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張嘴就能自動生成智慧合約?人工智慧+區塊鏈的智慧社會還有多遠?
9月16日,巴位元在上海舉辦了第11期《Chainge》技術沙龍,主題是“區塊鏈+人工智慧”,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深度卷積網路:原理與實踐》作者彭博、比原CTO朗豫、CONNECTOME Founder Ishii 等嘉賓受邀分享各自觀點。
Jarvis+創始人佘澤鵬也是此次活動的分享嘉賓,他曾擔任微軟中國AI技術顧問,目前是Jarvis+專案聯合創始人。他在分享中認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AI的能力已接近人類4歲小孩,而當前的趨勢在於,市場普遍重視應用落地。在區塊鏈領域,AI也能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整合AI+NLP(自然語言處理)+Knowledge Graph/Vault(知識圖譜)技術後,人們可以訓練一個擁有自然語言對話的虛擬助理,而這種助理不僅可以用來管理當前的社群,它甚至可以幫助不懂程式設計的普通人構建智慧合約。
▲佘澤鵬
以下是佘澤鵬演講內容,經巴位元整理。
人工智慧並非新概念,它誕生於1956年,回看這些年的發展可以發現,它實際上解決了生產效率問題,是生產力革命。
2017年,一家第三方機構CB Insights在釋出AI領域Top100公司時,其分類依據是技術,比如視覺、聽覺、自動駕駛等。2018年,其分類維度變成了應用場景,像企業級市場、金融市場等。佘澤鵬認為,這透露出AI發展的一個趨勢:更加註重落地場景。“AI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不再是一個泡沫,它開始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AI的能力等於人類4歲小孩
普遍認為,人類的能力分兩種,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前者是人感受外界的能力,像視覺聽覺都是如此。認知能力則分三類。第一類是本能,比如吃飯睡覺,它是人類不依靠大腦就能完成的動作。第二及第三類是後天習得的知識,分別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前者指人類能解釋的知識,有具體的規則邏輯,比如數學、歷史。後者指人類解釋不清的知識,比如說騎自行車,誰也不知道為什麼,但騎幾遍就會了。
佘澤鵬認為,對應到AI領域,技術也分兩種,一種是感知技術,另一類是認知技術。目前,探索感知技術的公司非常多,且發展相對成熟,人臉識別就是如此。而認知技術則是AI技術依然需要突破的地方。
在認知技術領域,顯性知識對應的是基於規則引擎的AI技術,隱性知識則是非常火的深度學習。後者可以通過輸入一堆資料後輸出一個模型,人類很難解釋其中的原理,因此這個過程也被稱為“資料黑匣子”。
人類比機器厲害的原因在於人類能把認知能力中的三種能力融合得非常好。以開車為例,首先它存在一系列規則,像交通規則。其次,它需要通過視覺識別障礙物。最後,它需要大腦操縱汽車,甚至對突發事件做出反應。目前,無人駕駛等基於AI技術的探索就是如此。
“我覺得現在AI的水平大概類似人類四歲的小朋友。”佘澤鵬說。
AI將變革“社群”管理的模式?
人們對公司制並不陌生,它是中心化的組織,股東通過持有股份享受公司發展的紅利。佘澤鵬認為,區塊鏈顛覆了公司概念,區塊鏈專案的基礎是社群,一個有共識的群體。社群裡每個人只要相信某個專案,他可以通過持有專案Token並依靠Token共享專案成長紅利。它是一個去中心化概念。
如今,公司制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管理模式,而社群暴露的問題不少。比如,所有區塊鏈專案都生於社群,長於社群,最終回饋社群,但區塊鏈技術團隊大多不擅長社群運營和管理。遲緩的社群響應影響了專案的傳播和接受度。假設技術人員被迫投入時間運營社群又會影響專案進度。而區塊鏈在使用者端的工具和生態也較為落後,Solidity 等新語言會給普通程式員製造很多麻煩。
怎麼辦?AI或許能提供解決方案。按照佘澤鵬介紹,AI在社群治理方面至少可以提供四大價值。
第一,AI扮演助理角色。它可以幫助社群管理者處理日常事情,代替他們跟使用者交流,甚至處理重複性勞動,從而解放管理者。
第二,構建智慧合約。智慧合約需要人工完成,但AI可以把人類的自然語言轉換成對應的指令碼言語,從而自動搭建智慧合約。
第三,作為一個分析器。制約AI發展的一個原因是缺乏資料,在區塊鏈領域有很多公開資料,AI可以用來分析區塊鏈和人,及人跟專案之間的邏輯關係,通過知識圖譜去完成智慧服務。
第四,AI可以幫助社群管理者建立與使用者之間的聯絡,實現專案和人的連線,社群將更加活躍和有價值。
24小時線上的“智慧社群管理員”
互動往往是驅動科技進步的核心動力之一。鍵盤+滑鼠的互動方式讓人類進入 PC 時代。蘋果公司觸屏技術的推出重新定義了手機。而通過AI,基於自然語言的“對話式互動時代”或許正來來臨。
佘澤鵬介紹,他的團隊正在做的專案叫Jarvis+,該專案利用人工智慧(AI)+自然語言處理(NLP)+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Vault)技術創造了新的互動方式,它有點像是一個具有語言對話能力的智慧機器人。
目前,這個技術已在社群運營、加密數字貨幣詢價及交易等場景落地。比如,區塊鏈社群運營這塊,區塊鏈團隊首先可以為Jarvis+設定一些規則,經過初期個性化訓練後投放到社群。在群裡,它就像小助手一樣可以供使用者查詢某個加密數字貨幣的價格,也可以實現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及推送交易的進展和結果。
世界盃期間,他們在一個社群投入了機器人,由機器人發起一些問答,從而活躍社群。佘澤鵬稱,社群一開始只有幾百人,世界盃結束後漲到1萬多人。“它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線。”他說。目前,該機器人並不能正確回答所有問題,它依然需要工作人員不斷訓練。
未來,佘澤鵬希望它可以以“業務模組”的形式嵌入任何IM場景,搭配多種APP,從而成為獨立的平臺服務商PaaS,為開發者和交易方提供服務。
這不禁讓人想象,在AI技術登峰造極的未來,人類只需要張張嘴巴,至於活嘛,都可以交給機器人去幹。
版權宣告: ofollow,noindex">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位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