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往事四十年 蘋果新品再無印表機
隨著3月25日蘋果春季新品釋出會的臨近,蘋果官網也陸續上線了AirPods 2、iPad、iMac等新品。
業界猜測,在釋出會之前和當天可能還會有iPod touch新品、新的流媒體訂閱服務等訊息,以及令人期待的AirPower等。
不過這篇文章與蘋果釋出的新品無關,而是回顧幾十年前蘋果公司在矽谷憑藉Macintosh一統圖形影象的天下,以及在印表機產品上的傑出貢獻,儘管蘋果印表機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蘋果也貼牌 早期的試水
其實蘋果公司曾經在印表機領域有近20年的經營,並且伴隨著麥金託什計算機(Macintosh)一度熱賣;但在1996年史蒂夫.喬布斯迴歸蘋果之後還是不再更新印表機系列,並在1999年徹底停止印表機業務。
早在1984年,蘋果就正式推出了圖形化介面的小型個人計算機麥金託什Macintosh,這是俯視整個矽谷的劃時代傑作。
彼時IBM還熱衷於命令列的DOS系統和開發OS/2系統,而比爾蓋茨還是給IBM打工的弟中弟,微軟與Windows更是無從談起。
早在1980年3月份,蘋果就推出了第一款小型桌面熱昇華印表機Apple Silentype,售價為599美元。
注意這裡的英文稱謂,當時“打字機(Typewriter)”的概念非常流行,我們推測在命名中它有一定的影響。
當時麥金託什還沒有出現,這款印表機適配Apple II和Apple III個人計算機,使用專門的熱敏列印紙依靠列印頭加熱打字,類似今天的熱敏票據印表機。
另外需要說明,蘋果在印表機產品線上是取巧的,比如Silentype就並非完全自主設計的印表機,而是在Trendcom Model 200印表機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生產。
在之後的很多印表機型號上,蘋果也是尋求第三方技術可以整合到蘋果印表機上,甚至直接拿來掛上Apple Logo就上市,也就是今天所謂的“貼牌”。
在1982年,蘋果推出了首臺點陣式印表機Apple DMP,類似現在常見的針式印表機。
在1983年,蘋果又推出了菊花輪印表機,在一個形似菊花的輪子上裝有字母、數字和符號的印模,在紙上印下文字。1984年,蘋果又推出了繪圖儀印表機,這也是蘋果歷史上唯一的一臺繪圖儀。
不難發現短短數年時間,蘋果陸續推出了幾種技術原理完全不同的印表機產品,也從側面說明蘋果以貼牌的方式試水這種計算機外設,目的還是使Apple或Macintosh系列個人計算機更好地滿足圖形化應用需求。
迎來高峰 設計行業翹楚
隨著麥金託什Macintosh的出現,蘋果在1984年還推出了最後一代點陣式印表機ImageWriter以及1985年的升級版ImageWriter II,而蘋果在後者的設計上花費了很大心血。
ImageWriter II是蘋果歷史上最暢銷、市場壽命最長的一款印表機,第一次採用典型蘋果產品特徵的純白配色和外觀,價格卻不貴只要595美元。
它也奠定了蘋果後續印表機系列產品的基礎,直到十幾年後的1996年它才停產退市。
同時也是在1985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鐳射印表機LaserWriter,彼時已經有IBM、施樂Xerox、惠普HP三家的桌面辦公鐳射印表機產品。
而蘋果LaserWriter和惠普LaserJet鐳射印表機都是用了佳能鐳射列印引擎。即使是這種小型鐳射印表機的售價也要數千美元,屬於奢侈品,但它在桌面實現300dpi高精度列印仍然有獨特的應用需求。
↑↑↑蘋果第一代鐳射印表機LaserWriter
儘管蘋果的鐳射印表機上市並不早,它還是有廉價的圖形化計算機Macintosh的獨特優勢,實現圖形化從輸入到輸入的完美匹配。
因此蘋果LaserWriter也是首個支援PostScript(PS)列印語言的印表機,能夠在普通紙張上列印高精度的文字和影象,尤其是高精度影象。對全球設計、創意行業來說,這絕對是核心生產力。
不盈利 印表機迅速邊緣化
時間來到1991年,蘋果推出了首臺噴墨印表機StyleWriter,能實現媲美鐳射的360dpi高精度列印效果,而機器本身只要600美元。在90年代噴墨印表機開始大量出現,也是因為相比鐳射印表機的低廉價格。
1993年,蘋果貼牌佳能的BJC-820從而推出首臺蘋果彩色印表機,基於佳能熱發泡彩色噴墨技術。此後蘋果的彩色熱噴墨印表機、彩色鐳射印表機系列陸續推出,全面開花。
在1997年,蘋果推出了最後一代印表機產品,型號為LaserWriter 8500,已經能夠實現每分鐘20頁的列印速度、600dpi的列印解析度,並支援多種型別的列印紙張,與現在的入門型鐳射印表機相差無幾。它也一直在市銷售到1999年。
但是,蘋果的印表機產品線並不賺錢,另外由於20世紀90年代列印技術的成熟准入門檻大大降低,出現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列印品牌,蘋果的技術優勢也漸漸喪失,價格卻比較貴。
加上財務狀況不佳,1996年喬布斯迴歸後的劇本很多朋友已經比較熟悉了——喬布斯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裁撤掉包括印表機、數碼相機等在內70%不盈利的軟硬體產品線,制定了四項蘋果產品矩陣,挽救危局。
再後來就是iPhone、iPod、iTunes等數碼中的藝術品,使蘋果再次偉大。
現在看來,蘋果的兩條線仍然會是個人娛樂與商用設計,商用辦公印表機產品很難再回到蘋果的視野中;至於口袋照片印表機,也很難進入蘋果相對封閉的生態圈,不會再出現蘋果OEM的產品。
甚至蘋果香港官網上線的“外設”品類中是惠普家用印表機、LifePrint便攜照片印表機了。
蘋果曾經對印表機行業有獨特的影響力,但四十年之後,蘋果新品再無印表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