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OLED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三位院士把脈發展路徑
9月20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河北固安2018中國顯示學術會議獲悉,國家工信部和發改委即將釋出2018-2020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促進中國顯示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階。
儘管還在起步階段,中國OLED產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的擔憂,而Micro-LED等新興技術方興未艾,中國龐大液晶產能又何去何從?會議期間,OLED發明人鄧青雲,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曹鏞,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鄭有炓,三位院士齊齊把脈中國顯示產業發展路徑——打破生產工藝、材料和裝置的“瓶頸”是當務之急。
國內中小OLED產能六年內增12倍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在給本次會議的書面報告裡,詳細介紹了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最新發展狀況。國內AMOLED的產能急速成長,預計到2023年將比2017年增長約12倍。
2017年,國內TFT-LCD(液晶)面板和AM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產量總和為2563萬張基板,2023年預計將達到5446萬張基板,增長約112%;2017年產能總和為0.94億平方米,2023年預計超過2.6億平方米,增長約176%。
其中,國內AMOLED面板2017年產能總和約為140萬張基板,預計2023年這個數字會超過1885萬張,預計增長約12倍。
當前,整體市場面板出貨量遞增,AMOLED的滲透率逐年增加。2017-2022年LCD的市場份額將從72%降到64%,而AMOLED的市場份額將從13%上升到23%。
在AMOLED中,預計到2020年,柔性AMOLED需求將超越剛性AMOLED需求。AMOLED市場規模增加,產品集中在智慧手機及智慧穿戴上。
歐陽鍾燦提醒說,國內柔性AMOLED建線太多,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各地需注意投資風險。
從全球看,2016年OLED產值154億美元(三星一條柔性6代線),2023年產值35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2.7%。其中,中國大陸投資積極,國內準備投資或號稱投資的AMOLED量產線有10多條(8條6代柔性AMOLED線),每條線投資規模數百億元左右。歐陽鍾燦擔心,有多少家能憑技術實力活下來?
全球正在運營和已經開建的OLED面板線約有27條,其中韓國有10條,中國臺灣有1條,中國大陸有14條,中、韓總共加起來佔了25條,剩下僅日本還有2條。
打破工藝、材料、裝置三大“瓶頸”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化學系及物理系講座教授鄧青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OLED電視已佔據歐美高階彩電市場,高階智慧手機也採用OLED屏。OLED在色彩、對比度、可視度方面有優勢,如果OLED的價格與LCD一樣,將會出現替代潮。中國正在建設OLED面板的龐大產能,將使OLED面板更具價效比,有利於OLED屏的推廣普及。
鄧青雲認為,目前中國OLED產業與韓國OLED產業的差距,主要在生產工藝的KNOW-LOW。另外,三星在韓國已搭建了包括生產裝置、材料在內的完整OLED產業鏈,中國企業也需借鑑學習。他同時認為,Micro-LED從技術成熟度、產品成本來看,短期內還不足與LCD、OLED競爭。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曹鏞認為,國內LCD的產能已超越韓國,但OLED領域還有很大差距。三星2004年建好OLED線,2008年才開始賣屏,也經歷艱苦的爬坡過程。中國既然已佈局了10多條OLED生產線,就要踏實做好技術、生產工藝的積累,良率至少做到80%以上,產品要做全綵。“每一個公司都有前瞻研究,但不應該‘這山望著那山高’。”
曹鏞還提醒說,目前中國OLED產業所需的化工材料、生產裝置大部分依賴從外國進口,容易被人“卡脖子”,而裝置、材料在OLED成本中佔比很大,所以急需克服這兩道難關。像維信諾2018年第一季智慧手機AMOLED面板出貨量已躍居全球第三,也有關聯的材料企業,但是主要還是使用進口材料。工廠要維持良率,一定用最好的材料,但自己的材料不經過生產線檢驗,永遠不可能成功,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裝置方面,建議國家扶持一兩家OLED生產裝置企業。“中國關鍵要把OLED的材料、裝置搞起來,不是全部用自己的,而是這樣才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加強產業協同避免“無序投資”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鄭有炓則建議,中國顯示產業加強協同,合力探索Micro-LED等新技術的方向。他認為,Micro-LED功耗小、亮度高,是新的顯示潮流,三年內會先從Mini-LED起步。未來5~10年,將是LCD、OLED與Micro-LED的“三國時代”,它們既競爭,又協同發展。比如,Mini-LED背光技術的發展,會使LCD顯示的清晰度更上一個臺階。
2020年5G通訊將開始商用,2022年更為普及。5G通訊將促進物聯網和8K顯示發展,所以到2022年“5G通訊+IOT物聯網+8K顯示”將是重要的生活方式,2022年顯示產業將有很大的發展。 鄭有炓預計,明年三星就會推出Mini-LED背光的LCD手機屏。
面對競爭,鄭有炓呼籲,中國顯示產業加強合作,因為Micro-LED需要晶片、驅動、屏等結合,缺一不可,行業協會可以建立一個聯盟,聚集多方力量,攻克大尺寸和小尺寸Micro-LED的難關。
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秀頎迴應表示,維信諾積極發展OLED業務,對新興技術也有跟進,但更關注的是可以產業化、商業化的技術。與此同時,未來物聯網時代,將是“泛在屏”的時代,顯示無處不在,柔性顯示將快速發展。而柔性OLED顯示需要電路、基板等相關配件的支援,一家企業的力量難以實現,所以維信諾也在與上下游廠商一起,構建柔性顯示的產業生態。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祕書長樑清新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國家工信部和發改委即將釋出2018-2020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將重點支援產業鏈上游材料、裝置等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同時限制“無序投資”,對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提供指導意義。“中國十多年來在顯示產業的投資已達約13000億元,我們才把LCD的產能做起來、技術略有優勢,OLED剛佈局完產能、工藝在追趕,企業要有定力。”
責編:劉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