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課堂(174):華為三星爭豔摺疊屏,它是手機終極形態嗎?
十幾二十年看過一部科幻電視劇《泰星來客》,國內只引進了第一季,很多年後才知道這是加拿大拍的,如今劇情基本都忘記了,只記得是講地球人與泰星人之間的合作與衝突的。既然是科幻片,裡面自然有很多科幻裝備,印象最深的就是裡面的特工會使用一個可以摺疊也可以展開的電子產品,還可以三維掃描,視訊通話自然是小兒科了,反正當時看了覺得各種厲害。如果要說摺疊手機,這個產品大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早的摺疊電子產品。
20年後的今天,人類能製造出這樣的科幻產品嗎?並不能,如今最接近科幻電影中的通訊裝置就是智慧手機了,現在的智慧手機功能已經很強大,但自從2007年喬布斯帶領的蘋果公司推出直板造型的iPhone之後,智慧手機在形態上沒有質變,這幾年來大家追求的全面屏、高屏佔比也只是提高了智慧手機的顯示面積,大屏手機現在已經到了7英寸級別,還能繼續大下去嗎?
大屏手機一味提升螢幕的話也是個死路,5英寸以後單手操作基本都是幻想了,全面屏時代智慧手機普遍上6英寸了,如果按照現在的思路走下去,大屏手機很快就面臨尷尬——再大的話越來越不方便,但現在的螢幕又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生產力工具的水平,這點上註定了智慧手機乃至平板都無法跟PC硬剛。
為什麼需要摺疊屏手機?大無止境,手機、PC終極形態
智慧手機平板造型現在就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了——一方面人們希望新一代手機能夠小巧便攜,另一方面人們又希望智慧手機螢幕更大,大到電腦那麼大,這樣一來手機/平板就真的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生產力工具。
現在熱衷於推摺疊屏產品的廠商不只是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聯想、戴爾甚至微軟、英特爾也在研究摺疊屏產品,他們的巨集願都是一致的——一旦螢幕可以摺疊,那就可以在保證便攜性上儘可能提供更大的螢幕,手機也可以實現平板甚至筆記本那樣的螢幕大小,這三種產品之間的界限就會更加模糊。
真到了那個時候,英特爾、微軟可以名正言順征戰智慧手機市場,華為、三星也可以變成PC廠商,甚至作業系統都會互相受到影響。
只是這個目標估計10年內都不能實現,摺疊屏產品目前最現實的意義就是給智慧手機帶來新的活力,特別是在智慧手機市場連續5個季度下滑的情況下,IDC資料顯示去年全球出貨14億部智慧手機,下滑4.1%,而 信通院資料顯示 2018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14億部,同比下降15.6%,降幅較上年擴大3.4個百分點。
智慧手機市場下滑,廠商的競爭壓力增大,三星要想保住全球第一需要開闢新市場,華為要想從老三變老大,那就需要拿出新東西來證明自己的技術,打造出更能創新的品牌形象,而這兩家也是蘋果之外最有錢最有實力的公司。
從直板手機到摺疊屏手機,智慧手機的形態變化了,別小看這一點變化,當年三星Anycall靠著翻蓋手機逐漸成為市場第一,2006年LG就靠“巧克力”KG90手機風靡全球,國內外銷量高達300萬部,中國市場就佔了20%,這可是一款售價四五千塊高階手機。
所以不要小看摺疊屏外在形態變化帶來的意義,目前智慧手機升級換代週期變長,指望升級處理器、拍照來吸引大量使用者已經不容易了,這些體驗上的變化提升很小,不容易感知,摺疊屏手機能帶來看得見的升級,這也是廠商爭搶摺疊屏首發的目的之一。
當然,今年推出摺疊屏最現實的意義是廠商用來秀技術、展示形象的,面子意義是佔了90%的,畢竟摺疊屏現在還是新事物,從研發到生產都有很高的門檻。
摺疊屏是如何實現摺疊的?柔性OLED螢幕是關鍵
摺疊屏的概念至少十幾二十年前就有人知道了,為什麼直到今年才有摺疊屏產品問世?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CRT時代沒摺疊可能,LCD也不太可能摺疊,只有OLED顯示屏時代才有摺疊的可能,這是OLED技術決定的。
此前我們有超能課堂提到了LCD與OLED面板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OLED不需要外部發光,那就能減少CCFL背光模組,還能減少TFT玻璃、C/F玻璃及一組0偏光片,所以OLED顯示器結構簡單,更加輕薄,而自發光的特性也減少了能耗,黑色狀態下可以做到0亮度,這樣對比度超高,而且省電,也沒有漏光問題。
OLED面板的結構
我們平時彎折東西的時候就知道東西越薄越容易彎折,而且還有一定的韌性,不然再薄也會一彎就斷,OLED在超薄這方面已經合格了,早就可以做到1mm以內的厚度,但使用玻璃基板的話就不容易彎折(不是完全沒可能,最初的柔性屏就是玻璃基板的),所以有了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OLED面板的基底(襯底)從玻璃改成了塑料材質,準確說是一種聚合物薄膜材料。
目前比較熱門的基底材料是聚醯亞胺(PI)膜,它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低吸溼性、高強度韌性、絕緣性、阻燃性、耐腐蝕性,而且無毒無汙染,是理想的柔性OLED面板基底材料。
單純說摺疊屏產品其實並不新鮮了,因為在曲面屏手機、智慧手錶等行業中早就應用了柔性屏,三星的edge系列曲面屏手機已經用過幾代柔性屏面板了,只不過這種彎折的技術難度稍微低一點,兩側微微彎曲不需要複雜的結構,利用柔性屏自身的可彎折特性就能實現。
真·摺疊屏的難度在哪裡?繞不開的彎折結構
與曲面屏的彎折相比,現在我們談論的摺疊屏難度更大,即便只是摺疊一次,那麼如何連線兩部分螢幕都是個重要的問題,所以說即便面板廠商解決了OLED面板顯示效果及薄膜基底材料之後,裝置廠商還需要考慮如何彎折的問題,這就要涉及到複雜的物理連結結構了。
中信證券整理過的摺疊屏的幾種方式
在摺疊屏沒有上市之前,三星、蘋果以及英特爾、華為等公司早就在申請摺疊屏的專利了,在摺疊屏的研發史上,三星因為最早掌握柔性OLED面板,實際上他們在這個行業是領頭羊地位。根據中信證券之前整理過的一些資料,三星及蘋果已經研究過單鉸鏈、雙鉸鏈甚至無鉸鏈等多個方案,還有更科幻的方案——滑動捲曲屏,這個方案倒是接近前面所說的科幻電影中那種抽拉出來的捲曲螢幕概念了。
基於英特爾專利技術的摺疊屏產品渲染圖
摺疊屏理論上彎曲半徑越小越小,終極目標是無縫彎曲、摺疊,不過這個還不現實,目前使用的方案以單鉸鏈為主,而摺疊方式也有內折、外折兩種,兩家量產摺疊屏手機的華為、三星恰好就是這兩種摺疊方案的代表。
市面上摺疊屏手機簡介及點評
在本次MWC展會上,有多家廠商推出或者展示了摺疊屏手機,摺疊屏也跟5G一樣成為這次展會的亮點,再加上之前柔宇、小米展示的摺疊屏方案,目前至少有四種摺疊屏流派了。
三星Galay Fold:螢幕內折,雙屏設計
三星MWC展會上推出的是Galaxy Fold摺疊屏手機,作為手機形態的時候外部有一塊4.6英寸的螢幕,Infinity Flex摺疊屏隱藏在內部,也就是螢幕是內折的, 螢幕開啟後為7英寸,4.2:3比例,QXGA+解析度,右上角還隱藏了前置攝像頭。
三星的Galaxy Fold方案就像是把一臺智慧手機剖開,正面、後殼都是比較完整的,平時不用展開的話摺疊屏是隱藏起來的,這樣做可以保護好螢幕。
綜合來看,三星Galaxy Fold是一種很穩妥的摺疊屏方案,但也是一種比較取巧的方案,導致正面的4.6寸螢幕比較雞肋,攤開來的話7寸螢幕似乎也沒有比全面屏手機大了多少。三星這種比較保守的方案可能是為了更快量產,畢竟4月26日上市的Galaxy Fold是全球最早可買的摺疊屏手機。
華為Mate X:螢幕外翻,完整螢幕
華為的Mate X摺疊屏手機發布時間比三星晚一點,但是Mate X要比Galaxy Fold驚豔很多,釋出會之後在各大網站及朋友圈都刷屏了,先不說Mate X在5G、快充等方面的領先,單是外觀就比Galaxy Fold好看很多,它是一整塊螢幕摺疊,螢幕外翻,除了展開來是一款更大尺寸的8寸平板之外,摺疊後正面是6.38寸螢幕,後者則是6.6寸螢幕。
華為這種方案在外觀上很討喜,逼格更高,螢幕也更大,再加上華為在Mate X上還做到了5G首發、55W快充等先進技術,說它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摺疊屏並不為過。
華為Mate X的摺疊方案雖然好看,但也不會完美,從釋出後的演示視訊中有人注意到中間彎折的部分是不平整的,這種方案的鉸鏈確實有可能帶來這個問題,如果不是演示機的問題,那隻能期望年中量產機型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Mate X螢幕外露的話還有潛在的問題,比如螢幕保護、可靠性等等,這些還需要時間考驗。
使用單一螢幕外翻的Mate X在拍照上也有所折衷,前後攝都統一了,好處是可以用徠卡三攝自拍,壞處就是有點麻煩。
此外,最近有使用Mate X玩王者榮耀遊戲的視訊,螢幕可以隨時摺疊開來,不過變成平板模式之後遊戲中的視野範圍似乎更小了,所以軟體及遊戲適配方面也是摺疊屏手機需要優化的一部分。
OPPO的摺疊屏手機方案
在華為釋出Mate X之後,OPPO公司也在微博公佈了他們的摺疊屏方案,看起來跟華為的Mate X是一樣的,也是螢幕外翻,這也導致有網友嘲諷Mate X是公版方案,不過OPPO並沒有詳細介紹他們的摺疊屏手機方案,螢幕是否也是京東方供應的也不確定(有說法是三星的面板)。
柔宇柔派:全球首發摺疊屏手機
如果要搶摺疊屏首發這個榮譽,柔宇去年10月底釋出的柔派在時間上確實是最早的摺疊屏手機,不過這家公司的風格有點太那啥了,我們就只說說他們的柔派手機。與三星、華為的方案都不同,柔宇的摺疊屏並不能完全對這下去,摺疊屏中間是有弧度的,摺疊後大小相當於4.0寸手機,攤開來是7.8寸平板。
對於柔宇的方案,做到全球首發還是很有意義的,不過柔宇是面板廠商,做柔派手機主要還是展示技術、吸引客戶,柔派手機並不推薦購買,而且也不容易買。從視覺效果來看,柔派的摺疊屏並不討喜,摺疊屏手機現階段主要是用來秀的,在這點上柔派不太合格。
小米雙摺疊手機:更完美,但離現實更遠
在摺疊屏手機上,小米也在積極準備,前不久林斌直接公開了小米摺疊屏手機的演示視訊,號稱是全球首發雙摺疊屏手機,兩側都能彎曲,演示起來更為科幻。
因為雙摺疊屏手機一事,小米還與柔宇科技打了幾場口水戰,柔宇指責小米虛假宣傳,價值觀low,小米反擊柔宇誤導公眾,澄清他們的雙摺疊手機不是LG樣機,螢幕是其他廠商研發的,但整機是小米研發的。
不談這些爭議的話,小米的雙摺疊屏更炫酷,更完美,但是它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僅僅是一臺概念機而已,小米釋出這個視訊完全是為了搶眼球,小米現在是沒可能量產的,因為雙摺疊就意味著雙鉸鏈結構,比單鉸鏈結構更復雜。
小米9釋出會之後,雷軍在媒體採訪中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很實在地指出摺疊手機量產性不好,雷軍說“摺疊屏手機的量產性還不夠好,因為裡面的電池少的可憐,我們今天干3300毫安都被罵慘了,如果我幹1000毫安,你肯定罵死我了,因為幾折幾折,那個空間都被佔用了。”
總結:摺疊屏大幕剛剛開啟,任意彎曲才是終極追求
隨著華為、三星量產型摺疊屏手機的問世,2019年摺疊屏手機終於登上了舞臺,如果說這是一場戰爭,那麼現在廠商最多是剛剛進入登陸點,離佔領要塞還遠著呢,即便是解決了單折、雙摺的問題,人們對摺疊屏手機的終極追求其實是任意彎曲,想怎麼折就怎麼折,甚至可以把手機捲曲起來,這麼一說好像就到了科幻電影中的水平了,所以這個目標很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