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2019業務量有望首破百億 但單票收入行業普降
中通快遞2019業務量有望首破百億 但競爭加劇單票收入行業普降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3 13:33:04
2018年全年,中通營業收入176.04億元,同比增長34.8%;淨利潤為43.88億元,同比增長38.9%。
每經記者 王星平 實習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繼申通、韻達、順豐和百世後,又一家上市快遞公司交上了2018年的“成績單”。
3月13日,中通快遞(NYSE:ZTO)釋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中通營業收入176.04億元,同比增長34.8%;淨利潤為43.88億元,同比增長38.9%;調整後淨利潤42.01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56.28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為12.9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申通、韻達兩家公司的業績快報也紛紛顯示,2018年公司業績和淨利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2018年,中通全年業務量達85.2億件,同比增長37.1%。《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五年(2014~2018年)中通的業務量依次為:18.2億件、29.5億件、44.99億件、62.2億件、85.2億件。此次業務量達新高,中通方面稱超出預期。業內人士認為,如按照近年來的平均增速,中通快遞在2019年有望成為第一個年業務量破100億件的快遞企業。
中通快遞董事長兼執行長賴梅鬆表示,堅信快遞物流行業仍會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勢頭,規模快遞企業並將會持續發揮其規模和效益的優勢,同時為上下游產業提供更多的價值和模式創新的機會。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018年收入來看,中通快遞全年單票收入出現了下滑。中通快遞首席財務官顏惠萍表示,這是由於快遞業務市場競爭加劇造成的,中通在專注有效增量的同時,將全年單票收入的下降控制在了7%以下。
過去幾年,快遞市場一度出現“以價換量”的惡性競爭,快遞單票收入一路下滑。近兩年,隨著快遞公司的上市,市場日漸規範化,惡性競爭有所緩解,但伴隨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行業單票收入仍在普遍下滑。據2019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3.38元,同比降低2.31%;圓通快遞產品單票收入3.44元,同比降低8.99%。
單票收入下滑的另一面,中通財報顯示,得益於公司體系化的降本增效能力,2018年單票運輸成本和分揀成本共計下降0.11元,單票運輸成本降至0.68元。核心快遞業務毛利率為32.6%。管理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為6.9%,增長速度低於營收增幅。“降本增效”已經成為快遞巨頭抵抗行業價格戰的必要途徑。
從營業成本方面看,2018年中通全年營業成本122.40億元,同比增長40.5%;其中,全年運輸成本57.58億元,同比增長20.0%。分撥中心運營成本31.98億元,同比增長31.1%。IT資訊科技應用和研發投入增加1.55億。
據中通方面介紹,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通在全國有共計120套大、小件自動分揀裝置安裝投入使用,而2017年底僅有58套。自動化帶來的效益,部分抵消了旺季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單票運輸成本以及營收佔比下降,得益於路由線路的持續優化,以及自有車輛尤其是高運力甩掛車的推廣使用。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通快遞分佈在全國的網點數量約30100個,直接網絡合作夥伴數量逾4500家;長途貨運卡車數量超過5500輛,其中自有車輛數量超過4500輛,高運力甩掛車超2800輛;分撥中心之間的幹線運輸線路超過2100條;全國分撥中心共有86個,其中78個由中通自營。
對於中通2019年的發展,賴梅鬆提出,將堅持“平臺大而強,末端小專精”的戰略,加速擴張,爭取全年業務量增速超出行業平均增速至少15個百分點。
為此,中通表示將加大加快基建設施和智慧科技研發的投入、加快末端收派資源的部署和協同升級、將網路政策落地到最前端,從而提升一線人員的收入,把握物流生態體系戰略合作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