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見聞:一個農村賭徒竟把十個家庭毀了!
昨天講了一個發小雖貧困卻有擔當,有自尊的故事——《春節見聞:這位每天只賺30元的中年男人,讓我肅然起敬!》。今天,再講一個與這位有自尊的發小恰恰相反的農村人的故事。
從這個故事你可以看到農村人的知識匱乏、愚昧的親情觀以及瘋狂的農村不良貸款等一系列讓城市人膛目結舌、無法理解卻在農村普遍存在的事實。
1
村裡的“老賴”是活雷鋒?
春節回到村裡,走親訪友之間,議論最多的是村裡多出了一群“老賴”。據說,農村信用社(其實早已改製為農商銀行,但是村民們仍然稱為農村信用社)在春節前打著紅旗、拿著擴音器、排著隊伍到村裡欠貸款村民家中追債。
一位親戚形容他們就像是鬼子進村,隊伍排得很整齊,走路的時候喊著一二一,招來許多村民圍觀。
到了欠貸款的人家門口,便橫著排成一排,領頭的用擴音器對著大門喊:“ 張三請聽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欠債不還是老賴,欠債不還難過好年……” 。
喊幾分鐘不見人出來,就敲門進屋叫出來。如果家裡有年邁老人,就以你兒子不還錢會坐牢恐嚇,讓老人給欠債的孩子施壓。如果欠貸款的人出來了,就以不還貸款影響孩子讀書、城裡買房、就業來嚇唬。
除了威逼,還要利誘。“只要還上本金,利息可以暫時不還。這會減輕懲罰。”
但是被稱為“老賴”的村民卻各個捶胸頓足,和催收員解釋:“這錢不是我花的啊,是Y花了,賭光了,你們去找他要啊。”
據說,這些被農村信用社盯上的“老賴”和Y都是親戚關係。在村子裡,七大姑八大姨早已編織成了一張親戚網,誰和誰似乎都能攀上親戚。
但是農村人真的這麼豁達,這麼願意當活雷鋒,借了貸款給親戚花,然後自己當“老賴”麼?
2
從農村創業青年到玩命賭徒。
村民Y大約40歲的樣子,個子不高,1.65米吧。他初中沒畢業,就去學開車了。拿了駕照後,就想買車做生意。農村家庭,哪有錢買車啊。於是,就從親戚朋友那借錢,與村裡的朋友合資買車。
剛開始,他與所有想要闖出一片天地的農村小夥子都一樣,幹勁十足,心比天高。他意氣風發,希望靠跑車發家致富。
跑車確實賺到了一點錢。窮人乍富,那是分為得瑟。給老婆買三金,買小轎車,抽中華煙,胡吃海喝。也可能因為長期坐著駕駛貨車,他的肚子越來越大。有人開玩笑說,懷孕八個月也沒那麼大,就像是扣上了一個直徑1米的大盆。
據說,Y不僅養成了這些富貴病,還養成了嫖和賭的壞毛病。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吃喝抽,還好一些。但是嫖和賭,一旦沾上,即使有金山銀山也會敗光。
賺的錢多數被他用來揮霍,很多時候跑車司機的工資都沒法發。 Y沉浸在了賣淫女的床上,雲山霧罩的賭桌上,根本無心經營車隊,於是生意每況愈下。
當沒有足夠的錢拿來揮霍的時候,他看到了農村信用社向農民發放貸款的政策。2000年後,全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讓農村信用社向農戶發放貸款,以鼓勵發展農村經濟。
Y在社會上混久了,認識了許多狐朋狗友。託這些人與農村信用社放貸的專員勾搭上,然後再找到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讓放貸專員為這些親戚發放一種叫做“貸款證“的東西。
然後,他以向這些親戚借貸款證使用為由,從農村信用社騙取貸款,用於揮霍。而這群親戚一方面礙於親友之間的面子,在Y的苦口婆心之下在貸款協議上籤了字。
而且Y還欺騙這群老實的農村人說:“這是銀行的錢,是國家發放的福利。”
這群已經在貸款合同上簽字的農村人從未貸款過,也看不懂貸款合同,他們甚至認為這只是貸款,不是自己的錢。Y去還利息和本金,一切都和自己毫無關係。
然而Y根本就沒打算,也沒有能力去償還這些本金與利息,據說一共貸出來100多萬元,全部用於吃喝嫖賭。有傳聞稱,他曾在賭場裡,一夜輸掉50萬,把借錢買的車都賠了進去。
Y和農村信用社的放貸員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一個為了套取貸款揮霍,一個為了業績。 於是,在Y無法還款的時候,就採取“借新還舊”的方式補窟窿。這些替他借貸的親戚,過一年就要被Y叫到鎮上的農村信用社裡走一趟,去簽字辦理新貸款。
就這樣,糊弄了三年、五年。直到農村信用社全面改為股份制銀行,要求徹查所有貸款與爛賬。這時候,央行才知道農村信用社的壞賬率高達6%,而股份制銀行的平均壞賬僅為0.8%。這意味著農村信用社每貸出去100元錢,有6元都無法收回。
2018年,新成立的農商銀行開始全面繳清貸款,Y這樣“借新還舊”的遊戲玩不下去了。他揮霍無度、醉生夢死的生活終於被劃上句號。隨之而來的便是農商銀行向借款的無知村民們追債,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這群莫名其妙當上“老賴”的老實巴交農民才意識到自己被Y欺騙了,才意識到自己在貸款合同上簽字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當老賴的命運。
3
讓溫飽農家再度返貧。
投機者總是能起到榜樣作用。Y利用農村信用社放貸人員追求業績、農村人不懂貸款和法律、親戚之間的信任,成功騙取了鉅額資金用於揮霍。這也讓很多投機者看到眼裡,並迅速效仿。
據說,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一個或多個類似Y的人,騙走了叔叔、姑姑、姨媽、舅舅、乾爹家的貸款證,讓這些至親為自己的揮霍買單,釀成了一樁樁悲劇。
Q家是Y的親叔,Q比Y大三四歲的樣子。Q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白天黑夜的開車,賺錢養著一家四口。兩個孩子被他從農村搬到縣城裡讀書,給孩子報了許多輔導班,兒女也都爭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這個家庭本來很幸福,很自豪。然而2018年下半年,農商銀行的催債,打破了這個四口之家的平靜。Q替Y借的5萬元貸款已經產生了4萬元的利息和罰金,一共9萬元。
當他向Y要錢還貸款的時候,Y說 :“你自己還吧,我沒錢。叔,這是銀行的錢,你不還又能怎樣?”
Q的工作是夜裡開貨車跑長途,白天回家睡覺。每當他睡覺的時候,催收貸款的隊伍就出現在他的門口,敲鑼打鼓,喊著他的名字。這讓他感覺十分痛苦和無助。
他的妻子埋怨他為了侄兒可以放棄家庭,放棄兒女。埋怨他當時不聽自己的勸阻,甚至離婚也要借貸款資格給自己的侄兒。
他甚至沒有向Y要一張借條。Y完全有理由一口否決曾經向他借過一分錢。據說,Y現在已經逃離了村子,繼續做貨車司機,賺了工資仍然去吃喝嫖賭抽,不去償還任何一分錢借款。
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被萬分信任的親人欺詐,這就像是拿著尖刀在割自己的肉,一刀一刀得割,滴著鮮血。
農村的生活仍然只是剛剛溫飽,這些被欺騙的家庭沒有多少儲蓄,現在又背上一堆從天而降的債務,生活立即返貧。
4
農村人的認知弱點與陳腐宗族觀念。
在農村,很多人把僅有的錢都用在了蓋大房子上。很多農村的房子,一家比一家蓋得高,有些足足4米高的平房,就像是人民大會堂。開進去一輛50拖拉機都佔不滿客廳。
這樣的房子沒有取暖設施,加之空間過大,冬天就像是天然冰窖;到了夏天,太陽炙烤著平房頂的鋼筋混凝土,屋子裡的人就像是煎鍋上的螞蟻。
這一棟棟,耗費10多萬元造就的房子,除了與鄰居比誰的高之外,別無他用了。
現在,這些被騙的家庭,完全拿不出錢償還貸款。他們不敢在銀行開戶,沒法使用微信繫結銀行卡,與現代科技徹底絕緣了。
他們後悔、自責,卻又時不時的安慰自己:“ 不借貸款證給他,這親戚不就斷了麼?這一個村的,抬頭不見低頭見。 ”
這就像他們花費幾乎所有積蓄去造無用的大房子一樣。親戚關係是為了好看而維持,大房子是為了給別人看,與鄰居比高而建造。
其實,這就是認知的差異。 在認知層次中,只能從上往下看,每提高一層就能夠看到更多的風景,而處於相對下層認知的,僅用想象是很難理解上層認知的。
在他們借出貸款證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人提醒他們:“Y吃喝嫖賭抽,不正幹。這貸款就是你借的錢,銀行最後會找你來要。”
可是,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為,在這群農民的認知裡:“那是我的侄子,我的外甥,他怎麼可能騙我呢?不就是個貸款資格麼,又不是真錢,這都不借,還叫親戚麼?”
這其實又牽扯到一個倫理學的問題:自私與自我犧牲之間的對立。 真正自私的人,清楚的知道只有理性才能決定什麼才是他的私利,在追求自相矛盾事物的時候,或在行動中違背事實的做法其實都是在放棄私利。
這群被騙的村民活在親戚關係、他人的眼光裡,讓他們一直在做許多違背事實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也自然就放棄了自己的私利。
這種人值得我們同情麼?這是農村社會知識欠缺或根深蒂固的家族思維,陳腐的宗族觀念導致的惡果。所以自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自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