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電商法來了,對商家有什麼大的影響嗎
2019《電商法》來了,別害怕也別大意,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知道新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在2019年1月1日將正式實施,大家可能會關注很多東西,我發現可能是關於稅的問題。其實這個方面,不是說不要大家注意,收稅是一定會有的,但是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嚴重。
說電商法不關係我們,那是假的;如果說新電商法對我們有無限多的影響或者說沒辦法做了,那也是假的。我們要理解它瞭解它,但是也不要過分地害怕它。

所以原則就是,我們不要驚慌,我們也不能無視法律。
在這裡給網店賣家推薦快速提升寶貝排名技巧
人工點選收藏加購流量,名師乾貨實操視訊,登陸註冊即可免費享用!
今天我們會從三個方面來講
電商法到底說了什麼;
我們應該關注哪幾個點;
我們要規避哪些東西,又規範了哪些東西。
電商法到底說了什麼?
整個電商法大家應該都看了,內容沒有太過複雜,基本上是一些常見的法律條文。整個電商法裡很多內容是現成的,也就是其他法律條文裡面都有的。比如你要辦營業執照
電商法只是把與電商相關的內容集中一下,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那麼為什麼要出臺電商法呢?
內容都是意料之中的,其實它還有一個功能是規範市場、宣誓地位,當然宣誓的是有關部門的地位,“你們要歸我管”

| 新電商法目的 |
制定電子商務法,要有一個目的,從高層來講,它是要鼓勵創新商業模式,推進商業技術研發。
這兩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推進商業技術和模式的研發,包括支付寶就是創新,這些東西都是需要一定的市場沉澱的。這都是法律的目的,推進、增進、鼓勵、增進誠信體系建設(包括評價建設、惡意退貨等,這都可以變成誠信體系的指標)。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消費升級,這麼多年來阿里一直在做,比如質量提升一點、服務更好一點。
法律對地方職能部門有一個規範,不能線上線下不同地對待,要一視同仁,它們都是商業。
法律把電商提升了一個地位,原來電子商務不被正視,現在從法律層面給它一定的地位,線上線下應該一樣地去處理,不能經常沒事幹對電商進行檢查、制約,這樣的電商都是會出問題的。
| 賣家要辦理登記 |
我們看到一個規定,就是辦理登記,只要你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就要去辦相關的市場登記,比如營業執照或個體工商戶。
什麼樣的情況不登記呢?
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比如你家養了十隻雞,每天生產十個雞蛋,你順手把它在網上賣掉,這就沒必要登記。
家庭手工品,比如你在家糊幾個燈籠或者畫一些畫在網上賣掉,這些是不用做市場登記、做營業執照的。
還有一些比如手工藝、幫別人做服務、勞務輸出,如果不是常態化或是很大銷量的,零星的小額交易都是不需要的,個人銷售的農產品量不是特別巨大也不用登記。
這個範圍將來會出法律的解釋,比如月銷量低於十萬元的不用登記,這些都會有規定。到時候也會有對平臺的一些規範,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登記,基本上跟現在是差不多的,除非是你主動想登記,主動登記肯定也有好處。

| 交稅怎麼個交法?|
但是法律明確了,做商業就是要交稅,具體我們後面會談,給大家吃個定心丸,沒有那麼可怕,我們自然有我們的辦法。
如果你本來可以不用辦證的,比如你是賣農副產品的包括中藥,如果辦了營業執照,並且去稅務局每個月都在做賬,一旦開始交稅,以後每個月都要去報。
已經有營業執照的,也就是說你本來就是公司,包括天貓、企業店,那麼這樣的店鋪就按原來規定的去交就好了。
什麼叫規定呢?比如你的店定的是小額納稅人,跟稅務局也談了是小額納稅人,有的是定稅,一個月交多少錢的稅,有的是按財務公司去報稅,比如按3%或3.5%的稅率,還有的是一般納稅人就更簡單了,按開票額交。
關於開發票,只要開發票就一定會產生稅,因為發票是收稅的主要憑證。基本上還是以發票和上報的收入為準。
這方面來講會對平臺有規範,整個電商法下來,商家仍然按平常地去操作就好了。但是注意,發票的票量大了,交的稅自然就多了。
外面很多人在傳,傳言要監控支付寶。不說支付寶,微商也是電商,微商在微信上經常賣東西,所以也要給微信去做規範。
會不會監控支付寶的銷售額?我覺得這個太扯了,坊間在傳,但是我想說的是扯淡,不可能!因為淘寶有它自己的系統,支付寶也不見得裡面的交易額都是賣東西產生的。
| 資訊保安、隱私問題|
資訊保安、隱私問題,這一點是在其他法律中都有體現。不管是誰的責任,只要造成資訊洩漏,給使用者帶來了安全問題,平臺有責任,使用者也有責任。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把使用者的姓名電話地址公佈到其他地方,只要有證據,你就完蛋了。
| 跨境電商 |
跨境電商還要注意一些規定。促進跨進電商,比如說加速曝光這些東西,但是你的證明、安全係數這些東西都要做到位,需要的是一些正規的資質,必須要做齊,要不然你是沒有辦法的。你把東西賣到國外,你要符合別人的法律法規;你把國外的東西賣到國內,就要符合雙方的法律法規。

| 平臺要向工商部門提交
經營者涉稅交易資訊 |
平臺要把你店鋪的資料直接交給相關部門,工商、稅務都會,比如說你店鋪的日常交易額。
那麼大家會覺得,這不是跟監控一樣嗎?不是的,這是報送,平臺要把資料提供給有關部門,是有自報,將來這個電商裡稅務這一塊肯定是自報要準,軟體會作篩選,哪一類需要交稅,哪一類不需要交稅都會有。
平臺把內容給相關部門的時候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可能會扣除裡面廣告費或者其他雜費的部分,不可能是完全看交易額。
大家剛才說那刷單是不是會上稅,那麼就看量了,因為它也是當正規成交來算的,這個要注意。還有就是,會用支付寶的額度還是用你提現的額度,這是一個問題,這裡肯定會有一些利於我們店鋪的辦法。
這是平臺推送,並不是全部連線到他們,平臺會有自己的一些演算法,再推送給工商部門、稅務部門。
裡面可能只有提現部分,比如我是一個對公賬戶才能提現,那可能是支付寶往外提現的部分才會上報。或者扣除了廣告費,或者是會列出來哪一部分是廣告費,哪一部分是銷售收入,還有產品成本,真正來講稅率不會特別高,3.5已經是封頂。

| 交易資訊儲存三年 |
平臺要把交易資訊存三年,這是對它的硬性規定。為什麼是三年?電商法是一個過渡階段,現在來講,大家會發現前三個月沒有什麼問題,不代表你三年之後沒問題,特別是交易額特別巨大的
2019年1月1日以前的交易資訊大家不用擔心,這個交易資訊是2019年1月1日之後開始規定存三年,你就注意。所以說呢這是平臺要存三年,那我們的店鋪交易資訊也不會低於三年。
| 平臺不可以隨便改規則 |
平臺不可以隨便改規則,公示7天和徵求意見。這個對平臺有一個規範就是你不能隨便改動規則,你這些規則也是要公示和徵求意見的。原來的時候大家喊苦,平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現在不是了,平臺要公平,不能平臺規定明天什麼樣就什麼樣了,這些東西都要公示出來。
| 所有商品有問題,平臺連帶責任|
假如說你賣假貨,法律是先收拾平臺的,如果產生法律問題,平臺承擔責任,然後才會找到賣家,因為平臺是連帶責任
如果使用者提出起訴,雖說起訴的是商家,但是是連帶會起訴平臺的,這個地方可能未來來講,平臺會更嚴格。現在基本上,包括上產品,比如淘寶賣大電器先讓你交五萬的押金,這裡可以體現出很多電商平臺已經在往嚴管這個方面做了。
| 平臺不能刪評價 |
平臺不能刪評價,判定廣告的評價可以接著刪。平臺不能刪評價,使用者也不能亂刪評價,不然是要犯法的,你不能刪除對你不利的評價。以後平臺判定廣告的評價還是直接刪,這個是不變的。
但是內部的記錄還是不能刪除,如果發現糾紛,這個都是要提出來當作證據的。但是注意,商家也不能刪,因為有些商家是有權利的天貓店,現在已經開始嚴格了。
| 侵權商品處理方式 |
未侵權商品被刪的,平臺賠償賣家加倍損失。比如你賣的東西侵犯了別人的智慧財產權,那麼平臺馬上會把你刪掉,但是如果在認證期內未解決,平臺是要負責任的,我們看一下後面幾個相關的規定。
有證據提交平臺封殺。如果是A的商品侵害了你的智慧財產權,你要拿出證據直接交給平臺、投訴平臺,平臺一看馬上會給A做出處理。
平臺作出處理之後,會讓A提交證據讓A來辯護,如果A的證據沒有問題,平臺必須要把A的商品恢復正常。
然後再通知你,“別人也有相關證據”,你只能去起訴A,而平臺無能為力。只有這是正規的流程。
如果你不起訴A,超過了時間七天十五天或者你沒有更有力的證明,那麼這個商品就正常了。
這一方面來講會更公正,因為現在的賣家只要一出問題,直接就被刪除了,根本沒有給賣家申訴的機會,申訴都很難搞定。因為這裡有個規定,平臺如果給你刪錯了,你可以告平臺,補償你的損失甚至加倍的損失,所以說這個會更公正。
| 格式合同無效,你的詳情也是合同
格式合同是無效的,但是你的詳情頁也是合同,你的旺旺聊天內容都是合同,這個要注意。格式合同是無效的,比如你在你的店鋪規定這樣那樣,是沒用的,只要你違反了合同法的都是無效的,但是你的詳情頁和旺旺承諾都是你的合同內容
| 第三方電子支付應該承擔所有後果 |
如果是電子支付,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等,都不能算是平臺,它是服務電商的,它也是電商。如果產生了問題,它們是要承擔所有後果的,跟平臺無關,是電子支付系統承擔這個後果
這個方面雖然是分離的,但是是電子支付提供服務的,出了問題它承擔後果也很正常,比如說被騙了被盜了,將來都會對它們有更多的規範,其實對商家對買家來講反而是更好。
不管出現了什麼樣的糾紛、什麼樣的不愉快,都是要去處理的。
如果你買到的商品不合格,或者你對商品不滿意,你可以直接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去保護你自己,比如買一罰三、買一罰十,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運用的。
不管是平臺也好、有關部門也好,要給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投訴和舉報的方式,這是法律規定的,也是法律賦予我們買家的一個權益,就是方便舉報和投訴,它適用的法律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