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工作配合的更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當下社會結構體系下,幾乎沒有人可以單打獨鬥打造一家成功的企業,同樣,每天的工作中也沒有人可以憑一己之力把公司的各項事務都打理順當。我們需要配合,來自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不同企業,甚至不同國家、語言的人來互相協作,共同把一項任務完成,實現更高的可分配價值。在團隊協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把自己擔當的那個點上的事做完美才不至於掉鏈子影響整個任務的順利進行。可實際上畢竟每個人能力參差不齊,另加外力、事務的影響,總是會在任務推進的過程中,在某一個或幾個點上需要我們其他團隊成員予以支援和協助。
我們很難把一個公司、組織裡都比較優秀的那部分人員集中到一個團隊來完成專案,一方面如果專案多的話,肯定要分散優秀人才到各個專案擔任突擊主力,另一方面,不是專案的所有節點都需要主力成員來擔當,比如質量檢驗就沒有必要配置一位研發主力,只要那個人仔細老道即可。這是公司角度的團隊組成,對於我們每個負責具體工作的個人而言,更多的是關注任務的達成和團隊的配合。那麼,我們在遇到什麼人什麼情況下應該積極配合?而又在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什麼人應該拒絕?
在專案實際推進的過程中,尤其在攻堅階段,每個團隊成員其實壓力都很大,這個時候一旦某個點上出現狀況,其他人的工作必將大受影響,這個時候必然需要其他人來協助解決,首先是團隊內部人員的協助。在IT網際網路專案中,這樣的問題情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比如在IT專案開發中,某一位成員的工作因技術難點和錯誤無法快速推進的時候,他的上下游同事的任務銜接必將大受影響,前端的展示沒有資料內容,後端的儲存也沒有資料提供,這樣的情況幾乎團隊都要炸鍋。如此情形,團隊的成員必然要全力協助,也許某位其他成員一句話或者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快速解決,否則要一個人的思維在那打轉就出不來了。
那麼第一點,如何尋找他人的協助和配合?
團隊中難免個別人喜歡投機取巧,平時對專案外的事情興趣融依賴,一旦專案主要任務難點,往往首先想到外人外力幫忙來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遇到問題完全不加思索,有時連問題點自己都不知道在哪。對於此類情形的人和事,我們完全可以拒絕,尤其是在自己需要集中精力處理手中業務的時候。由人推己,我們在工作中遇到難處時,既不是一個勁在那鑽牛角尖,空費時間和精力,也不是說一句幫忙就拉個座椅讓別人坐下來從頭到尾忙,自己託個下巴在那看。而是首先要自己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脈絡,從自己認為可能的突破點進行嘗試。如此依舊不知所解,我們就應該把我們自己理解的問題難點,大致的思考角度,自己曾經嘗試的幾個失敗方案寫下來,然後去找合適的人來幫忙。這樣既可以節省溝通的時間,也節省別人的思考,讓問題像個半成品一樣而不是原材料擺在人面前。這也是對給予自己幫助人的尊重——尊重別人的時間和勞動。
第二點,如何在工作中更好的協助配合他人?
首先,瞭解狀況和問題點,確認需要幫助的點和內容。我們在對方陳述完他的困擾和問題時,我們不妨進行總結,大致地描述問題讓他確認是否是我們理解的那樣,然後對他所嘗試過的方案與問題情況進行粗略地檢查,儘量在ta方案上做調整優化。也許是ta在某一個地方的忽視導致方案不成功。如此確實不是正確的方案後,我們就應該從其他角度去思考問題原因,並對問題自己的思考角度和方案進行驗證,成功的話需要跟對方明確問題點和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考慮解決辦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其次,如果自己短時間內無法給予可行的答案,我們也應該跟對方明確自己需要一定的時間、資源來整理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案。我們誰都有不能短時間內快速解決問題的時候,承認它並坦承地告知對方自己在這個問題上從某幾個角度思考依然無法解決,那麼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自己手上也工作滿堆,還可以在告知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之後表示遺憾。當然,如果自己知道某位同事或朋友有這方面的經驗,不妨也去借助他們的力量。
最後,無論問題是否在自己手上得到了解決,最好花一點點時間把問題記錄起來。如果是自己解決的,就自己在稍微空閒的時候把這個問題的答案記錄起來,同時可以稍加思考下當時說的辦法是否有什麼地方可以進行調整優化;如果這個問題時轉手在其他人那得到解決的,我們也可以去找提問者,一方面是關心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另一方面正好去明確這個問題的處理辦法,也是對自己不足的一種有效補充。如此積累,你肯定會越來越有辦法,同時一旦需要進行工作交接的時候,把這份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合集提供給接替者,不是對公司和對方最好的禮物嗎?
在工作中,每一個人都是整個環節的一個小拉環,我們不僅要做好自己,也需要協助別人和被人幫助。如果把工作放大到社會,作為社會成員的一份子,我們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能力,同時也應該積極地對外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需要和被需要都是人的價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