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營銷三場挑戰,勝一場即為英豪


對於許多企業而言,2018年過得並不容易。
一方面,企業成長受制於整體經濟環境的壓力。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6%,增速為近年來最低。另一方面,我國人口出生率再創新低,人口規模紅利幾近見頂,而隨著核心上網裝置——智慧手機出貨量的持續下滑,網路人口規模紅利的收穫季也已成為過去式。
通俗點說,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當然,多面承壓的現狀並不意味著無路可去,恰恰相反,新的大門已然開啟。在舊動能遇冷的同時,新機會層出不窮。
一方面,二線及以下市場正在迸發活力。過去一年間的省會城市”搶人大戰“,正是產業轉移和升級、區域經濟重新分配的開端;而在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居民人口規模多達10億人,正是網際網路市場成長的新生力軍。
另一方面,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絕對主角。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為近年來最高。消費者們,尤其是新生代消費者呈現出了旺盛的消費活力。對消費者的深度洞察、多觸點包圍、體驗優化,正在成為推動品牌成長的引擎。
- 新機遇當前,企業營銷應如何應對?
- 如拼多多一樣撬動低線城市的消費力?
- 如網紅品牌一樣以小博大深度帶貨?
顯然,2019年的營銷需要新突破。
眼前三場挑戰,能贏一場結果便不會差。
第一場:年輕化挑戰
得年輕者,不但能得未來,還能直接得勝於當下。
立足移動網際網路,年輕一代對主流消費趨勢的影響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個時代。在營銷中,如何打動年輕人是許多品牌最關心的問題。華揚聯眾數字營銷研究院(Hylink Digital Marketing Research,下簡稱HDMR)釋出的《以思創行-2019中國數字營銷行動報告》顯示,64.71%的營銷人認為“如何進入年輕人的社交圈層”最讓人困惑。雖然品牌已經紛紛放下姿態迎合年輕人的喜好,但可能很難學會怎樣跟他們成為朋友。
他們有時在社交媒體上精緻表演,有時享受“Me Time”的獨處快樂,呈現多樣化的社會人設。他們中有的朋友圈消費超高,實際卻是隱形貧困人口;而有些隱形人群比如直男,有著很強的消費力,卻容易被習慣性忽略。
面對年輕人的崛起,企業需要理解、貼近年輕人,才能找到新的營銷定位,並不斷更新品牌內涵和價值。應對年輕人多元分化的生活形態,需要用更加多元化的價值,來滿足年輕人的價值和情感需求。
例如,年輕人喜歡的偶像通常具備高顏值、真實、努力、有才華的特質,或可愛/賣萌,或走高冷/酷路線,品牌可以從中借鑑人格化的思路,搭建品牌新人設。在執行層面,品牌可通過聯名、跨界等方式,藉助外力注入年輕化元素,或聯合明星/KOL/網紅進行內容共創,用年輕人自己的表達方式,體現品牌年輕的內涵。
曾被譽為“爸媽款”的國產運動品牌李寧,2018年通過以全新設計風格亮相巴黎時裝週,藉助時尚達人和明星的私服街拍刷爆社交網路,迅速成為年輕人心目中“國潮”運動品牌的代表。類似案例還有老乾媽、六神花露水、百雀羚等傳統品牌,他們紛紛通過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實現逆襲,圈粉無數。
第二場:內容化挑戰
廣告越來越難帶貨。內容化做得好,不但能帶貨,還能帶你飛。
2019年,重大的媒體和內容資源在全年營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巨頭為首的網路媒體平臺正在創制愈發豐富的內容產品,其領域涵蓋影視、綜藝、紀錄片、音訊節目等多個門類。同時,資料與內容的結合也為內容營銷帶來更多想象空間,2018年阿里媽媽提出了內容全域營銷 2.0的概念,其核心便是利用阿里大生態的資料和渠道能力,在節目前、中、後的較長週期內,對使用者進行持續的營銷觸達和運營,走出內容營銷只能造聲勢、拼曝光的困境。
當內容營銷承載的功能愈發豐富,營銷人對內容的期待也不僅僅限於大IP大影響力,或通過內容塑造品牌氣質,帶貨成為他們新的追求。在HDMR的2019年數字營銷趨勢調研中,超過七成的被訪者認為IP內容形成轉化並帶貨很重要。
2018年,京東時尚贊助了熱門綜藝IP《明日之子》。在節目內容中,選手可以在實體潮流空間“FANBOX”內挑選服飾、搭配。在自身平臺上,京東時尚也上線了同名潮流頻道承接IP帶貨。在節目播出期間,使用者只要在京東站內搜尋“明日之子”就可直接跳轉至FANBOX頻道,形成“小哥哥同款”的順暢導流。
第三場:社交化挑戰
社交化的營銷溝通,是激發使用者傳播價值、協同價值的有效方式。
如今,所謂社交媒體並不單單指“兩微一抖”,電商、新聞、音樂等許多應用內都演化出社交功能,共同形成泛社交化媒體陣營。可以說,社交已經成為生活的聯結器,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條毛細血管。藉由線上社交實現的資訊“去中心化”,讓每位普通使用者發揮出自由創作、表達和分享的價值。一方面為內容的創制帶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催生出KOL為代表的新資訊節點,通過調動他們,就可以輻射、影響到更多普通使用者。
這些顯而易見的優勢讓社交營銷始終佔領著營銷人的心智,HDMR公佈的資料顯示,超9成營銷人傾向於多用社交類媒體,位居各媒體類別之首。企業不但希望通過社交渠道與消費者溝通、傳遞商業資訊,也希望涉足社交電商、粉絲社群經營等熱門領域,實現銷售轉化或聚攏忠誠消費者。
但社交營銷的概念由來已久,方法論相對成熟,營銷人還能抓住哪些新機會推動企業增長?
藉助社交下沉至低線市場是一條新路。在低線城市,傳統的、更加緊密的人際關係網路使得持續的拼團、分享、發紅包成為一種社交內容,讓人更容易接受,甚至為稍許單調的生活增加了很多快樂。拼多多們的成功便是最佳例證。
採用社群/社群運營等新型互動方式也是可取的形式。在社群中,不再有品牌一味主導,而突出KOL的影響力,強呼叫戶之間的體驗分享,也有助於口碑效應的提升。比如在一些美妝、母嬰社群中,營銷人員和KOL不僅是話題專家,還為大家提供優惠資訊、真實體驗,使用者則因為信任和購買便利而直接轉化。
2019年,營銷中的挑戰並不限於以上三項,比如資料化、技術化也在眾多挑戰中極具份量。它們正在改變著營銷的“基礎設施”,可以說,在資料、技術上落伍的企業日後會愈發被邊緣化。但在舊動能遇冷,營銷人急切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的前提下,HDMR建議營銷人不妨以上述三項挑戰為目標,在短期內贏得較大的成長空間。而對於那些擁有前瞻意識和毅力的企業的來說,緊跟潮流的同時,更可進一步理解數字營銷的深層肌理,嘗試更多的招數。
文:HBR-China@哈佛商業評論(hbrchinese)
首席增長官CGO薦讀小紅書推廣:
- 《 如何正確解讀使用者增長策略 》
- 《 楊不壞:向瑞幸做使用者品牌 》
- 《 首席增長官:一套正確且高效的資料分析體系該如何搭建 》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