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的MWC2019結束了 這3個趨勢將會火一年

為期4天的MWC2019結束了,科技廠商新一輪的技術角逐才剛剛開始。
今年開始我們將與傳統智慧手機告別,迎來行業下一個技術創新全面炸裂的十年。無論5G技術上下游解決方案的全面釋放,還是以及摺疊屏手機和影像技術的大跨步躍進,這屆MWC註定是科技時代轉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經96小時的全方位直擊報道後,讓我們拉開大幕細細回味這些波瀾壯闊的瞬間。
1、螢幕--工業設計重新的啟用
隨著大眾審美的升級,產品的 工業設計 也被重視且重新“啟用”。近年來科技產品螢幕形態的變化,就是最明顯的佐證。
今年的MWC上,國內外知名廠商在裝置螢幕形態上大玩 “花樣” ,其中內外翻折的柔性摺疊屏裝置全面開花。
1、Infinity Flex技術的魅力:三星Galaxy Fold
在21號搶先發布的三星首款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儘管先與於MWC,但確實成功點燃了人們對這場“螢幕盛會”MWC2019的熱情。三星摺疊屏Galaxy Fold內折設計反覆開啟和閉合,讓三星Infinity Flex新螢幕技術的魅力得到展示。
2、革命鉸鏈技術鷹翼式超薄摺疊:華為Mate X
此前就備受期待的華為摺疊屏裝置,終於在這次MWC上重磅亮相——HUAWEI Mate X採用華為自研的革命性鉸鏈技術,OLED柔性全面屏和獨特的鷹翼式摺疊設計,嚴絲合縫的超薄形態,兼具手機/平板兩種形態,輕盈靈巧,不負所望。
3、自研螢幕展現“硬”實力:柔宇柔派FlexPai
早在2018年科技大展上就亮相的柔宇柔派FlexPai摺疊屏手機,在今年的MWC2019上再次奠定其在螢幕技術方面的地位。此次,柔宇科技攜手旗下一系列採用自主研發的柔性摺疊屏裝置如FlexPai,展現了國產廠商的“硬”實力,未來感十足。
4、DragonHange鉸鏈180°彎曲:TCL摺疊屏
儘管本屆MWC上,一大波黑科技搶盡風頭,但TCL低調亮相的5款摺疊屏裝置,也讓我們印象深刻。其中,採用內折設計的TCL摺疊屏手機,7.2英寸2048x1536解析度的AMOLED的2K顯示屏,背面發光的LED時鐘,看起來都非常有趣又有新意。
5、前瞻視野量產待定:OPPO摺疊屏
早已躍升為國產手機市場的三巨頭之一的OPPO,此次MWC上自然也有備而來。剛剛OPPO副總裁weibo@沈義人曝光了首款自研方案OPPO摺疊屏手機圖,儘管引數詳情暫未透露,但我們已經感受到來自OPPO前瞻性視野和佈局。
最新訊息,摩托羅拉MOTO也將於今年夏天的時候,推出其首款摺疊屏智慧手機裝置。
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釋出?
看到以上令人驚豔的摺疊屏裝置,我們突然會問:為什麼偏偏會在這個時候釋出?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了摺疊屏手機在今年這個時間爆發?其實,這其中與 供應鏈 背後的螢幕技術產業發展密切相關。
其實在次之前,我們提起曲面屏/摺疊屏,大都會將目光投向三星、LG等日韓企業。確實,一直以來,三星作為全球顯示技術領導者,其在螢幕技術、特別是OLED和柔性OLED螢幕領域的地位毋庸置疑。不論是早前的幾代Note系列雙曲面手機,還是後來的全面屏/全視覺屏等新機,歷代手機上三星螢幕的優勢都能略窺一斑。
但如今,螢幕技術領域供應商除三星外,在成本較高的OLED和AMOLED螢幕領域,終於加入了一位新對手,這就是“後生可畏”的 京東方 。
從最初連年虧損,到2015年成半導體領域全球第二大創新公司、2017年成電視面板出貨量世界第二、再到今天MWC等科技大展上和世介面板廠商同臺競技, 京東方 這麼多年一路走來,背後付出的努力與堅持,都絕非我們所瞭解。
所幸,2017年10月,首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之後,關於多形態螢幕的智慧手機市場,從此有了京東方的一席之地。經過多年研發,如今的京東方早已攻克了更多柔性屏技術,近年來已成功躍升為世界級螢幕供應商,現在就連蘋果iPhone都找京東方訂購。
此次MWC上驚豔亮相的華為首款摺疊屏手機 Mate X ,所搭載的螢幕技術正來自京東方。我們可以看到新摺疊屏裝置摺疊後依然靈活輕盈,嚴絲合縫,帶來Mate X極佳的雙屏互動體驗。所以,只有螢幕技術上有所突破,才能打造出的精湛螢幕技術和工藝,給此類柔性裝置的易用性和使用者體驗帶來保障。
當然,除了三星和京東方之外,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自主研發柔性屏裝置,比如上篇提到的早在2018年就量產的柔宇科技、小米首款雙摺疊手機供應商維信諾,以及即將到來的OPPO摺疊屏裝置,這些自研廠商的加入,或體現出螢幕技術發展開始趨於成熟。
柔性屏的未來有“一百種”可能
早在小米首款雙摺疊手機曝光之後的1個月裡,在以京東方、維信諾為主的柔性屏的概念股就出現大幅上漲的趨勢。如今,在各大廠商都紛紛涉足柔性摺疊屏領域的節奏下,正好印證了當前螢幕技術或已發展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前景可觀。
而在未來,柔性屏的發展或將超過 “一百種” 可能。我們在此次MWC上,就能“嗅”到不少關於柔性摺疊屏技術的未來,比如除手機裝置外,柔宇摺疊屏方案的衣服、帽子等可穿戴裝置的亮相,讓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那麼,作為以三星、京東方為代表的柔性OLED螢幕廠商,進階新藍海的開始,如何將柔性屏進行普及應用呢?其實關鍵因素還是要回歸到搭載摺疊屏的裝置上,所以找準應用場景和 殺手級別APP ,或成為未來摺疊屏持續發展的關鍵。
所以今年的MWC上,成熟的螢幕技術,不斷完善供應鏈,更多形態摺疊屏手機的出現,或許才是這場柔性OLED螢幕的“狂歡”的開始,未來更可期。
2、5G--連線性帶來的場景升維
眾所周知,5G技術所帶來的“萬物互聯”變革,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讓我們所處的三維生活“開啟新世界的大門”。而這把“升維”鑰匙,恰好就是5G。
本屆MWC上,一大波5G終端技術的釋出,讓我們更加相信這一點:
1、當摺疊屏遇上5G:華為Mate X
作為首款摺疊屏5G手機,HUAWEI Mate X整合了5G、摺疊屏、AI、未來互動等前沿黑科技的新物種,可謂集大成者。該機搭載業界首款7nm 5G多模終端晶片Balong 5000,帶來5G疾速通訊聯接體驗。
2、4K畫質通話:三星S10 5G版
早在幾年前,三星就開始提前佈局5G,而於21日終於釋出的首款三星Galaxy S10 5G手機,正可謂被寄予厚望。這款三星S10 5G版不僅下載速度更是達到了極致,還能讓使用者享受沉浸式的VR和AR體驗,且支援4K畫質通話。
3、雲遊戲服務:一加5G手機
MWC期間,一加手機也現場展示了其首款搭載高通最新驍龍855移動平臺的5G手機。全新的One Plus 5G智慧手機將更好地為我們帶來服務需求,還能讓遊戲玩家使用者真正體驗到雲遊戲的流暢服務。
4、具備量產能力:OPPO 5G手機
作為全球佔有率前五的廠商,OPPO在這次MWC大會上顯然是有備而來。此次展示的首臺OPPO 5G手機,已經擁有完整的通訊能力,突破了天線設計、基帶、射頻、功耗等多方面挑戰,能為使用者帶來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時的通訊體驗,並已具備量產能力。
5、8K超高清視訊:海信5G手機
面對5G來臨,海信從2015年就開始致力於5G的研究,並於2018年9月與中移動聯合完成業內首個基於3GPP R15版本的5G端到端8K超高清視訊演示。本次MWC上海信的5G原型機,也標誌著海信在5G研發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今年Q3海信首款5G商用手機將與我們見面。
6、AI演算法優化:中興Axon 10 Pro
此次MWC2019展會上,中興也釋出了首款5G手機中興天機Axon 10 Pro。該機集快與美於一身,用AI演算法優化5G全場景效能,讓使用者切實感受5G手機帶來的更快、更智慧的創新體驗。預計2019年上半年,即可率先在歐洲和中國市場上市。
7、影院級寬高比螢幕:索尼Xperia 1
本屆展會上,索尼也帶來了首款搭載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的Xperia 1,一同釋出的還有Xperia 10和Xperia 10 Plus,都採用了21:9的影院級寬高比螢幕,遊戲體驗更加流暢。索尼宣佈搭載5G技術的新機將會在不久之後與我們正式見面。
8、厚積薄發:努比亞mini 5G版
早在2016年,努比亞就開始提前佈局5G,通過與高通的合作,努比亞在5G領域不斷積累技術和經驗,並在2018年正式公佈可聯入5G網路的原型機。此次MWC上,努比亞mini 5G版的預告如期而至。
9、智慧化轉型:聯想Z5 Pro GT
早在在2018年的12月,聯想就釋出了全球首款可搭載驍龍855晶片的手機聯想Z5 Pro GT 855版,可謂佈局5G的實力之舉。此次MWC上,作為首款搭載驍龍855晶片的手機,聯想Z5 Pro GT就是聯想面向未來的智慧化轉型戰略的舉措之一。
關於5G 去年MWC上都聊了什麼
作為5G技術大爆發的“元年”,早在去年也就是2018年就開始有了一些趨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MWC2018上關於5G,都聊了些什麼。
去年MWC2018展會前,華為就已經推出世界首款3GPP 5G商用晶片巴龍 5G01,高通等自研晶片的廠商已完成基於3GPP R15商用測試,而當時的英特爾也剛剛宣佈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部署5G技術......MWC2018正是在這樣的5G“春風”的趨勢下,拉開了帷幕。
所以在去年的MWC2018展會上第一天,5G技術就以碾壓之勢搶盡展會風頭。當時的華為,沒錯還是華為,展會首日就宣佈將推出端到端5G商用產品,並宣佈將於2019年推出麒麟晶片和智慧手機。
同時,我們也在去年的MWC上看到了中興展示了其作為綜合通訊解決方案商,在5G領域的領先實力演示;TCL通訊實現了在3.5GHz頻段上的實時5G軟終端;晶片巨頭英特爾也展示了其5G全新商業應用......5G趨勢不可擋。
在今年的MWC2019上,我們“如願以償”看到如Mate X這樣優秀的眾多摺疊屏、5G新品,以及更多即將到來的一大波5G新機,這些新技術新裝置讓大家對當下5G技術的大勢充滿信心。
追溯5G的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5G技術可帶來超高頻段、超1Gbps的高速傳輸和低延遲、高容量等優勢,要說5G技術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就要追溯到2013年。
據資料顯示,5G技術的發展最早於2013年歐盟提出,隨後液晶屏/影像技術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 韓國三星 ,於同年宣佈成功研發出5G的核心技術。次年5月,日本電信營運商 NTT DoCoMo 也宣佈將與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等廠商合作測試凌5G網路。
到了2015年3月,英國也已成功研製了“理論上1秒鐘可下載30部電影”的5G網路,並進行了相關資料傳輸測試。在歐盟宣佈共同展開5G公司合作後,同年9月,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宣佈將於次年試用5G網路。
全球5G技術部署程序(圖源:5G產業圈)
再後來的2016年-2017年,中國終於正式加入佈局商用5G的 “搶灘登陸” 戰,正式展開5G技術研發試驗。並於去年2018年至今,以華為為主導的國產廠商都已經在此次MWC上亮出5G技術產品。
華為VS高通“雙龍”:世界5G技術的一場較量
關於5G技術有多重要,一定不用我說。所以,對未來人類生活影響深遠的5G技術,與其說是公司、廠商之間搶佔市場的佈局,倒不如說是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實力”的較量。比如當前世界上兩大5G晶片廠,華為VS高通的“雙龍”。
在此之前,晶片巨頭高通的驍龍移動平臺可謂“一騎絕塵”,多年來都備受眾多晶片廠商青睞,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移動通訊晶片生產/供應商之一。但直到5G到來,作為國產通訊技術/自研晶片廠商的華為的加入,使這場關乎未來的較量正式拉開帷幕。
大名鼎鼎的高通 驍龍855 憑藉7nm工藝、X50 5G基帶等新設計,帶來低功耗、AI等方面的升級。目前,驍龍855已被這次MWC上首批5G手機大廠商所採用,如前面已列出的三星、索尼等一眾知名品牌。
儘管驍龍855如此優秀,但華為帶來的自主研發的世界首款5G基站核心晶片 天罡巴龍5000 ,沒錯就是剛剛MWC上讓外媒震驚的首款摺疊屏5G手機 Mate X 所採用的晶片,不僅各方面都有所突破,在世界5G技術的較量上,實力也絲毫不輸給誰。
作為首款自研5G晶片,華為天罡巴龍5000其有著超高整合度、超強算力,在頻譜頻寬等優勢:單晶片可控制最高64路通道,可提供200M的頻譜,可實現極低尺寸規格,支援大規模整合有源PA和無源陣子,效能比傳統晶片強約2.5倍。
更厲害的是,華為巴龍5000前所未有的將基站尺寸縮小超50%,重量減至23%,功耗節省至21%,安裝時間更是比4G基站少一半,為站點獲取難、成本高等挑戰提供解決方案,更為AAU (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線處理單元)帶來了顛覆性的提升。
所以說,華為的這款自主研發的5G晶片巴龍5000,不僅各方面都有所突破,還在這場關於世界5G技術“制霸戰”上很能“打”。
對於5G的展望
眾所周知,5G的三大場景即eMbb、mmTC、URLLc,可應用的領域主要為移動網際網路、移動物聯網。比如除了5G智慧手機外,未來5G還將對AI人工智慧、VR/AR虛擬技術、娛樂生活、智慧支付、智慧家庭、智慧汽車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帶來變化。
但是, 5G技術 在未來的潛力,遠不僅限於此。
因為,正如業內人士分析,在5G發展的三個階段裡,今年也就是2019年-2021年才是5G的開始。屆時,提速的5G技術或將在智慧手機及相關應用上,實現“ 雲端” 的轉變,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超越“雲吸貓”這樣的便捷體驗,讓不僅僅是年輕人感受到5G技術帶來的便捷。
第二個階段,預計在2021年-2025年左右,在AI技術的加持下,屆時5G手機或將更智慧,開啟更多應用場景;而預計在2030年前,我們或許真的就能看到 “萬物互聯” 的美好場景。
所以,儘管目前僅僅是出初級階段,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未來5G將出現更多的應用場景,為我們“造福”。
關於5G的一切憧憬,想想就激動。
3、拍照--影像極限的進一步探索
儘管看似是5G技術的主場,但對於智慧裝置的標配,怎麼能忽略掉備受年輕使用者喜愛的手機攝像頭和拍照技術?說到手機拍照,前段時間火遍網路的“元宵節 手機拍月亮 大賽”你是不是還記憶猶新?
手機拍照已開始“畫素級”較量(圖片:@weibo)
沒錯,上次手機拍月亮“大賽”上,出場的有疑似華為P30 Pro、小米、榮耀等機型。儘管誰更勝一籌大家心知肚明,但這種充滿樂趣的玩法,不僅讓於月亮、星空乃至宇宙拉近我們普通人身邊。更關鍵的是,如今的手機攝像頭,正在向著 “畫素級” 展開進一步探索。
所以今年的MWC上,除了摺疊屏和5G亮點外,我們也看到了來自知名手機廠商在智慧手機的拍照技術上,確實有追求 影像極限 的執著。
1、10倍混合光學變焦手機:OPPO樣機
在此次MWC2019展會上,我們如願以償看到了此前期待已久的OPPO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樣機背部10倍混合光學變焦由3個鏡頭模組組成,分別是一顆超廣角、超清主攝和一塊方形的長焦鏡頭,共同實現10倍變焦的影像效果。
2、首款5攝蔡司手機:諾基亞9 PureView
作為此次MWC展會上諾基亞展臺的“壓軸”之作,全球首款五攝蔡司手機——諾基亞9 PureView可謂搶盡風頭。該機加持了驍龍移動平臺,每張照片均由5顆攝像頭拍攝,不論細節反饋、動態範圍、景深控制水平等都有絕對優勢,1200萬畫素的清晰度的表現相當亮眼。
探索影像極限首次由OPPO主導
雖然我們在此前,就對OPPO即將釋出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有所期待,但沒想到這次MWC展會上對於影像極限的深度探索,竟然真的被OPPO所主導。但其實,一切並非偶然。
早在2014年,OPPO就提出“計算光學”的概念,此後OPPO就開始不斷加大投入,凱斯勒對影像極限的探索。
我們看到2017年MWC展會上,OPPO首創5倍 無損變焦 技術+“潛望式結構”鏡頭設計後,一直到去年,OPPO又憑藉搭載“雙軌潛望結構”、滑動式攝像頭的Find X及主打AI超清夜景的R17 Pro,終於讓業界為之一震。
而 時隔一年 ,此次MWC展會上,OPPO也終於帶著最新成果——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再一次讓我們對OPPO在拍照影像方面的執著追求,充滿敬意。
據悉,OPPO此次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採用的是4800萬畫素超清主攝頭+120°視角的超廣角鏡頭(等效焦距16mm,即和單反鏡頭差不多)+長焦鏡頭(等效焦距160mm)三鏡頭組合,再有“潛望式結構”的高倍變焦,最終實現了10倍混合“光學變焦”效果。
OPPO此次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還一舉突破了輕薄機身和變焦能力二者無法兼得的行業難題。看得出,從最開始的“無損變焦”,到剛剛MWC上展示在5倍無損變焦基礎上研發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OPPO對於影像技術方面的探索的可謂執著。
如今,品牌之間在成像質量方面已經到了 “畫素級較量” 的階段時,變焦能力已然成為新的突破點。廣角、長焦,手機鏡頭已經開始挑戰光學物理極限,未來會有更多手機會在鏡頭焦段上“較勁”。
科技較量 核心技術才是話語權
本屆MWC所展出的黑科技,不論是顛覆變革的摺疊屏、5G技術等前沿技術,還是其他的常規科技產品,這其中展示的,絕不僅僅只是三星和華為、或華為與高通公司廠商之間的較量,更是上游供應鏈的較量,也是國家之間的較量。
如今我們早已知道,如果中國始終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面板、晶片廠商,就會永遠會受制於人。所以,經歷了上幾輩人的不懈努力,以前“缺芯少屏”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時。如今在以華為、京東方等主導的國產廠商,將會把價格話語權緊握在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