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的“垮掉”
羅永浩垮掉了,曾在開年火爆的社交軟體“聊天寶”也未能成為老羅上岸的最後一顆稻草。
因系統漏洞限制使用者登入,之後更是修改提現規則,讓金幣提現變得遙遙無期。這款曾一度被傳為可以“顛覆微信”的軟體最終敗在了“留存率”上,而這件事也將聊天寶的間接控股人羅永浩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個靠著英語培訓講師起家的理想主義者,在經歷了部落格創業、辦學校、開公司的接連失敗後,像一個過氣的網紅一樣越發的悲愴。
許多人將聊天寶視為羅永浩的“翻身之戰”,但僅僅憑著金錢激勵的手段根本無法收穫目標人群,無論是最初地“子彈簡訊”還是升級版的“趣頭條+拼多多”形式的聊天寶,老羅的這場試圖進入“社交競技場”的戰役如同他的英語培訓學校、錘子科技一樣再次短命。

看一下羅永浩的個人經歷不免讓人啼笑皆非,這個以英語培訓起家的創業者一股腦地扎進了“智慧手機”浪潮,憑藉著所謂的對使用者最佳體驗敏感的觸覺,揚言要收購蘋果,做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經歷過無數次危機與摔打後羅永浩丟盔棄甲般倉皇而逃,聊天寶的失敗,錘子手機停止研發似乎也都在預示著這名靠著“說相聲”起家的創業者的終結。
勵志名言口耳相傳,一時聲名鵲起
老羅於1972年出生于吉林省,高中肄業的他嘗試過倒賣走私車、買二手書,最後迫於生計羅永浩毅然決然地苦練英語,並經過三次面試後奇蹟般地進入了新東方。在任教期間,羅永浩更是憑藉著風趣幽默的各種理想主義的勵志型“老羅語錄”迅速走紅,被人稱為教師界的相聲大師。但羅永浩不甘如此,2006年羅永浩從新東方辭職,曾多次因言論問題多次被管理員“刪帖”或“強制關博”,一怒之下羅永浩與圈內的一些人開辦了名噪一時地“牛博網”,但就像老羅自己說的一樣,人生只有一種失敗那就是半途而廢,到了2009年牛博網就因域名問題被強制關閉。

我們說他為了博關注吸引他人眼球也好,至高的情懷主義者也罷,從“怒砸西門子冰箱”這場鬧劇中,我們就應該明白這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更是一個極端的自我主義者,做事全憑好惡。以至於在2008年老羅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創辦的英語培訓學校也是草草結尾,並於2015年轉讓,據相關的報表統計,老羅的英語培訓學校僅2011年獲利,經營狀況十分慘淡。為此,“志存高遠”的老羅卻絲毫不以為意,像網紅一樣出書、做演講,鼓吹宣傳自己所謂的成功事業,“老羅語錄”的這種情懷主義讓他一路吃香,渾不在意這些牛博閘道器閉、培訓學校垮臺這種小事。
智慧手機浪潮,瞅準目標搞科技
2012年,智慧手機興起,那時蘋果一時風頭無量,可以說是獨步天下,這時已經40歲的羅永浩看著有著巨大發展前景的手機市場再一次發揮了他引以為傲的“自我主義”精神,覺得這才是自己的主戰場。他對市場上不斷湧現的各式手機評頭論足、吹毛求疵,這個自詡有著天才的設計理念、獨特而又全面的使用者體驗以及大批粉絲的擁戴的理想主義者在2012年5月創辦了“錘子科技”,專注於新一代智慧手機的研發,這個聘請了前摩托羅拉資深工程師、前蘋果工業設計總監等多位大牛的技術團隊開啟了第一代錘子手機T1的研發之路,當時老羅的設計初衷也是相當單純,做一款高度符合直覺的人性化手機,在各方面都能讓使用者滿意。
但羅永浩卻沒意識到,他的設計定位實在太過模糊,他沒有分析出自己手機的賣點應該在哪裡,只是單純的認為“我就是要做出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所以,他在T1的研發中多管齊下,外觀設計、音像、拍照以及各類軟體老羅都要求精益求精,但是由於生產鏈的調和不當以及資金融資問題,T1歷經兩年才上市。但此時小米的千元機憑藉著價格優勢已經站穩了市場,oppo也憑藉著自拍美顏功能獲得大批女性的青睞,華為在解決好晶片問題後也是高飛猛進,整個手機行業已是天翻地覆,可以說根本無錘子的立足之地。
不管怎樣,T1簡單好用的系統也讓錘子科技收穫了一批腦殘粉,但錘子接下來又做了什麼呢?他推出了所謂的堅果系列,這種完全同質化的手機產品雖說為其帶來百萬的銷售量,但也沒了當初那抹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我們就當他開始上道,在現實面前妥協了,但靠著口條起家的老羅在融資過程中也並無太大優勢,在多數投資人眼中老羅不過是一個臆想著自己對手機天生敏感的狂熱分子。就這樣羅永浩在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業裡摔打,最終在小米、華為這些行業寡頭面前潰不成軍。以2018年第一季度為例,幾家褂頭公司的出貨量可以達到3638萬、2336萬,而錘子科技僅為57萬,之後有關錘子科技裁員的風波也是讓其步履維艱,在很多人看來錘子退圈也是遲早的事。
曾經憑藉著一股衝勁他成為了新東方的講師,高度理想主義的雞湯言論也是讓一代人熱血沸騰,牛博網、英語培訓、錘子科技,不得不說老羅是一個有理想的創業者,也許前面的部落格、培訓學校的失敗只是羅永浩不在意的原因,但他一股腦地扎進智慧手機時,他身上那些理想主義所帶來的弊端就被拿到了放大鏡下,他不懂投資、沒搞過工程設計,完全憑藉著一股激情、一種極強的自負感拼盡全力最終一敗塗地。
特別宣告: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絡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