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基於機器人提供健康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常仁科技」獲1億元A輪融資
眾所周知,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往往都需要長期持續的資料來做有效支撐,過去都依託於耗時、耗錢、耗精力的醫院體檢;而物聯網、AI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正在慢慢解決這一問題。
「 常仁科技 」即是一家 依託於上述技術、以家用機器人為載體幫助使用者進行日常健康管理的科技公司,於2016年在上海成立。 36氪瞭解到, 常仁科技現 已獲得1億元A輪融資,資方為某國企。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2個方面:其一,用於新產品的實驗與註冊,加強演算法和提升產品靈活度、互動性及準確率等;其二,從C端服務向B端延伸,即加速人工智慧產品在醫院、體檢中心等場景的落地,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
據常仁科技大資料部總監林泉介紹,目前公司旗下的主要產品是一款名為“小寶”的家用醫療機器人,它通過智慧連線健康報警手環、血氧儀、血糖尿酸膽固醇分析儀、健康體脂秤、額溫槍等監測或檢測裝置,可幫助使用者在家全面和持續地檢測包含體溫、體重、心電、血壓、血糖、血尿酸、血氧飽和度、膽固醇等指標, 滿足家庭使用者日常健康檢測所需。
有了資料還不行,後續的干預同樣重要。林泉表示,資料(包括裝置採集和智慧問診)可實時傳輸至雲平臺,通過大資料分析後,對使用者健康以語音播報或短視訊形式進行內容指導,包括用藥、飲食和運動等方面;對於那些AI難以解決問題,後臺還連線了專業的醫生隊伍,給使用者更科學的建議。他透露,其醫療知識圖譜累計資料已經達到千萬級,目前在AI 智慧問診板塊已經上線(準確率60-70%),接下來會陸續增添“AI+舌診”/“AI+脈診”的功能。
常仁科技旗下產品健康機器人-小寶(團隊供圖)
林泉告訴36氪,雖說移動健康熱潮的興起讓一系列可穿戴裝置走入大眾視野,但大多都還是通過日常運動監測來反映使用者身體變化,功能上還相對貧弱,也不適用於不熟悉電子產品老年人;另外,純技術(包括演算法和軟體)的應用變現能力較差,只有能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的專案才會受市場認可、讓使用者產生粘性。 “它直接把這些功能整合到機器人本機上,形成一體機,方便於使用者使用;另外,通過視覺化的內容來干預使用者行為,對中老年人來說實用性也非常強。”
據瞭解,常仁科技現已 獲得大資料、AI機器人及周邊領域的專利150多項發明專利; 目前其產品已在清華大學社科院、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金科地產集團、太原市健康養生協會下屬60家社群健康服務站院等地已部署近千臺機器人,實現了初步的商業落地。不過林泉也透露,所有連線的檢測裝置都是專業的醫療器械(由合作廠商生產),但機器人本身目前還沒有醫療裝置的專業資質,下一款迭代產品會走三類器械的審批程式。
林泉表示,除了幫助C端使用者,常仁科技也在構建基於大資料技術的非結構化醫療大資料處理平臺,來幫醫院-醫院及醫院-患者之間實現更好的資料打通;待家庭健康管理業務成體系後,也能實現患者-社群-醫院的多方聯動,實現真正的“醫聯體”。他認為,從醫院的精確診斷和科研層面來講,患者的連續性資料更是價值不菲。
據林泉介紹,下一步,常仁科技也會通過AI演算法為醫院體檢中心提供基於疾病預防及相關大資料分析的健康管理智慧化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並建立個性化的針對常見慢性非傳染病的健康風險動態評估模型。
基於這樣的服務結構,常仁科技的盈利渠道可包括裝置售賣(機器人+相應模組的檢測裝置),和醫院合作開展科研專案、基於患者資料進行精準營銷等多個層面。 林泉透露,為了加快市場化進度,公司 今年會多設計幾種容易讓放量的形態,譬如做得更輕巧、工藝更簡單等, 計劃在今年出庫3萬臺機器人;未來,也會為B端客戶輸出技術,譬如導診系統及醫院建築智慧化解決方案等,實現平臺化發展。
至於未來的商業想象力,林泉給我們分享了一組資料:在慢性病領域,中國確診慢性病患者有近3億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也超過17%。粗略來算,目標受眾將超過3億,具體涉及到裝置使用和資料變現,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針對家庭等垂直場景下的健康管理,市面上也有不少公司。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妙健康,它主要以App的形式提供服務,即通過資訊採集、資料分析和輸出、健康干預等步驟來幫助使用者實現日常健康管理。林泉表示,它比較適合熟悉網際網路的年輕人,不適合家用場景下全家人共同使用,另外需要藍芽連線各項裝置,操作相對繁瑣。另外, 與小寶機器人功能類似的品牌也有不少,像 和信康 、 健科 、 邁聯智慧 等,目前大家都還處於商業化初探的階段,林泉表示,未來的競爭要素會涉及研發、互動性、渠道等多個層面。
團隊方面,目前整體有接近60人。副總經理張曉雲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有20年以上國企和外企工作經驗,熟悉大中小型企業運營管理;大資料部總監林泉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MBA, 負責企業級戰略目標規劃與實施、 團隊運營、 專案管理;醫療總監孟祥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健康產品部總監柳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醫學與經濟學雙學士,曾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參與康復機器人市場運作;智慧產品部總監周茂俊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歷任中興新通訊裝置有限公司軟體總工程師,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服務機器人技術總監。
林泉透露,公司預計4月份啟動新一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