的情況。”
更讓他沮喪的是,受政策影響,一批互金、影視企業正從他所在的聯合辦公搬走。
入行多年,王星打算出走。“還不如直接倒騰大租戶的傳統中介生意來錢呢。”
更早離開的是張濤。“我離開是我不太認同燒錢的玩法。”
張濤預測“明年6月會爆掉幾個,融資不到位,活著都難,更不要提上市了。”
“現在步子跑起來了,就拼誰有錢了。挺不住的都得掛。”
哪怕頭部頻繁宣佈融資訊息的選手,張濤也一樣不看好:“幾個億都不夠給現有規模輸血的,還有供應商的結算,這也是WeWork打價格戰的目的。現在規模大的比如氪空間,再燒三個月,再融到錢也不夠填窟窿的,更別提再擴張了。”
2019年6月,這是在業內有一定共識的節點。“今年拿的錢多,建設的也多,到6月這些專案該交答卷了。”
可從300多個玩家中廝殺出來,共享辦公的頭部選手會傻到算不清這筆賬?矇眼狂奔?
“To VC唄。”
張濤對投中網分析到:“主要這波都是網際網路催出來的To VC的玩法,沒人對盈利負責,只對估值、規模、拿下一筆錢負責,創造不了更高的價值。燒錢就白白燒掉了,燒出了更多的負債,還有培養了使用者貪便宜的不好習慣。之後想漲價格也漲不回來了,燒錢就沒什麼意義了。”
那麼瘋狂燒錢之後,一旦沒法獨立上市,還有誰來接盤呢?
“這批融資的,後續接盤玩的目前來看也只有WeWork,其他人真去接也玩不動,WeWork接還是To VC擴大估值,充實它的資產厚度。優勢就是它有錢。軟銀不是在後面嘛。所以其他的接盤俠真沒誰。”
不過,雖然“WeWork最可能接,但未必接的動。”
仍留在戰場裡的共享辦公選手們,該如何應對接下的局勢?
4、上市or Die
“2019年行業只會分兩波,靠融資輸血艱難活著的,靠盈利造血堅強活著的。”星庫空間合夥人劉錚分析到。
上市,成為這道難題的其中一種解法。
最近,投中網從內部人士口徑獲悉優客工場計劃在2019年三季度選擇美國上市。對此傳聞,優客方面迴應投中網稱,“不予置評。”
早在2018年5月,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透露:公司一年內就將實現盈利,預計將在今年或者明年年初上市,地點是香港和上海二選一。
近期,棄港股奔赴美國的操作不少。今年1月8日,加密貨幣礦商嘉楠耘智被爆出香港IPO計劃擱淺,目前正考慮在美國上市。
抱著上市圖謀的聯合辦公選手很多。優客工場的競爭對手氪空間,在2018年放出訊息稱將在美國上市,其母公司36 氪則擬於2019年赴港IPO。
優客工場的另一個對頭,SOHO3Q在更早時候放出了上市宣言,早在2018年3月,潘石屹就表態未來不排除拆分聯合辦公業務獨立上市。
有上市計劃的不單這些大佬,夢想加創始人李文磊早前在接受採訪時就明確,夢想加正在加速擴張,三到五年內有上市的計劃。
不過,上市就一定是正解嗎?
納什空間創始人張劍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則表示,他們也不排斥上市可能性,但那總歸是一個融資手段而已,“有大把公司剛上市股價就垮掉,阿里還上了市又退市呢。該想明白的是,你到底要幹什麼?你長遠願景是什麼?我們這種行業就不是個掙快錢的行業。”
尤其,聯合辦公“這事需要10年20年的做下去。你怎麼停啊?停不了的。老想著說一年兩年就終局,就要把所有人都切出市場,不現實。”
既然停不下來,還有什麼選項能夠避開這個不上市就go die的結局呢?
“短期的拿樓眼光和長期的運營能力,決定了聯合辦公企業能不能在2019繼續活下去。”劉渝鑫分析。
處在頭部段位的星庫空間剛剛開完新年展望會:“兩個目標:一是逆勢前行;二是到年底之前拿下更多的管理面積。”但不會是燒錢模式,劉錚對投中網透露了星庫空間2019年的擴張路徑:專注存量資產中的中低效資產,以及廠房公建老舊辦公樓,還有那些經歷了經濟週期需要二次啟用的老牌寫字樓。
納什空間的創始人張劍在過去的一年又長胖了,擺在他面前的更緊急的事情好像是減肥,而不是下一輪融資的焦慮。依靠超級工作室的“包間”策略抓住了一波腰部客戶之後,納什空間的產品觸角已經深入到了園區。目前,納什空間已經和中糧集團佈局了一個大健康產業園專案。
聯辦入冬,競爭凶猛,有人逃離;也有人堅守,苦練內功。
還有人堅信,“在冬天裡肯定是會有更多的人倒下去,但是也還會有一批人站出來,有人會走的更靠前。”
他們會是誰呢?
(編輯: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