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丨加密貨幣支付在未來真的能成為主流嗎?
早在此前,有報道稱星巴克將在其商店中安裝Bakkt的支付軟體,客戶可以將加密貨幣轉為法幣進行支付,剛開始只有美國地區的星巴克客戶能夠享有此項服務。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星巴克、樂天等大企業考慮接受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支付的訊息不斷。

近日美國連鎖超市克羅格(Kroger)宣佈,因Visa收取過高手續費,從4月3日起,美國7個州的142家超市和108家加油站將不再接受Visa信用卡。 隨後,數字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Creek創始人Anthony Pomp Pompliano在推特上表示,已與克羅格數字產品團隊進行了電話溝通,希望能向克羅格推廣比特幣“閃電網路”作為支付手段,引發業內關注。
在經歷了2017年冬天的劇烈波動之後,比特幣價格正趨於穩定,加上 “閃電網路”技術的誕生,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廣泛應用於個人和公司支付的希望再次燃起。
加密貨幣到底是什麼呢?
加密貨幣 (英文:Cryptocurrency,常常用複數Cryptocurrencies,又譯 密碼貨幣 , 密碼學貨幣 )是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 加密貨幣是數字貨幣(或稱虛擬貨幣)的一種 。

比特幣在2009年成為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這之後加密貨幣一詞多指此類設計。 加密貨幣基於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 ,與依賴中心化監管體系的銀行金融系統相對。
加密貨幣的優勢
支付自由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即時支付和接收任何數額的資金。 無銀行假日 , 無國界 , 無強加限制 。加密貨幣允許其使用者完全控制他們的資金。
安全和控制
加密貨幣的使用者完全控制自己的交易;商家不可能強制收取那些在其它支付方式中可能發生的不該有或不易發生的費用。用比特幣付款可以無須在交易中繫結個人資訊,這提供了對身份盜用的極大的防範。比特幣的使用者還可以通過備份和加密保護自己的資金。
極低的費用
目前對加密貨幣支付的處理不收取手續費或者僅收取極少的手續費。使用者可以把手續費包含在交易中來獲得處理優先權,更快收到由網路發來的交易確認。

另外,也有商家處理器協助商家處理交易,每天將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並直接將資金存入商家的銀行賬戶。因為這些服務都基於加密貨幣,所以它們可以提供遠低於PayPal或信用卡網路的手續費。
透明和中立
關於加密貨幣資金供給本身的所有資訊都儲存在區塊鏈中,任何人都可以實時檢驗和使用。沒有個人或組織能控制或操縱比特幣協議,因為它是密碼保護的。這使得加密貨幣核心被相信是完全 中立 , 透明 以及 可預測 的。
降低商家的風險
加密貨幣交易是安全且不可撤銷的,並且不包含顧客的敏感或個人資訊。這避免了由於欺詐或欺詐性退單給商家造成的損失,而且也沒有必要遵守PCI標準。
加密貨幣的侷限
既然接受加密貨幣的商家數量快速增長,加密技術有這麼多優勢,但為什麼加密貨幣在日常零售中仍然缺乏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價格波動大
加密貨幣的價格非常不穩定。例如,2017年,比特幣的價格在1000美元到20000美元之間波動。
交易效率低
目前,比特幣每筆交易的平均確認時間大約為20分鐘,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例如2018年1月),確認時間最長達到41小時。在網路擁堵的高峰期間,比特幣支付的平均交易時間則在30分鐘到16小時之間。
此外,政府監管、安全性、應用場景缺乏、可獲得性、欺詐性退款等因素也阻礙了加密貨幣的使用。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加密貨幣才可能真正走向更廣泛的普通使用者和支付場景。

從長遠來看,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將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提供更多應用場景。據預測,到2019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超過一萬億美元。
但加密貨幣真正要走向主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