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服務成為網際網路寒冬的良藥,阿里、騰訊、百度和美團紛紛入局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已進入下半場,隨著線上流量趨向飽和,人口紅利消失,創業也越來越難,而最近的貿易戰更是對中國的網際網路造成衝擊,隨著各種問題的暴露,企業服務也被推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雖然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不得不承認在很多領域美國都走在世界前沿,而企業服務也是如此,拿美國市場來看,科技行業中toC的企業佔了一般市值,而toB的企業幾乎佔了另外一半。

美國的企業級服務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以Oracle、SAP和微軟等企業軟體公司為代表。後來,隨著雲端計算的興起,一批以雲服務為主要形態的企業級服務開始出現,特別是亞馬遜雲。亞馬遜從2005年開始發展雲業務。經過多年的積累,目前已經是雲服務市場的絕對霸主。截止2018年上半年,亞馬遜雲AWS市場佔比41%(國內阿里雲的發展迅速,不過市場佔比13.2%,和亞馬遜還有很大差距),而且還以每年70%的速度成長。

經過近30年的發展,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已經非常成熟,而再看看國內,從市值角度來講,做2B業務的公司甚至連2C公司的十分之一都沒有。中國比較厲害的公司,如阿里、騰訊、百度都是toC。to B的竟然基本沒有。國內真正系統性的關注企業服務行業是2015年開始,可以說2015年是企業服務的元年,這幾年來各大巨頭紛紛佈局企業服務。

首先看看阿里,阿里能有今天的成績不得不佩服馬雲的眼光和魄力。在2010年時,馬雲在國內首次提出雲端計算的概念,BAT當時的大佬馬化騰和百度的掌門人李彥巨集都對此不感興趣。如今,阿里雲年營收達到112億元,估值達到4500億元,阿里雲成為阿里旗下繼螞蟻金服之後又一獨角獸企業。在全球雲端計算行業中,阿里雲的營收和市場份額均已超過谷歌和微軟,僅次於亞馬遜。而另一個獨角獸大家也比較熟悉,那就是釘釘,據統計在智慧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佔比最高,活躍使用者數排名第一,且超過第二至第十名活躍使用者數的總和。

而騰訊也在佈局企業服務(現在似乎已經有點晚了),去年 12 月騰訊的員工大會上,馬化騰表達了希望騰訊增加更多 To B 能力的願望,騰訊總裁劉熾平認為,「很多人說我們只有 To C 的基因,沒有 To B 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你看進化中的成功物種,不是一開始就有那種基因,都是演化出來的。」最近的騰訊架構大調整中,新成立的 CSIG 事業群,也是負責騰訊雲等企業服務。

至於百度,雖然沒什麼大動作,但在彭博全球商業論壇上,李彥巨集提出:AI 技術的普及對 B 端乃至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相信百度也不會錯過佈局企業服務。
對於美團,大家可能覺得有點意外,不過之前王興在內部講話中提到,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中,走出經濟困境的出路之一:提升企業服務。而且去年11月23日,在上海,美團點評正式對外發布生活服務開放平臺。通過對商戶、開發者、服務商等全面開放,與商戶在團購、資料統計、會員等功能實現整合對接,並推出針對細分行業的系統解決方案。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臥龍說時勢”,關注後還可以免費領取PPT模版、免費的電子書、各種專業大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