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錘落下,Google雲主帥李飛飛確認離職!Andrew Moore接任
9月11日訊,Google雲官方部落格今日發文章稱,目前擔任Google雲AI/ML首席科學家的李飛飛將重返斯坦福大學,不再主管Google雲,轉為擔任Google雲AI/ML顧問,而接任這一工作的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Andrew Moore。
2016年11月,在擔任坦福大學副教授、斯坦福AI實驗室負責人期間,李飛飛因“學術休假”加入Google,成為Google雲AI的負責人與首席科學家。 兩年時間中,李飛飛,這位傳奇華裔女科學家,承包了Google雲動向的大部分熱點,其中也不乏軍事武器這件頗有爭議的事情。
早在今年6月,已有外媒對李飛飛“離職”進行“爆料”,傳言李飛飛將結束學術休假,而離職原因似乎與涉及Google為美國國防部製造AI武器的郵件洩漏有關。
執掌Google雲,李飛飛的傳奇再續
2016年11月,李飛飛加入Google。2017年初,李飛飛和李佳這對師生組合,正式加入Google雲團隊,負責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相關業務。她們還共建立了Google AI中國中心,並決定大幅度投入AutoML和Contact Center,這一決策也推動了Google雲在AI等領域的進步。
而在加入Google之前,李飛飛就是位“自帶光環”的華人女科學家。
李飛飛出生於1976年,生於北京、長於四川,1993年跟隨父母來到美國新澤西州,1995年以全額獎學金考入普林斯頓大學。
2009年加入斯坦福大學任助理教授,並於2012年擔任副教授(終生教授),和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與視覺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認知計算神經學,側重大資料分析為主,已在Nature、PNAS等頂級期刊與會議上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
而此前,她最主要的貢獻是參與建立了兩個資料庫:Caltech 101和ImageNet ,被AI研究者廣泛使用來教機器分類物體。其中ImageNet資料集,目前已經包含了使用日常英語標記的超過1400萬張影象,跨越21,800個類別,成為全球最大的影象識別資料庫。
今日,在完成了執掌Google雲這一段輝煌履歷後,李飛飛也發表了自己的離職感言。感言中,李飛飛將這段經歷描述為“學術界和工業界額人才互動和思想交流”,而結束了學術假的她也將重新將重心轉回學術界。
李飛飛還表示,“我為我們團隊的成就感到驕傲,Cloud AI被Forrester,MIT Technology Review,Forbes等高度評價為工業界領先團隊。我們一起創造了多個有影響力的產品包括AutoML,Contact Center AI,Dialogflow Enterprise,Vision/Speech/NL/Translation APIs,Cloud AI platform等等。我們的行業解決方案(包括零售,醫療,能源)也開始受到青睞。”
Google AI軍事化醜聞,或成李飛飛職業瑕疵
不過今年6月的離職傳聞,以及在GoogleAI武器化事件中扮演的令人爭議的角色,令李飛飛在Google的這段經歷並不那麼完美。
李飛飛在掌管Google雲AI部門期間,Google曾因和美國國防部達成協議,同意提供軍事AI技術以幫助分析無人機監控錄影,而引來其員工的不滿。
而在洩露的幾封關鍵郵件中,李飛飛表示“無論如何一定要避擴音及或暗示AI”、“武器化可能是AI中最敏感的話題之一”、“2017年,Google雲一直在打造AI民主化的主題,Diane Greene(Google雲CEO)和我一直在談論企業的人性化AI,我會非常小心地保護這些非常積極正面的形象”的言論,也顯示李飛飛很可能在Google企圖將AI軍事化後,希望再在對外宣傳中,對此事進行“包裝”和“美化”。
Google內部傳出軍事合同訊息後,超過4000名員工在請願書上簽名,要求管理層推翻這一決定,十幾名員工更是通過辭職表達抗議。最終Google選擇遵從員工要求,承諾不會構建AI武器。軍事AI之舉不僅遭到Google員工強烈反對,李飛飛本人也因為幾封關鍵郵件的洩漏而陷入了長達數月的內部糾紛。
不過,隨著幾個月前谷歌承諾其AI“不會將其用於軍事武器”,這一事情也慢慢畫上了句點。
Google雲在過去幾年做了什麼
再說回Google雲,在李飛飛帶領下的兩年,Google雲也確實有著不錯的成績。
Google雲CEO Diane Greene的部落格中,晒了一下過去幾年在李飛飛及其他AI科學家們的帶領下,Google雲AI取得的成就:
Google首先表示,對人工智慧非常看好,Google雲Al團隊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簡單、快速和有用來實現Al的大眾化”。
同時表示,Google雲通過雲服務,為世界各地帶來了最好的在視覺、語言、語音和對話領域的GoogleAl,併為使用者建立了一個平臺,讓他們可以通過GPU和TPU在Google上擴充套件白己的模型。
今年,Google通過CloudAutoML進一步推進了Al,這使得對機器學習知之甚少的開發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間題構建先進的模型。Google還通過世界上最大的資料科學家社群Kaggle將超過200多萬資料科學家聚集在一起。目前平臺上有超過15000名付費客戶,從2018年7月我們在GoogleNext釋出AutoML產品以來,已經有一萬多人開始使用這些產品。
Google在文章裡也寫道,“隨著Al的使用趣來趣廣泛,我們的目標是確保Al通過遵循我們的Al原則以可靠的方式被使用。”
這可否當做Google對其AI使用的正當性又做了一次背書?
Andrew Moore,下一個Google雲AI總帥是誰?
還要說下,李飛飛不再擔當主帥後,繼任的是哪一位。
即將在2018年底,全職加入Google雲,就任Google雲AI負責人職位的Andrew Moore,是現任卡內基梅隆大學(CMU)電腦科學院的院長。
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有統計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以及大資料統計計算。 他曾在機器人控制、製造、強化學習、天體物理演算法、電子商務領域都有所建樹。他的資料探勘教程下載量已達100多萬。
Andrew Moore建立了Auton Lab研究組,該研究組設計了有效的關於大型統計操作的新方法,並在多種情況下都實現了幾個數量級的加速效果。Auton研究組的成員與許多科學家、政府機構、技術公司都有著密切的合作,旨在不斷尋求在計算、統計資料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領域中最函待解決的問題。
而早在2006年,Andrew就曾在Google任職。2006年,Andrew加入Google,參與了Google Pittsburgh的建立。同時,他也參與了包括Google Sky和Android SkyMap的相關事宜。2014年8月,Andrew重返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繼續擔任計算機學院院長。
此外,在人工智慧領域,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著實名氣不小,其計算機學院常年霸佔各大全球計算機學科排行榜榜首。今年5月,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宣佈將在今年開設美國首個AI本科學位。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科技創新帶動資源集聚等方面著力頗多,創新機制、產業升級、人才引流、協同發展等帶來了多方面的機遇。相應的,人工智慧、人才賦能正深刻地影響著商業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億歐將在深圳舉辦 ofollow,noindex">“引擎·引領” 2018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BATi) ,集合智慧製造、智慧產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眾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分析科技創新未來趨勢,盤點技術革命下的發展契機。
報名連結: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