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要免費樣品的客戶,到底算不算有誠意?
世界經理人專欄
很多朋友經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
公司產品不錯,價格也還可以,但樣品費的問題上犯了難,公司不肯在樣品費快遞費上花預算,推三阻四。
客戶也不願意花這個錢, 業務員 兩頭犯難。
這往往讓 開發客戶 變得難上加難,原本談的好好的客戶,也許就因為樣品費的問題就沒下文了。
前兩天在答疑的時候有個朋友說了最近的困惑,我覺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藉由他的問題,我來說說對這類問題的看法,也給大家一些思考的空間。
大家也可以交流交流。
01
給不給?
當時他的問題是這樣的:
毅冰老師,有個關於樣品費的問題想要請教您。
我有一個香港外資公司的客戶,和我聯絡的是跟單,報價了幾次之後,寄了點產品材料輔料過去。
後來客戶又要免費樣品,但我們公司最少需要他們支付10美金樣品費,本來10美金已經是我申請的特價了,客戶的意思是如果樣品免費,而且質量沒有問題的話,估計2個月後就能下單。
但是,沒想到我們公司最後卻堅持要客戶支付這個樣品費用,導致現在客戶一點回應都沒有了。
請問您怎麼看,我司的做法是否太過固執,還是香港公司的客戶確實沒有誠意?
經過後面的談判,我們公司認為他們沒有誠意而且後續還會要免費樣品。
真的是這樣嗎?
02
做事情
別太死板
其實吧這根本不是誠意的問題,當時看到這個問題,我是覺得這個朋友的公司的做法也是很死板的。
客人都願意支付快遞費了,在樣品費只有10美金的情況下,多好的機會就這樣錯過,太可惜了。
這位朋友的公司,在對業務員的支援和樣品預算上上,真的需要加強改進。
1) 既然樣品費只需要10美元,說明這本身就是現成的樣品,不需要專門根據客戶要求來打樣定製。
這種情況下,根據國際慣例,往往你方提供現成樣品,對方到付快遞費,基本就是這樣。
而且表面上看,還是你們佔了便宜,樣品費才10美元,但是內地到香港的快遞費,一般一兩百塊人民幣要的,也就是對方承擔更多。
這就很有誠意,超級有誠意了。
2)10美元你覺得很容易,我覺得很頭疼。
原因很簡單,我如果作為這個merchandiser,面對這個樣品費,至少要面對以下的各種情況:
第一、香港的merchandiser,需要向上司去證明,為什麼需要支付這個10美元,非付不可,是不是這個產品不可替代,還是說這個供應商不可替代?還是什麼別的原因?
這必須要說明清楚情況,才可以向公司申請費用,讓財務去安排。
第二、讓財務浪費時間去安排款項,但是這款項不是幾萬美金,不是幾千美金,甚至不是幾百美金,只有10美金,你讓財務怎麼看?
財務甚至會恥笑這個merchandiser的無能,浪費公司時間和同事們的時間,說不定,這個事情以後就變成他們公司裡的小段子了。
第三、你知道安排10美元快遞,需要多少美金手續費麼?
很多香港企業用的是HSBC,也就是匯豐,基本上正常路徑,差不多轉10美元給你,要15-25美元左右的手續費,這就更加荒唐了。
手續費遠高於樣品費,這樣品費真的有必要麼?
對方就會很懷疑,也很難向他上司層層申請。
03
靈活變通
才是上策
我們可以用一個實際案例來分析一下,或許更加通俗易懂:
假設我開水果店,你是顧客,你覺得今天的葡萄看起來不錯,但是價格我賣得不便宜,35塊一斤。
如果我是聰明的老闆,我就會說,你拿一顆嚐嚐吧,這葡萄不錯的。
這一顆葡萄,就是我的樣品,來向你證明,我的葡萄很甜,口感可以。當然,最後你可能買,也可能不買,這都沒有關係。
可是如果是以下這樣的場景,你設想一下
你問我:老闆,葡萄我嘗一顆啊。
我說:不行,你必須先付錢,證明你的誠意。
你說:如果好吃的話,我是會考慮買一點的。
我說:那也不行,這樣我怎麼知道你最後會不會買,還是故意白吃的啊,那這樣,你先付1塊錢吧,我給你吃一顆,如果你最後買了,付款的時候扣去這一塊錢,你也不吃虧。
你說:這太麻煩了,哪有這樣的,才1顆葡萄,我還付樣品費,這太搞笑了。
我說,那我給你我最大的誠意,我樣品費給你特價,你付3毛錢就行,只要你最後吃了葡萄,最後買了葡萄,我總價裡給你減去3毛,行了吧?
試問上面這個案例,看了感覺如何?
顯然,你的思路,就是這個老闆的思路;你的執行和談判,也是這樣的。
假設作為消費者,你的感覺如何,那不好意思,你那個香港客人,也就是那個感覺了。
3)或者你覺得10美金不多,為了這個訂單,你想自己出錢幫客戶付了,
說不定你還會告訴客戶,公司要十美金是公司政策,但是呢我理解你們公司為了支付這十美金太麻煩,所以我願意自己替你們付了這十美金。
心想,以後就算生意做不成,不也就才損失十美金麼,但是萬一做成了呢?
這種情況有嗎?我相信肯定是有業務員會這麼做的,但我覺得方法是沒錯的,但是絕對不能助長這種風氣。
否則就變成了,公司讓業務開發客戶,但是要業務員自己承擔費用和成本和風險。可一旦訂單拿下,賺錢了,公司反而分大份。
不需要任何投入,卻能獲得一本萬利的結果,這就有點過分了。
這樣的公司,一旦有點能耐的業務員,相信都會離開。
現實中,其實沒有大家設想得那麼絕對,不是絕對的黑與白,尤其在外貿工作中,與客戶的談判和交涉,靈活性非常大,每個問題都是不一樣的。
沒有絕對的模板,靈活變通才為上策。
不論是公司還是業務員,都要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