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寶寶“穿沙土”,婆媳育兒觀衝突,90後淘寶店賣沙月入10萬
摘要: 被紙尿褲全面取代的古老沙土褲,又被“萬能的淘寶”給激活了。
90後淘寶店主楊勇萬萬沒想到,賣了4年農產品,火了沙土。
3月12日,一位剛學會網購的婆婆下的第一單,就是他店裡5斤裝的黃河“寶寶沙土”。剛滿1歲的孫子屁股起了紅疹,按她的經驗,得敷點沙土。
“我真是醉了!”兒媳婦鄧女士忍不住上網吐槽,“婆婆說這個方法在老家山東流傳很久,我老公小的時候也用過……”
故事源起地山東,繼“拜年要磕頭”、“女人不上席”之後,這裡又蹦出了個同樣古老而神奇的習俗,“寶寶穿沙土”。
上述傳統習俗,有些確與時代格格不入,正在被改變。而被網際網路啟用的“寶寶穿沙土”,揚起了一場新舊育兒觀大討論。
年輕的寶爸寶媽們,分為兩個陣營:有人認為,這種因陋就簡的育兒方法早該被時代徹底拋棄;也有人“親測有效”,將其視為“育嬰神器”。
寶寶紅屁股“穿沙土”,吃瓜群眾又長見識了。
在賣家楊勇看來,“寶寶穿沙土”是黃河岸邊人民長年積累形成的生活智慧,通過網際網路,不僅慰藉了離開故土的人們,更延續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如今,楊勇不僅把沙土做成了“大生意”,更藉此打開了當地農貨的銷路。
“我可是看著你穿沙土褲長大的”
黃河水利委員會官網曾刊文,就地取材的穿沙土,是黃河沿岸民間母親的創舉。母親河增添了它的文化寓意:人的一生,呱呱墜地穿沙土,汲黃河水勞作生活,最終長眠於黃土。
在紙尿褲普及的現在,還有人偶爾憶苦思甜。
《章丘晨報》曾報道,上世紀90年代前,很多人家都到附近河道里挖沙土,揹回家給孩子做沙土褲,“因為以前沒有尿不溼,要解決孩子的大小便,最好的辦法就是穿上沙土褲”。
出生於1991年的淘寶店主楊勇,也是“穿沙土的一代”。在他的家鄉菏澤市定陶區,村裡長輩擺起老資格,有時也會嘚瑟,“我可是看著你穿沙土褲長大的”。
大專畢業後,楊勇做過小家電批發,2015年回鄉結婚後不再外出,在淘寶網專職做起了“農村小兩口創業店”,出售小米、黃豆、綠豆等當地土特產。
專職做淘寶,比打工掙的多,還能照顧父母。
而賣沙土,並非商業創意,純屬無心插柳。有一天,楊勇看見鄰居正在給娃用沙土,心想:在外山東人那麼多,他們上哪找老家正宗的黃河灘沙土?
事實證明,現代人也潛在著需求。產品上線沒幾天,就有個江蘇買家下了20斤,緊接著更多買家紛紛湧入,從北方的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到南方的上海乃至遙遠的兩廣。
就這樣,被紙尿褲全面取代的古老沙土褲,又被“萬能的淘寶”給激活了。
裝玻璃瓶?“那就不是賣沙土了”
楊勇後來發現,淘寶網就幾個店賣“寶寶沙土”,數他家賣得最好,滿意度達95%以上,主要是“質量有保證”。
老祖先累積下來的經驗,果真管用。產品頁面上打碼的孩子紅屁股照片,就是顧客給楊勇發來的“買家秀”。
定陶,曾是歷史上黃河故道流經之地。當地的沙土如麵粉般綿細,不傷面板,吸水又透氣,裝入布袋便成了天然的“紙尿褲”。
現在,小兩口有了兩個娃,大的三歲,小的一歲,都枕著沙土褲睡覺。和楊勇自己小時候一樣,沙子晒乾了就行。
沙土細如麵粉,篩起來很嗆人。
熱鍋“消毒”,讓消費者放心。
可拿來賣,涉及萬千孩子和商譽,就得講究。地表的沙不要,深挖的才夠乾淨;然後,得一遍遍篩;最後,再加一道“殺菌”工序——放在大鍋裡高溫炒熟。
細如麵粉的沙子,篩起來塵土飛揚,全副武裝上陣還是嗆。而一鍋10斤的沙子,20分鐘裡不停翻炒,十足的體力活。
然而,5斤裝的“寶寶沙土”,楊勇只賣14.9元,還包郵。曾有顧客熱心建議,換個好包裝,放工藝玻璃瓶裡,能賣得貴點。
但楊勇認為,“那就不是賣沙土了”。
“我老家的土貨質量可好了”
沙土激發的“免費”流量,讓夫妻小店一下子從淘寶網眾多商家中脫穎而出。
黃河沙土銷量激增的同時,也帶火了店裡農產品的銷量。附近鄉鎮數十家農民的小麥、豆子,也找楊勇幫忙賣,網店每個月流水達到10萬元,升上了3皇冠。
鄉親們找楊勇幫忙,通過淘寶農貨賣全國。
辛苦打理4年,這家夫妻小店是全村第一家網店,現在仍是唯一一家。村裡的同齡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
而毗鄰定陶區、同樣屬於菏澤市的曹縣,2018年以113個淘寶村排在全國縣域第一,當地年輕人紛紛返鄉創業,地域特色產品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返鄉青年開網店的首選
曹縣大集鎮32個行政村都是淘寶村,形成全國最大演出服產業叢集,快遞單日峰值達20萬單。菏澤市則以267個淘寶村居全國地市第一,2018年GDP增幅居山東首位。
一個村帶動一個縣的現象,也讓阿里巴巴集團啟動了“淘寶村升級計劃”。
看著周邊電商生意紅紅火火,楊勇有時也心生羨慕。他不愁賣,愁的是,村子周圍電商產業未成氣候。父親有時來幫忙,但更大的訂單壓力仍無法承受。
比起爆款沙土,在楊勇心裡,農產品才是主業,能夠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我老家的山藥、粉條這些土貨,質量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