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網路”火熱的背後,比特幣2.0在何方?
這 段時間,“閃電網路”再一次成為了幣圈的熱點,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閃電網路的火炬傳遞活動,讓“閃電網路”這個名詞在微博上名聲大噪;另一個就是閃電網路驚人的增長速度,讓比特幣的交易費用下降至3年來的最低點。
“閃電火炬”的遊戲規則是發起人發起一筆閃電網路比特幣付款,任何有閃電節點或者錢包的人都可以接棒,接棒者收到比特幣之後,需要向原始款項中新增一筆satoshi,並選中下一位接力者把火炬交出去。截至目前,閃電火炬已經換手達187次,歷經幾十個國家,總額達到3.23個btc,足見閃電網路的熱度。
另外,閃電網路也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按照1ML的最新資料,閃電網路的網路容量達到了714.29BTC,增速27%;通道數增加36.3%,達到29482個;節點數更是達到了6508個。比特幣分析師JP Thor在2月釋出的網路測試結果顯示,閃電網路支付速度已與ApplePay等傳統的中心式數字支付平臺相差無幾。
資料來源:https://1ml.com/
“閃電網路”是什麼?
那麼,這個最近火爆幣圈的“閃電網路”究竟是什麼?
這要回溯到比特幣網路的擁堵問題上。比特幣是目前共識度最高的數字貨幣,人們把它稱為“數字黃金”,但是比特幣高昂的交易費用和較低的處理速度,使得比特幣很難成為便捷的支付手段,也限制了比特幣的應用場景。2015 年 2 月《The Bitcoin Lightning Network: Scalable Off-Chain Instant Payments》一文中提出了“閃電網路”這個概念——通過“閃電網路”將大量交易放到比特幣區塊鏈以外進行。
閃電網路的目的是實現安全的鏈下交易,其本質上是使用了雜湊時間鎖定智慧合約來安全地進行0確認交易的一種機制,通過設定巧妙的“智慧合約”,完善鏈下通道,使得使用者可以在閃電網路上進行0確認的交易。閃電網路有兩個核心概念——RSMC(Recoverable Sequence Maturity Contract)和 HTLC(Hashed Timelock Contract)。
1. RSMC
Recoverable Sequence Maturity Contract可以翻譯為可恢復的序列成熟度合同,它的工作原理假定交易雙方之間有一個“微支付通道”,雙方先預存一部分資金在“微支付通道”裡面,每次交易都需要雙方對交易後的資金分配方案進行確認,並且簽字作廢舊的方案,這樣的交易並不需要在區塊鏈上進行,只有在提現的時候才需要通過區塊鏈。因此,在微支付通道內的支付就像資料通過網際網路在兩個節點之間傳輸一樣快。
提現需要提供一個雙方都簽名過的資金分配方案,在一定時間內,如果另外一方提出證明表明這個方案其實之前被作廢了,則資金罰沒給質疑成功方。這就確保了沒人會拿一箇舊的交易結果來提現。
2. HTLC
Hashed Timelock Contract可以翻譯成雜湊時間鎖合同,這個其實就是限時轉賬,通過一個智慧合約,交易雙方約定轉賬方先凍結一筆錢,並提供一個雜湊值;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有人能夠提出一個字串,與既定的雜湊值相匹配,這筆錢將轉移給接收方。當HTLC從兩人拓展到多人,就形成了閃電網路的支付網路架構。
閃電網路採用了更合理的支付網路架構,代表著效率的提高。與其向所有人廣播交易,交易可以更直接地傳送給收款人。只有當交易雙方不誠實時,才需要進入繁瑣的鏈上共識操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相當於網際網路上各方之間直接溝通所能達到的效能和效率,同時保留比特幣區塊鏈的一些安全特性。
乍一看,閃電網路的實現可以讓比特幣成為真正被廣泛使用的支付貨幣,讓比特幣進入2.0時代,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閃電網路”的安全痛點
目前的“閃電網路”存在諸多安全痛點:
1. 收款時要求必須線上,容易暴露私鑰
收款人在收款之前需要簽名回收交易,以便付款人知道他們可以在發生惡意通道關閉或拒絕簽名的情況下回收資金。因此,要收款就需要一個熱錢包,這意味著如果發生安全事故,私鑰可能會暴露。
2. 閃電網路可能會為惡意礦工提供更大的攻擊面
51%的算力可能有能力通過審查通道關閉的交易來竊取閃電網路使用者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礦工是對立方。即使沒有閃電網路,此類攻擊的潛在後果已經相當具有破壞性,但閃電網路可能會為惡意礦工提供更大的攻擊面。
3. 閃電網路參與者或服務商可能需要主動監控支付通道
閃電網路參與者或服務商可能需要主動監控支付通道。這可能給使用者或服務商帶來負擔,並可能降低通道內資金相對於儲存在鏈上的比特幣的安全性。可能會因為未能適當監控通道或鏈上網路的擁堵,導致錯過回收交易截止日期。
4. 閃電網路本身就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本質上,閃電網路就是一個沒有自己發行代幣的,依附在比特幣主鏈上的另一個區塊鏈專案。如果有一天,“閃電網路”突然崩潰而且無法再修復,那閃電網路上的比特幣將成為誰都無法提取的死幣了,又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比特幣放在這樣的區塊鏈上?
5. 閃電網路容易形成“超級節點”
閃電網路會鼓勵支付中心的集中化,單個閃電網路節點的使用人數越多,平均成本越低,使用者體驗會越好。這樣,在未來的閃電網路中必然會出現中心化的“超級節點”。在未來,超級節點可能會承載比特幣網路的全部交易,如果未來某些超級節點受到攻擊,可能會引發整個比特幣網路的混亂和恐慌。
“閃電網路”的體驗痛點
除了上述安全痛點以外,閃電網路還存在一些體驗方面的痛點,這些痛點都將限制閃電網路的推廣和使用:
1. 匹配失敗
閃電網路中的交易雙方,如果其中一個對等方沒有響應,使用者可能需要等待數小時才能關閉付款通道並通過替代路線重新發送資金;
2. 對於大額付款並不理想
儘管可能存在通過各種支付渠道的路線,但同行多個錢包中的資金可能不足以轉移大額資金;
3. 沒有離線付款
收款時要求必須線上,使用者無法對不線上的人進行支付,這就要求交易雙方必須在同時線上的時候才能完成交易,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諸多不便。
比特幣2.0道阻且長
除了上述安全痛點和體驗痛點以外,閃電網路的普及還存在一個致命性的問題——比特幣幣值不穩。試想,一年前你手裡的幾個比特幣能在北京三環買一套房,一年後你感慨北京六環的一個小單間也太貴了(不考慮房價漲跌)。
閃電網路的提出主要是為了比特幣的小額快捷交易,如果人們想要使用比特幣去買菜買咖啡,那閃電網路會比傳統的比特幣區塊鏈支付方便快捷很多,但是,現在有多少人願意使用比特幣買菜買咖啡呢?
現在的比特幣更接近於一種資產配置的需求,它的儲值功能遠大於支付功能,比特幣的幣值波動非常劇烈,還無法承擔支付功能。
從速度和效率方面來看,閃電網路確實是比特幣區塊擴容的上佳之選,但是考慮到其安全性、體驗痛點以及比特幣幣值不穩定等因素,閃電網路想要落地應用還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想要通過“閃電網路”讓比特幣進入2.0時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