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1天100萬模式
你的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個人品牌 價值千萬!你好,我是鄭剛,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經驗和觀察。這是第1388篇原創文章。
1、如果你在找專案,你肯定賺不到錢……
昨晚9點在《網訓營》講的是賺錢是先找專案還是先學方法?對於很多還在找賺錢專案小夥伴而言,應該是一盆涼水,為啥?
如果你沒有運營能力,不懂營銷,沒有團隊,沒有方向,哪怕,我給你100個專案,你也做不起來,為什麼?
你壓根就沒有這個本事做成這件事。就像……區塊鏈一火,來了一堆人想去賺錢,現在呢?都老實了吧?
你們賺到錢的嗎?知道如何應用了嗎?全被割韭菜了,又要重新找專案了,這種想賺快錢的投機心態,會讓你一輩子賺不到錢,為何?
你想呀,對於區塊鏈,有一堆專家玩家和頂尖佈局者在上面控盤,你一小白級業餘選手都談不上的人,還想從這裡賺錢?這不是飛蛾撲火嗎?
不割你割誰?
我做了10年的網際網路創業,我的理解是,賺錢只做2件事,
1、學營銷好好賣貨,
2、做好產品幫使用者解決問題,
就這2件事,其它的,全是扯野棉花~
對於想玩金融或投資模式的小夥伴,10個就有9個會吃虧,為什麼?這是你的必經之路,玩錢就2個結果,虧或賺。
90%的人是虧錢模式,正常呀,因為你太瞧不起這個行業了,那些專家,教授,都是經濟學的專家好手,他們研究一輩子都不用這個模式來賺錢,你不是專業人士也沒有系統學習,就進來想撈錢,這個機率能有多高?
不過說了也沒用,一個賭徒想去翻本,全家人都攔不住,越是窮,越是急功近利,想快速成功,而這種心態也註定你無法有好的結果。
你想1天賺100萬,這個快吧,可是你能讓多少人相信,你又有多大的投入資本去賺到這100萬嗎?
2、1天賺100萬有2個模式
1、有10萬人或100萬人相信你,你賣個產品是他們要的,每人給你1000或1萬,你就能一天賺100萬,關鍵問題是:你有這麼多人信你嗎?
2、你拿1000萬或更多錢,投資回報率超高,在1天內狂漲,然後你丟擲去收回錢,關鍵問題是:你有這麼多錢去投資嗎?
這裡還有另一個問題,當你每天能賺100萬1天的時候,你能停的下來嗎?你現在肯定100%說,我當然行,是的,當你沒有100萬的時候,你是一定說行,你可以。
可當你真的每天有100萬進賬的時候,你早就瘋狂了,任何人叫停你就都停不下來。除非給你一棍子~
3、你沒機會1天賺100萬的原因?
而我剛才說的這2個模式都是現有的,真實的方法和模式,我身邊就有朋友就是這樣賺錢的,也許,說出名字你也認識,可這一點也不重要,因為……
就算我告訴你,他是怎麼做的,你也不會去做,因為,你內心是期待不勞而獲的,或說,想一夜暴富吧~
你想求快,越是這樣想,越不成,為什麼?
心態不穩,走路易摔倒呀,你不知道嗎?
有人可能說,哪有1天賺100萬的人,這樣的案例我要找, 隨便可以找到10個現成的,不管是賣貨或賣服務的,這樣的案例多不勝數,不過說了用處也不大。
因為你的內心覺得,這不是你能做的的,他們是大V,是大咖,太牛B了太厲害了,你除了羨慕嫉妒恨,沒別的想法,真的~
反過來說,就是你太嫩了,你太弱了,你不行,懂了嗎?當然,這都是你的想像和理解,不是我說的哦!
其實以前我也是這樣覺得,別人能賺1天能賺100萬,我怎麼可能做到呢?我又不牛,他那麼厲害,很早以前的想法……
後來我接觸到很多這樣的牛人後,我發現一個祕密,他們一天也只吃三頓飯,睡覺也只是睡一張床,也會累,也會困,也有煩惱,身體也會發胖,也會生病吃藥,也會有情緒……
原來他們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我們都要經歷的這些小事。只不過,他們在賺錢這件事上,想的比較清楚,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這裡面佈局。
對,你沒聽錯,是佈局。
你賺錢有布過局嗎?99%的人沒有,只是,看到一件事,好像聽別人說賺錢,或看到別人賺到錢,不管合不合適你,你就上了,腦海裡只想賺錢~
結果,失敗了,也沒有找到原因……看,你失敗了原因都沒有找到,下次一定還會掉進這樣類似的坑,是不是?
也許你會說,我在網上學習花了不少錢,是的,我也每年十幾萬去學習,但這不代表結果,為啥?
我就問你,你是學技術,還是學方法呢?也許你說,我都學了,可是為何沒有結果呢?
4、你沒結果的3個原因
我總結了3個原因:
1、學的不完整
為什麼說你學的不完整,你看,有人搞SEO,你去學,剛學完,又看到 軟文 賺錢,又去學軟文,學多東西是好事,可是你學全了沒有,學到手了沒有?
還是,聽是聽了課,卻沒有認真聽課學會呢?還有,很多人只是學了其中一個片段,並沒有學全,學全整,當你用的時候,你會發現,不行,要麼落不了地,要麼沒效果,是不是?
2、不專注
一會電商一會微商,一個都沒有學會打透,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這樣沒有積累,哪有賺錢的可能呀?
是不是?你能不能先幹一件事幹3年呢?這不就有結果了嗎?3天一換,3個月一換,哪一個都不紮實,淨浪費自己的時間。
3、想的多,做的少
網路上這樣的超多,為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方向,對資訊沒有免疫能力,變化太快,什麼意思?
1天能有100個賺錢的想法,可以看一整天的新聞或乾貨,就是不動手,也不下水,這樣能賺到錢嗎?
5、眼高手低~
這會造成很多人眼高手低,每天看到別人這個賺5萬那個賺100萬,心大了,別人說SEO,你說這個過時了,別人說電商,你說沒機會了,好像你都幹過比誰都懂行,實際呢?
壓根沒幹過,只是看新聞的高手,天天蹲在廁所重新整理聞,刷段子,刷視訊,別人說什麼你都懂,就是你沒賺到錢,還多數沒幹過,這不是眼高手低是什麼?
有人說,鄭剛你寫了4年,閱讀量這麼低,還好意思教別人?哦?還有這個原理嗎?
10萬+的閱讀量就能賺到10萬塊嗎?沒有這個邏輯。寫文章閱讀是重要,可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賺多少錢?這才是核心。
我在今日頭條或百家號一篇文章有10萬+的閱讀量,一毛錢收入都沒有,記住哦,是一毛錢的收入都沒有,10萬+的閱讀量有毛用?
心裡有用。滿足了虛榮心呀!你的~
在2014年在QQ空間看我文章的人都沒的超過200人,我賣一本電子書也能賺10萬+,這比當時公眾號那些新聞大號或娛樂大號,動不動10萬+的閱讀量強多啦~
一個是面子好看,一個是實實在在賺到10萬錢,你選哪個?
對於閱讀量我並不看中,我只在乎2件事:
1、我寫的東西對你有沒有用,
2、我是不是能輕鬆的賺到錢
這是我的創作標準,其它的,都不重要。
對於那些說三道四的人,都沒有寫過公眾號,也沒有做過營銷,居然還有點評這個批評那個,你要和他說,那也是雞同鴨講,浪費表情,一般呀,我就懶得鳥他們~不計較
你愛看就關注,你愛看取關,沒人拉著你來每天看,是不是?
其實呀,不管是微信個人號還是公眾號,越純越好,什麼意思?最好全是能給你產生價值的人來關注,之前我看到一哥們是這樣玩的。
只有一個微信,就只加5000人,3個月沒有產生價值的人,全刪掉,要是滿了5000人怎麼辦呢?刪掉低價值的人。
你可能說,這是不是太勢利了?你想呀,要是你是一明星或大腕,來一堆人加你,沒有價值還老騒擾你,你怎麼辦?
你保留吧,找你合作或更有價值的人進不來?
你刪掉吧,有人說你勢利?
你會選哪一個?
人總是有兩面性,嘴上一套,心裡一套,嘴上說,我怎麼是勢利的人呢?我不會刪!
實際上,朋友做個微商或發個廣告,你就屏掉他,這比刪掉還可恨,直接打入冷宮呀,你說慘不慘?
直接刪掉,早早讓他死心,不是更直接,更了當更人性嗎?你偏 不,你就屏掉你朋友圈,讓你發,讓你發,你發死我也看不見~
6、賺錢的密碼,很簡單~
接著說賺錢的事,很多人在學習賺錢的方法,在實際學習中,都學錯了,為什麼?
賺錢的方法實際上不是一個手段,而是一個流程。
它不是某一個技術,SEO,軟文,社群?微信?這都是工具,產品呢?也是,核心是什麼?
核心是:
一個分析使用者需求併成交客戶的流程。
一個分析使用者需求併成交客戶的流程。
一個分析使用者需求併成交客戶的流程。
不管你在網上搞流量,還是在自媒體裡面發軟文,這都是前端,只是成交流程一個部份,不是全部,不是全部,不是全部,明白了嗎?
如果你真想在網上賺到錢,你得先搞清楚這4個問題:
1、你的準客戶長什麼樣?
2、你的準客戶在哪裡?
3、你用什麼誘餌吸引使用者關注你?
4、你用什麼產品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
只有搞清楚這4個問題,你才知道你的營銷流程如何設計,如何去開展,而不是盲目的學習這個學習那個,白折騰,瞎忙活~
7、網路營銷實戰訓練營
之前很多微友問,鄭老師,你的課程太高端了,價格我也付不起,能不能開點實戰班,網路營銷的訓練班,讓我也能跟你學習學習。
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方法沒有分享出來,免費分享的又沒人去重視,應微友需求,開一個網路營銷創業班。你要學,現在就可以報名。
那主要教什麼呢?
1、找產品
2、搞流量
3、搞粉絲
4、做成交
其實這包括了你在網上賺錢所有的需求,個人創業,定位,找產品,搞流量,搞粉絲,做成交,基本全了。
《網路營銷創業班》部份系列課程:
1、《實戰SEO賺錢》
2、《軟文賺錢1.0》
3、《細分行業找專案》
4、《個人網路營銷定位》
5、《虛擬產品開發與包裝流程》
更多課程會慢慢上線……
報名要求:
1、想在網上賺到錢
2、執行力強
3、樂於分享
你覺得符合這個標準,支付1000元,加鄭老師私人號:611247,拉你進群!
掃碼付款:
#特別提醒#:1、
另有《網路營銷創業班》線下班:3000元/人,每滿10人就開一班,2天面對面實戰指導。
#特別提醒#:2、
如果你想系統學習打造個人品牌,你可以參加鄭剛老師的線下《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成為行業第一》課程,原價:12萬,現優惠價:22500元
#特別提醒#:3、
如果你想線上學習《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成為行業第一》可以參加網路班,學費1萬元。贈價值百萬的3年線上指導和諮詢。
看完有收穫嗎?如果提問請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你的個人品牌價值千萬—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