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發展簡史(二)-互動設計發展趨勢
互動按照發起方和接收方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形式:
01. 人與人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最原始的互動方式,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開始了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而人類文明之所以產生,也有賴於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而造物主為人體專門配備的六大感測器:眼(視覺訊號)耳(聽覺訊號)鼻(嗅覺訊號)舌(味覺訊號)身(觸覺訊號)意(意識訊號),也是接收其他人發出的互動訊號併產生相應反饋的有效資訊接收器,而人對他人施加影響,傳達互動資訊則主要是通過表情、語言、肢體動作、有意或無意的意識意圖。
02. 人與物
人與物之間的互動則是人類開始試圖掌握使用工具之後產生的互動形式,從最原始的舊石器、到精心打磨的新石器,再到青銅器,人類逐漸能夠對工具進行更加精細化的操作,同時工具也能實現更多複雜的功能。
從水車、轆轤到複雜的紡線機、織布機,人類是通過物理操縱桿與物進行互動的。這就是物理操縱桿、物理開關的產生歷史。

物理操作杆、物理開關
從編鐘、絃樂器、管風琴到打字機,人類是通過操作不同的鍵以期待工具給出相應回饋,從而與物進行互動的,這就是鍵盤的產生歷史。

早期的管風琴

打字機
在計算機誕生早起,計算機輸入裝置主要依靠鍵盤,而互動介面是命令列介面(CLI)。

命令列介面
通過從圍棋、象棋等二維平面的縱橫座標定位來實現精確控制開始,到滑鼠產生人類可以通過虛擬螢幕的座標點,進而發展到觸控筆和手指觸控,這是圖形介面操作的產生歷史。而這種互動形式主要通過GUI介面完成,也融合和借鑑了前兩種互動形式的優點。

點選操作和觸控操作
03. 物與物
物與物之間的互動,最早是呼應人類試圖解放自己的雙手的需求而出現的。最早在18世紀初出現在提花織布機上,在此之前,從中國傳入歐洲的提花織布機要織出美麗的紋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操作,1725年,法國紡織機械師布喬(B.�Bouchon)突發奇想,想出了一個“穿孔紙帶”的絕妙主意。布喬首先設法用一排編織針控制所有的經線運動,然後取來一卷紙帶,根據圖案打出一排排小孔,並把它壓在編織針上。啟動機器後,正對著小孔的編織針能穿過去鉤起經線,其他的針則被紙帶擋住不動。這樣一來,編織針就自動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去挑選經線,布喬的“思想”於是“傳遞”給了編織機,而編織圖案的“程式”也就“儲存”在穿孔紙帶的小孔之中。
這是人類比較早的把自己的創意用記憶體儲存,並讓機器復現的嘗試,既是物與物之間互動的發展源頭,也是電腦程式設計的最早起源。
而美劇《西部世界》片頭出現的用打孔紙帶自動演奏的鋼琴,出現在19世紀末。

自動演奏的鋼琴
物與物的互動伴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硬體技術、物聯網的發展而逐漸融入人們日常生活。而物與物的互動,開始逐漸擺脫人的束縛,走上了一條獨立的發展之路。
物與物的互動特點:
1. 感測器收集人類和環境資訊
物聯網智慧裝置與普通的裝置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它有了“智慧”,不再完全依靠與人類的互動來進行工作,比如人體感應燈,接入物聯網後,它不但能夠感知是否有人類接近,還能感知周圍光線的強弱,甚至分辨出來人的意圖,來決定是否開啟。
2. 人工智慧判斷人類意圖
身處現代物質社會文明的我們經常會把普通人生活的舒適度拿來跟古代的貴族進行比較,比如古代貴族也無法逃脫夏日酷暑和冬天寒冷的折磨,更不用說四時享用的各種水果食品,而空調和冰箱是現代普通家庭的標配,從而得出現代普通人的幸福感要大大高於古代貴族。
這個評論在這些方面是正確的,但在某個方面現代普通人卻至今無法望古代貴族項背,那就是:體貼入微無微不至的服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需要的東西就會出現在眼前,有時候甚至不需要主動想到,僕人也會溫馨提示:“主人,該沐浴更衣了”。
而這種服務的提供,就離不開物聯網和智慧家居。物聯網智慧裝置利用自身感測器和智慧晶片,相互之間溝通資料,進行分析,然後提供最好的服務,這也是物聯網裝置與網際網路裝置的核心區別。
3. 自動進行
物聯網裝置直接根據人工智慧判斷給出指令,輕操作,減少重複操作,降低費力度。
整個執行過程基本無需人類干預,但人類可隨時接管,收回控制權。人類把各種權力逐漸移交給智慧裝置,本身就是希望降低自己的重複操作成本,但這種權利的移交是有條件的,就是智慧裝置在正常執行的情況下,如果智慧裝置背離了主人的目標和初衷,則人類隨時可以接管。
4. 重模式,黑盒機制,減少認知成本
隨著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不斷髮展,人類認知模型要完全瞭解和掌握機器執行機制越來越難,所以並不需要知道執行機制,只需要知道哪種模式會帶來哪種結果。
此外設計者可以根據場景來定義不同的模式,如週末和工作日模式會給大量的物聯網裝置進行相應操作,省卻了使用者大量操作工作。
所以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互動設計的範疇和規範一定會迎來一個大的革命性的變化。 這些變化不會隨著自然介面互動(NUI)的出現而終止,而是會大大超出自然互動介面的範疇。
至少目前大熱的聲音控制互動、手勢操作互動、視覺控制互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未來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