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科技3筆私募基金理財觸雷|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內容來自「證券日報」,作者徐天曉,謝謝。
買理財踩到雷常見,但總是踩雷就不常見了。
揚傑科技披露的2018年業績預告引發廣泛關注。揚傑科技2018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30%-0%,預計為1.87億元至2.67億元。而預計業績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揚傑科技此前購買的3筆私募基金理財“踩雷”,計提減值損失8500萬元。

此事也引起交易所關注並問詢,揚傑科技近日回覆稱:公司董事會已深刻認識到,雖然整個投資流程是按照既定規範程式進行,但經辦人員的投資經歷時間短,金融、法律知識儲備不足,投資理財產品能力有限,未能及時辨別潛在風險,導致公司部分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和麵臨本金可能損失的風險。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大發展,通過私募基金理財的上市公司也在增多。但在私募基金高收益的背後,是對投資人風險識別能力的更高要求。上市公司在運用私募基金理財時,也應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有具備豐富投資經驗的團隊把控風險,儘量防患於未然。

踩雷3筆私募基金
計提8500萬元減值損失
由於在披露的業績預告中,揚傑科技為3筆理財計劃計提了減值損失,交易所對此展開問詢。1月31日晚間,揚傑科技恢復交易所問詢,揭開了3筆理財產品的情況。
根據公告,3筆理財產品分別為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巖利穩金2號私募基金、興業觀雲109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3筆理財中,金額最大的為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2017年11月3日,揚傑科技與浙江東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融基金”)、恆豐銀行簽訂了《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私募基金合同》,揚傑科技同意認購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第二十四期,投資金額為人民幣50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東融基金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金2億元,獲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協會頒發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專注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截止2017年6月共發行36只私募基金,管理資金規模12億元人民幣。而上述專案全額用於受讓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債權的有限合夥企業的LP份額,底層資產為不良債權。
而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揚傑科技對理財產品以及管理人情況進行了持續跟蹤,瞭解到管理人東融基金及擔保方杭州東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融集團”)均出現了流動性危機,揚傑科技在回覆交易所問詢時表示,東融基金和朝陽永續存在資金管理混亂、賬目不清等問題,導致東融匯穩惠 1號基金第二十四期無法兌付本金及收益。公告稱,東融集團負責人葉振回覆,東融基金募集的3.69億元資金中(全部由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代銷)僅2.13億元投到了東融集團,用於購買不良資產債權包,剩餘的1.56億元沒有投到東融集團。
而除上述產品外,揚傑科技還投資了巖利穩金2號私募基金和興業觀雲109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二者均到期無法支付本金及收益。其中前者因融資方陷流動性危機,擔保方內部改制等原因,無法進行兌付;後者則是因基金管理人江蘇興佳利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資不抵債面臨破產而導致無法兌付。
另外,由於揚傑科技去年曾發公告表示,其所投資的由新紀元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新紀元開元57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未全部兌付。目前揚傑科技有4只產品遭遇兌付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揚傑科技對上述三個專案的總投資額為8500萬元,在業績預告中,揚傑科技對3專案合計計提8500萬元,說明其已對上述三專案進行了全額計提。但在投資額最大的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專案中,在回覆監管聞訊時,揚傑科技稱:收到了控股股東江蘇揚傑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傑投資”)的《承諾函》,揚傑投資承諾:將按照每年計提的減值金額,向公司補償同等金額資金。對於上市公司來講,這筆減值損失有希望通過股東補償“找補”回來。

上市公司熱衷私募理財
應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
近兩年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448家,較2017年年末存量機構增加2002家,同比增長8.92%;已備案私募基金74642只,較2017年年末在管私募基金數量增加8224只,同比增長12.38%;管理基金規模12.78萬億元,較2017年年末增加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5.12%。
私募基金行業的大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通過私募基金進行投資理財。有媒體統計,截止到去年11月中旬,2018年以來(以上市公司公告日期為準)共45家上市公司合計購買了100.37億元金額的私募理財產品。
高收益或是私募基金最吸引人的一點。以揚傑科技為例,在其存續的理財產品中,還有2只私募基金,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均高達9%。其餘理財產品,也是收益較高的信託產品和契約型基金。
但私募基金產品本身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對投資人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上市公司用私募基金理財時,也應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有具備豐富投資經驗的團隊把控風險,儘量防患未然。
如揚傑科技在回覆監管問詢時也稱:鑑於目前部分理財產品出現了重大風險,公司董事會已深刻認識到,雖然整個投資流程是按照既定規範程式進行,但經辦人員的投資經歷時間短,金融、法律知識儲備不足,投資理財產品能力有限,未能及時辨別潛在風險,導致公司部分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和麵臨本金可能損失的風險。揚傑科技表示,公司後續將盡快配備專業人員,組建良好的投資團隊,強化前期調研及投後管理,必要時聘請外部專業機構提供投資諮詢服務。
揚傑科技還對自身理財風險進行了自查。除上述4個風險專案外,存續產品中還有2筆私募基金,7筆信託計劃和1筆契約型基金。揚傑科技稱,截至公告日,未發現上述未到期產品存在到期無法兌付本金和收益的風險。但對存續期私募基金產品,向基金管理人提出份額轉讓申請,尋找份額受讓方,以降低整體投資風險。