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還沒來,華為等頂尖無線通訊專家已經在暢想6G了
據媒體報道,在3月24日至26日,各國200多位頂尖無線通訊專家齊聚芬蘭萊維,參加了由芬蘭奧盧大學主辦的全球首個6G峰會,峰會主旨是“為6G到來鋪平道路”。事實上,由於關於6G還沒有清晰概念。所以只是頭腦風暴、各抒己見。有的方案會被慢慢地否決,要麼因為實現不了,要麼是實現起來成本非常高。
也有一些已經實現的專案。比如,採用更高頻段通訊可能是6G的關鍵技術之一,廣島大學在全球最先實現了基於CMOS低成本工藝的300GHz頻段的太赫茲通訊。德國伍珀塔爾大學基於鍺化矽(SiGe)材料構建了完整的訊號收發系統,能夠實現1米距離的260GHz頻段太赫茲通訊。並且他們認為如果採用直徑6.5釐米的透鏡天線,通訊距離能夠達到100米。
比較有意思的是,華為關於6G的暢想。與會人士回憶表示,華為認為6G時代將超出5G時代“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簡稱IoE),即整個人文社會和外部物理世界實現緊密連線,因此6G的資料不是一個一個的大資料,很可能是無數的小資料匯成大資料。
而在通訊維度方面,除了更高的速率、更寬的頻譜,6G應該拓展到海陸空甚至水下空間。硬體方面,天線的角色也更為重要。隨著通訊頻率提高,天線將會越來越小,甚至可能做到每顆晶片都有屬於自己的天線,這對材料要求越來越高,對材料和加工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軟體方面,人工智慧在6G通訊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華為還提出了用6G時代通過大腦意念控制聯網物品,以及利用WIFI、基站進行無線充電等概念。此外,華為甚至設想發射10000多顆小型低軌衛星,實現覆蓋全球6G通訊的設想,並且估算了成本——99億美元。
你對6G有什麼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