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引用Gartner報告?
近兩年越來越多國內廠商出現在 Gartner 報告中,想起之前的一點工作經驗,在此跟大家分享,希望能有所幫助。引用的核心是,遵循 Gartner 強調自身中立性和獨立性的原則。
我當時任職的公司每年都會購買 Gartner 服務。印象中在首年購買後,負責 AR 的領導就組織大家學習了 Gartner 引用規範,確保在外部營銷上的專業性和規範性。2014年,當時我們的產品第一次進入魔力象限 MQ(其實這也是 Gartner 第一次針對該產品釋出 MQ 報告)。我當時在為負責國際業務的同事準備用於英文官網的新聞稿(Press Release)、banner 以及 tagline。根據 Gartner 引用規範要求,這些內容需要向對方提交稽核。我印象中有3點明確的要求:
-
廠商引用 Gartner 研究內容的外部材料中,都必須包含 Gartner 的免責宣告;
-
MQ 的圖片(也即各廠商在 MQ 象限中的位置)不能用於新聞稿、廣告、白皮書等外部營銷材料中;
-
需要購買報告的授權 reprint 後,才能外部分發使用。在此前提下,MQ 圖片可以出現在官網的 banner 中,作為推廣已購買的 reprint 入口。另外,針對 MQ 圖片的應用,也需要包含對應的免責宣告。
由於時間有點長了,相信以 Gartner 的與時俱進和嚴謹,應該會有一些變化。我今天再去 Gartner 官網上查看了最新的引用策略 1 。目前來說相關性最大的是3.4節(3.4 Gartner “Branded” Research: Cool Vendor, Critical Capabilities, Hype Cycle, Magic Quadrant, Market Guide and Vendor Rating),我前面提及的內容暫時還是一致的。Gartner 最新的這份策略,裡面提供了眾多內容翔實的示例,幫助理解如何正確引用。以最為經常性被引用的 MQ 以及 Market Guide 為例,Gartner 給出了一個示例 2 ,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截圖和要點摘抄如下:
-
“Magic Quadrant placement is not a “stack rank” or “rating”.

-
“The Market Guide provides a representative listing of vendors; no rating, ranking or evalu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content type. We do not allow vendors to emphatically state why Gartner included them in a Market Guide. Any opinion of this type must clearly be stated as the vendor’s own, not Gartner’s. ”

其實,確保引用正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外部營銷材料釋出之前,提交原始版本給 Gartner 進行稽核,按照對方要求來進行就好了。
- “Copyright and Quote Policy”, Gartner, Last Updated: November 26, 2018, URL: https://www.gartner.com/en/about/policies/copyright
- https://emtemp.gcom.cloud/ngw/globalassets/en/about/documents/MQ_MG_examples_v4.pdf, Gartner, 2014, checked on 2/25/2019
宣告:本文來自Viola後花園,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安全內參立場,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